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麗枝
摘要:思維導圖具備可視性,其能夠發散學生的思維,應用于小學高年級英語閱讀中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文章在深入分析思維圖和導圖基本概念和功能特點的理論基礎上,根據學生英語學習的基本能力要求,探索了基于思維圖和導圖兩個視角的閱讀能力訓練如何展開的具體方法,構建基于內在推理邏輯的解題模式思維,從而有效促進廣大學生系統性地掌握命題原文中的關鍵點,并合理地準確推斷和寫出了上下文的主要情節。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措施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對英語閱讀進行客觀分析后,發現其對于學生的英語學習基礎要求較高,需要學生具備豐富的語言素材積累,并具備信息篩選和謀篇布局的能力。在日常的考試訓練中,教師要采取針對性的手段,讓學生能夠依據文本中的關鍵信息,理出故事情節發展的邏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了幾種不同的方式,最終發現可以通過繪制思維導圖來尋找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突破口,讓學生通過思維導圖了解分散的關鍵詞,找準整篇文章在續寫時的邏輯。
1.思維導圖的概念
思維導圖是托尼伯贊老師提出的一種基于放射性引導思維的一種可視自動化繪圖工具。思維方式導圖堅持圖文匯茂并重,將各級教學主題的知識關系通過不同的知識層級形式表現展示出來,將主題關鍵詞、顏色和地形圖像等信息建立具有記憶性的鏈接。繪制各種思維活動導圖就是將腦海中的各種思維導圖系統性地最終呈現清楚出來,通過反復審視和不斷修改,將人類思維的整個形成過程最終展現清楚出來。根據不同用戶實際需要,思維抽象圖形導向繪圖工具軟件用戶可以自動設計呈現出不同的具體思維抽象圖形,如多個面的環形、圓形、氣泡形、樹形等。思維中的人腦知識導圖廣泛應用于人腦語言中的讀音書寫和人腦后續的文字書寫中,符合目前現代人腦認知技術教育以及心理學中關于思維知識人腦信息結構的基本認識理論,心理學家甚至可以將人腦思維中的人腦知識導圖系統看作一種思維人腦知識信息加工的一種處理方式系統,輸入的思維人腦知識信息結構模型會按照人腦知識結構層級上的正確選擇順序進行重新加工,并與目前已有的思維人腦知識信息結構模型進行比對后再進行排列和重新組合。其按照某一層級層次進行知識組合序列排序,并在每個學生的腦海中逐漸構建新的知識結構體系。在英語閱讀時,教師通常可以通過幫助引導學生通過幫助繪制文本思維導力地圖軟件來準確梳理已有的后續文本情節信息,了解目前后續文本故事情節的走向發展;在寫作時,教師通常可通過幫助引導學生根據已經文本繪制好的文本思維能力導圖,推斷未來后續文本情節走向發展的各種可能性和方向,并根據文本畫線的用詞和文本段落首句順序選擇一個相應的文本句型,從而不斷提高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并進一步提高培養學生的知識綜合性和語言表達運用能力。
2.思維導圖在小學高年級英語閱讀中的運用措施
2.1在閱讀中發散思維
在閱讀材料前,教師要幫助學生了解原有文本的幾大要素和相關背景知識,根據問題啟發學生。學生根據以前所學的內容進行回答,并積極與同學溝通,最終說出記敘文中的主要人物、情節和主旨。在此課的基礎上,組織一個學生主動閱讀文章材料,并將學生閱讀一篇記敘文所遇的需要學生關注的一個重點疑難問題主動帶入材料進去,即教師關注學生閱讀文章材料中經常出現的主要故事人物,學生主動閱讀文章并主動處理這些相關重要信息,教師就課時可以根據閱讀文章的難易輕重程度,組織一個學生獨自小組繪制新的思維管理導圖或學生分組尋找合作者并繪制新的思維管理導圖,構建新的思維導圖框架。這時需要注意,部分學生的英語學習基礎較差,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完成思維導圖的繪制,因此,教師可鼓勵學生用中文繪制思維導圖,最后將學生所預設的內容,通過思維導圖呈現在本子上。學生在收集整理學習信息的兩個過程中,在與學習同桌之間互動和學習小組其他成員之間互動的兩個過程中,明確了這篇故事記敘文的基本理論知識框架,根據所作者給出的故事材料和整個故事梗概,能夠準確了解目前的整個故事情節以及發展中的情況,為之后的作文續寫工作做好充分準備。
2.2在閱讀后拓展思維
以記敘文的分析為例,記敘文的英語閱讀題型不僅要在閱讀過程中關注文本的主要內容,還要分析所給的段落首句。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訓練學生分析段落首句的能力,不僅要通過題型的訓練,讓學生養成相關習慣,還要在授課過程中系統地培養學生的預測能力。根據段落首句預測:大概會發生什么事?值得注意的是,如何根據段落首句,做到與段落首句和畫線詞的無縫銜接。讀后感的引導在讓學生進行思考敘述故事情節時,要盡可能多地讓引導學生向一種正面、積極的科學方向進行思考,培養引導學生積極的科學人生態度。在學生續寫每個故事情節時,充分利用故事段落首句子并設計好學生思維活動導圖,逐步深入引導中小學生認真思考每個故事情節的具體發展變化情況。
2.3合理選取詞匯和句型
班級內大部分的班級學生由于英語語言學習基礎薄弱,語言學習素材知識積累比較匱乏,而這與學生讀前和后續讀書寫的基本要求仍然有著明顯的橫向沖突,因此,教師應隨時緊抓班級學生的早期基礎性語言訓練,為班級學生提前準備大量量的語言學習素材,包括學生讀前和后續讀書寫時要練習課文中的好句佳詞好句、完形英語填空中的經典句式,以及各種用于表達學生情緒的常見英語句子等。學生具備一定量的積累,才能夠在寫作過程中完成恰當、合適的詞匯句型的挑選。根據思維導圖選擇恰當的詞匯和句型,是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情況而言的,隨著英語閱讀的推進,學生已經確定了在寫作過程中會涉及的方向和主要內容,而選取詞匯和素材,進行細節的加工,能夠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也可了解學生對于文章中各種語言信息的整合能力。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理清續寫內容的思路,推斷情節發展,并根據畫線詞繪制思維導圖,分析可能的寫作內容,并根據日常積累的寫作素材,選取合適的詞匯與句型,為學生進行英語閱讀工作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結束語
總之,在系統訓練學生英語閱讀的能力時,教師應用思維導圖可以加快學生對閱讀文本的理解和掌握,學生能夠迅速了解原文的內容,并完成后續故事情節發展的預測,大大提高了學生的預測能力和發散思維。
參考文獻:
[1]萬燁.思維導圖在小學高年級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小學教學研究,2018(33):65-67
[2]馬麗.思維導圖在小學高年級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寧夏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