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建紅
摘要:運算是小學生學習數學是基礎,并且運算能力的培養是小學數學教學當中的重要內容,在新課改的教育形式下小學數學教師要認識到小學生運算能力培養的重要性,通過數學運算教學可以更好的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并且可以讓學生深刻的理解運算的含義。在具體的運算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將抽象的數學運算轉化成直觀的形式,并且在形象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并讓學生充分的了解運算的內涵。本文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的方法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運算能力;能力培養
引言
對于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來說,運算是教學和學習中的重點內容,并且是學生學習的基礎環節。隨著教育課程的不斷改革和深入,特別是當前重視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環境下,小學哼運算能力的培養顯得更為重要,挖掘運算教學的內容并充分的提升小學生的運算能力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一、利用多元化的運算教學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
每個學生的學習水平、思維能力等都是不同的,如果在教學中運用相同的方式對所有學生展開教學將無法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所以教師要對班級每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充分的了解并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劃分學習層次,并將不同的學生劃分到一個學習小組內,給每個層次的學習小組分配相應的學習任務,如此不但可以更好的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主動性,還可以有效的鍛煉每一位學生的運算能力。比如在學習“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這一運算教學中,教師將學生分成不同層次的學習小組,之后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口算除法計算訓練,之后給每個小組布置練習任務如“44÷4、360÷8、56÷7等。之后由小組長宣布每個小組計算的答案,并比較以下哪個小組用最短的時間計算出最多、最準確的題,最后對獲勝的小組進行口頭表揚,當學生對這一部分計算題掌握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筆算計算,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筆算競賽,教師先給學生講解相應的算法,最后利用實際問題讓學生知道計算的過程,如“小明的媽媽一共花了54塊錢,買了9進橘子,問每斤橘子多少錢?”教師可以給學生規定上計算的時間,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列出算式并計算出答案。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引導學生記憶計算的流程,從而使每個小組成員得到相應的提升并掌握相應計算技巧。
二、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運算習慣
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不但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習的質量和效率,同時還可以更好的間降低計算過程中出現錯誤機率。所以要先更好的轉變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出現涂抹次數多的情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養成打草稿的好習慣,在草稿紙上計算出正確答案后再將答案工整的寫道作業本上。在具體的計算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在看清正確數字的情況下進行計算。當學生完成計算后要再此進行審查,從而保證計算的正確率。比如在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這一節計算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出一道計算題讓學生進行計算如15×12=( ),當學生計算結束后,教師讓學生說一說計算的過程和計算的方式,最后確定計算的正確結果是180。當計算出答案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運算法則和定律進行驗算,從而確定計算的答案。之后可以給學生提出關于乘法的應用題:“小明的媽媽去市場批發糖果,糖果的單價是12元,他媽媽一共購買了15斤,問他媽媽一共花了多少錢?”學生通過認真的閱讀和審題很快的找到題目中重要的兩個數量關系是12和15,所以列出算式是12×15并計算結果之后進行驗算。
三、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能力
數學語言的訓練可以更好的提升學生審題的質量和效率,讓學生在題目中得到準確的數量關系和信息,并合理的進行計算。教師利用合理的方式訓練學生的數學語言,提升學生運算思維的靈活和課堂專注了。比如在學習關于除法應用題中,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問題情境訓練學生的運算語言能力,從而提高小學生的運算能力。教師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出幾輛承載重量為70噸的貨車,[1]并要求學生求出如果要運送700噸的貨物需要用機輛貨車。讓學生通過多媒體屏幕上展示的信息分析出其中包含的重要數字信息,其中包括每輛貨車的載重、需要運送的數量等重要的信息,讓學生仔細分析其中的關鍵信息并計算答案。從而有效的訓練學生的運算思維。隨后將其中的信息進行轉化,如果要運送800噸的貨物需要用到多少輛貨車。教師要引導學生提取其中的關鍵信息,每輛貨車的載重量是多少,學生們回答出:“70噸。”又問需要運送總貨物重量是多少?”學生回答是“800噸”。當學生根據教師所提示的信息進行計算時發現需要用11輛貨車,但是還剩下42多噸的貨物,之后教師又提出問題:剩下的貨物需要怎樣處理?有的學生回答到可以再裝一輛車。從而得出需要12輛貨車的答案。在這樣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的訓練學生的數學語言能力,并提高學生掌握關鍵信息的能力。
四、重視教學評價
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想有效的培養和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就需要教師重視開展教學實踐和教學評價活動。當學生們對相關的運算理論知識掌握后,教師可以通過運算訓練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2],實踐的形式有很多種最直接的一種就是習題演練。教師可以利用拓展性和新穎的題型讓學生進行運算練習,尤其是對于四則運算和簡便運算的相關內容,可以給學生提供多種形式讓學生嘗試運用多種方式進行解答。其次教師可以通過布置實踐任務。比如當學生們學習完兩位數的乘法和除法運算后,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讓學生進行計算,如此一來不僅可以有效的鍛煉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還可以讓學生掌握運算的規律和內涵。當學生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任務后,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同時要對學生的設計情況進行有效合理的總結。對于其中出現錯誤次數多的題型可以集中講解。并以互動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計算方式的討論。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實際生活調查活動,調查自己家庭的生活開支,并計算出一個星期的平均生活開支。通過這樣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同時要對學生的調查結果進行鼓勵性的評價,促使學生帶著更大的熱情參與到運算學習中。
結語:
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運算教學時可以采用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促使學生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劉福年.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名師在線,2021(27):16-17.
[2]田成濤.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學周刊,2021(30):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