羅曉梅
摘要:中國的歷史非常悠久,她的文明經歷了上下五千年沒有中斷。在歷史的長河中產生了許多傳統文化,為中華兒女帶來了精神的寄托。全球經濟文化的交融日益增加。發展一個奇特的具有標識性的文化形象具有很大的意義,而小學學校培養的都是一些需要樹立人生觀價值觀的孩子,他們是接受精神教育的最好時期。而且他們的道德素質培養還不成熟,甚至學校的德育課也有些問題。因此探究中華傳統文化怎樣融于小學德育課是一件具有重要意義的事情。
關鍵詞:小學德育;優秀傳統文化;滲透;
引言
小學是學生成長與發展的基礎階段,因此在這一階段德育的作用顯而易見。德育決定學生是否擁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和正確的價值觀念。小學德育教師需要發揮傳統文化的作用,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德育之中,從而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一、小學德育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
隨著社會的高度發展,紛繁復雜的社會思潮開始涌現,當代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價值觀都呈現出了不同以往的特點,這些新特點必然會對傳統的德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讓其面對嚴峻的挑戰。小學生正處于“三觀”形成的啟蒙階段,因此,如何在新時代背景下開展符合當今學生思想道德特點的德育工作,則成為基礎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綿延至今、亙古不絕,其中包含豐富的德育內容,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慎獨內省,見賢思齊”“以誠相待,誠信為本”“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等,這些內容能夠對學生的思想價值形成良好的熏陶,進而提高德育工作效果。此外,在德育中學生能夠進一步理解傳統文化的淵源,理解文化的思想內涵,這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小學德育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及其滲透策略
(一)借助歷史人物,激勵學生積極進取
在我國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有許多比較著名的歷史人物,他們擁有著較高的個人品德和素養,被后世所推崇。教師在教學以及德育過程中,將這些歷史人物的故事講述給學生聽,讓學生以前人為榜樣積極進取,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如,春秋時期,越王勾踐雖然成為階下囚,但是他的意志力堅定,臥薪嘗膽東山再起,他的故事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再如,班超等這些歷史人物都是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奮斗,最終取得了較高的成就。通過這些歷史人物,鼓勵學生積極進取,同時開闊學生視野,讓學生了解更多歷史名人,使學生積累豐富的知識。
(二)聯系學生生活
無論是優秀的傳統文化還是德育內容,都是勞動人民智慧的體現和生活的結晶。所以教師要立足于生活實際,找到優秀傳統文化和德育內容的連接點,這樣才能夠增加學生的德育體驗、合理地引入優秀傳統文化。例如:《朱子家訓》中的很多內容都能夠規范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但很多學生并不理解其中的內容。所以教師要設置討論活動:大家在生活中是怎樣孝敬父母、和朋友相處呢?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于《朱子家訓》的理解、分析以及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進行討論。學生在思考問題的同時,也能夠反省自我和規范自身的行為。同時教師可以引入《鋤禾》,讓學生一邊背誦、一邊分析,這樣學生既能夠了解勞動人民的艱辛,也能夠形成勤儉節約的意識。
(三)因人而異,根據學生發展需要滲透優秀傳統文化
我國傳統教育理念中強調“因材施教”。小學生受知識積累、家庭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在性格、興趣和心理等方面存在明顯不同,因此教師應充分分析各自的特點,適時、適當地給予受教育者恰當的引導,實施教育方法。例如有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不良習慣,教師可以根據“吾日三省吾身”的要求,引導學生學會反思自我,并主動規范自身行為;有的學生缺乏自信,教師可以用“天生我材必有用”予以鼓勵,讓學生找到自己的閃光點等。這樣才可以對癥下藥,讓學生在學習傳統文化的同時提升思想道德品質。
(四)主張理論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
在小學德育中,教師應注重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可以開展一系列關于優秀傳統文化的主題活動,幫助學生在理解思想道德理論知識的同時輔以實踐活動,加深學生對道德理念及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同時可以通過演小品等表演比賽,幫助學生深刻了解文明禮儀,讓學生將具體實踐與思想品德相結合,從而達到德育的實踐目的。
(五)構建傳統化社團
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是一門技藝,同時也是一門藝術。如傳統文化中所涵蓋的書法、國畫、剪紙、手工藝等內容都是獨特的傳統文化藝術形式,對小學高年級階段的學生來說,不應只是學習文化知識,還需要掌握相應的技能。引導學生了解更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并繼承和弘揚這些傳統文化。學校開設組織國畫、書法、武術等社團,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參加,從而了解更多優秀的傳統技藝,同時也可以在社團中組織一些活動或比賽。在學校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激發學生參與興趣,在學生參與社團的同時激發學生潛能,發揮傳統文化的德育作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結束語
小學德育課的教學承擔著培養學生道德素質的任務,必須把黨的思想和理論運用到教育學生的過程,使學生能夠深切地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優秀,提升自己的的文化信仰和民族歸屬感。發揮中華文化的積極作用,提升學生們的素質修養。使學生建立一個健全的人格,擁有良好的道德素質。教育好每一位學生,這不僅是德育課的任務,也是我們學校和政府的責任。
參考文獻:
[1]李君寶.小學德育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及其滲透[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4):86-87.
[2]施雅萍.小學德育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及其滲透[J].當代家庭教育,2020(33):157-158.
[3]王芳.小學德育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及其滲透研究[J].考試與評價,2020(0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