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星
摘要:目前,國家的科技創新水平飛速發展提高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在科學技術創新方面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茖W發展是第一生產力,因此在科學教學中教師必須要重視對學生素質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科學知識的樂趣和熱情。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對未知事物進行探究,讓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科學核心素養,通過實踐探究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感受科學自然界的神奇美妙。引導學生進行項目探究是符合學生發展規律,特征的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探究如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運用項目學習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力。
關鍵詞:小學科學;項目設計;實踐研究
引言: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社會各界對于學生的科學素質能力發展給予關注,不僅要求學生要在科學實踐探究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也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幫助學生創造更加良好的,適合他們學習發展的教學模式。小學科學課程必須要求學生能夠在實踐活動中總結經驗,也就是說,這門課程是對于學生科學探究精神的培養的基礎環節,是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素質全面發展的關鍵。運用探究時的學習模式,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主觀自覺地投入到科學學習中,根據自身的實際學習需求提煉和總結科學學習方法??茖W教學中,有很多比較抽象的概念知識,如果僅是考文字教學進行理解,很難有高效率,但是如果通過探究學習模式,就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態度。
一、項目學習的內涵
所謂項目學習就是在學科教學中,向學生灌輸建構主義理論,從而引導學生從實踐學習中發現科學概念和基礎知識,幫助學生深化對知識點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通過引導缺少參與到項目探究中,不僅可以充分的突出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也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中構建新的知識體系,并從中獲得良好的學習技能。項目學習模式,更有利于學生的思維成長和身心發展需求。實踐表明,任何學科都可以運用項目學習模式,尤其是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更加有利于培養學生實踐探究的精神。當然,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運用項目學習模式,也必須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的特征,并根據這些基礎進行改善。
二、基于項目學習的小學科學課教學設計與實踐
(一)提供適當的學習目標
小學科學教師在進行項目學習的時候,首先必須要給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逐漸達成自身的黃金標準。巴克教育研究所在針對項目目標設計的過程中就提到教師,必須要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探究,但在這之前充分的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給他們是和他們學習發展的目標。項目研究不僅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主觀自覺性也可以促進他們思維的發展。當然,在當今的教學系也有很多教育家針對項目學習認為其中最重要的環節是運用項目問題和任務,幫助學生深化對知識的理解。他們認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加高效的理解概念知識和內容。也就是說,無論是從怎樣的出發點出發,在科學教學中,教師都要善于將教學目標與實踐內容結合起來,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和發展。適當的學習目標和科學的教學內容,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使他們保持高昂的激情投入到實踐探究中。
(二)激發學習的驅動性問題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會出現學習動力不足的情況,因此通過項目學習的方式,讓學生找到自我價值,就能夠給他們提供良好的驅動力。選擇良好的驅動任務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保持高昂激情投入研究,從而推動項目完成。在項目學習模式的過程中,教師只有選擇良好的驅動問題和學習任務,才能夠幫助學生始終明確探究中心。在小學科學課程中,讓學生能夠始終堅持學習目標,并完成探究任務,不僅能夠讓他們發現自我價值,也可以促進他們后的良好的學習體驗,對他們的學習能力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
(三)支持學生學習的腳手架
在基于項目的學習的過程中,重點突出的是學生的主體地位,需要增加腳手架以支持項目學習過程。腳手架最初認為是“幫助孩子或新手解決問題,執行任務或完成超出他能力范圍的目標的過程”[2]。國外的學者將腳手架分為三類:具有溝通功能的腳手架、提供輔助功能的腳手架和提供解釋功能的腳手架。在小學科學的項目教學中,教師根據項目學習的需要提供不同功能的腳手架,以支持學生完成項目任務,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理解能力、與人協作和交流的能力。 在小學科學的項目學習中,學生的主要學習方法是以問題為基于的項目學習。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為項目提供了一個腳手架,通過問題可以讓學生獲得后繼項目中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尤其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僅僅只是基于項目的學習的學習體驗并不能讓他們很好的完成任務,因為他們已知的知識和技能并足夠支持他們獨立完成項目。
(四)提供過程性評價和修訂機會
在基于項目的學習中,要強調為學生和教師提供過程性評價和修訂機會。通過過程性評價,讓教師清楚學習什么、不學習什么、什么是重點,清楚要如何調整項目的結構和內容。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參與過程性評價的過程,這有助于培養學生自我監督的能力,而且也可以在項目學習的過程中找到相關的學習資源以深化自己的知道和技能。學生通過過程性評價還能測試他們的已有知識和技能以及完成項目需要的新的知識和技能,并根據需要修改他們在項目中的學習方式。如果沒有這些過程性評價的機會,學生可能到項目結束才發現自己的問題,這時改變和修改項目內容已經為時過晚,不利于學生的學習質量的提高。 小學階段的學生需要學習重要的科學概念以及培養他們的探究能力,以培養他們的科學素養。基于項目的學習中的過程性評價和項目修訂,能幫助教師及時發現項目中的問題,以修訂項目提供更高質量的學習。于學生而言,在項目學習的過程中,通過頻繁的過程性評價,知道的不足,能進行更明確的學習。
結束語:綜上所述,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力,促進他們在素質教育的當下全面發展,就必須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運用探究式的學習模式,投入到實踐過程中。項目學習模式,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的高效地掌握科學理論知識。在探究設計項目內容時,也能夠有效地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促進他們的動手動腦能力。因此,小學科學教師在進行項目設計的時候,要善于重視培養學生終身學習和獨立學習的思想態度。
參考文獻:
[1]JOSEPHS.KRAJCIK.中小學科學教學基于項目的方法與策略[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武欣欣,董艷,WU,等.信息技術支持下項目學習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字教育,2017.
[3]郭貝妮.基于項目的學習(PBL)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2014(S2):266.
[4]潘偉鋒.小學科學教學中項目式學習的實踐與思考——以"輪子"教學為例[J].2021(2020-2):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