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良 夏棟梁
摘要: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普及,教育要求學校和教師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全面發展。聲樂作為一門藝術學科,不僅可以幫助學生修身養性,培養藝術鑒賞能力,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歌唱培養自己的自信心和音樂技能。本文探究了如何訓練高中音樂教學中的聲樂內容,希望能為廣大教育者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音樂;聲樂訓練
引言:在當前素質教育背景下,高中音樂課程的教學目標需要培養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和音樂技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學生的聲樂技能進行專項訓練,幫助學生掌握聲樂技能,同時培養學生的藝術細胞。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利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音樂的熱愛,提高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整體參與度。本文結合日常教學的相關事例和教學經驗對如何訓練學生的聲樂技能進行闡釋,為音樂教師提供借鑒。
一、把握好訓練中的關鍵點
(一)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歌唱姿勢
在進行正式的歌唱訓練之前,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歌唱姿勢和發生習慣。正確的姿勢和良好的習慣可以保障學生準確洪亮的進行發聲。因此,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姿勢和歌唱習慣作出及時的調整與糾正,幫助學生做后歌唱之前的準備工作,為聲樂訓練做好保障。
(二)培養學生正確的咬字吐字習慣
學生若想將一首歌曲完美的進行歌唱表演,熟練的唱功和良好的歌唱習慣是必不可少的,當然,在歌唱過程中,一些細節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在進行歌唱時,需要注意吐字清晰,發音標準,這樣才能使得歌曲更加動聽。因此,在進行歌唱訓練前,教師要培養學生對歌詞進行有感情的朗讀,糾正學生的錯音,隨后,再配合背景音樂進行歌唱演繹。
(三)使學生具備分析和處理歌曲的能力
教師在幫助學生訓練一首歌曲之前,需要先為學生講解這首歌曲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適當的讓學生了解歌曲作者,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中所夾帶的情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的唱出有感情的歌曲,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歌唱技巧。
(四)注重開展形體動作的訓練
在進行歌唱時,搭配一定的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可以更好地表達歌曲中的情感,從而可以讓歌曲更具感染力。在高中聲樂訓練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進行一些動作指導,讓學生在歌唱的過程中加入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使得歌唱演出可以更加具有專業性和可觀賞性。
二、培養歌唱表演的自信心
作為一名歌唱者,往往需要在很多觀眾面前展示自己優美的歌聲,因此,在歌唱時需要歌唱者具備極強的自信心。在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要為學生樹立積極的榜樣,始終以一種自信真誠的姿態面對學生,學生受到教師的影響,自然也會對教師進行模仿,從而更加自信地進行歌唱和聲樂技巧練習。其次,在日常的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與教師進行互動交流,這樣做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音樂知識,同時,也能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使得師生關系溫馨融洽。在交談過程中,可以不限制話題和領域,讓學生暢所欲言,這樣教師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里,從而正確的引導學生變得更加真誠和自信。在學生遇到挫折和困難時,教師應以同理心幫助學生并鼓勵學生,逐漸幫學生塑造出堅韌不拔的品格,從而讓學生無論面對何種情況,都可以保持自身的自信和熱情。
三、培養高中生的藝術情感
(一)引導學生體會藝術元素
在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歌唱技巧的訓練固然重要,但教師也不能一味片面的只專注于學生的音樂技巧而忽視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在實際教學中,除了對音樂技巧的訓練外,教師還要幫助學生體會音樂中的真情實感和藝術流露,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陶冶自身的情操。
(二)注重因材施教
由于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天賦存在一定差異,教師在進行聲樂訓練的時候,很難讓全班學生同時達成統一標準,因此,教師要有針對性的做到因材施教,對于不同的學生,應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幫助每一名學生更好更快的達成音樂課的學習目標。比如有一些同學從未有過音樂學習基礎,甚至有五音不全的情況,這個時候教師不要急功近利,而是首先幫學生糾正音準,通過對音高音調的不斷練習,幫助學生可以正確的發聲,隨后再進行歌唱訓練。對于一些有音樂基礎的同學,教師則可以讓這部分學生加強在歌唱中,情感的運用,從而更好地對歌曲進行演唱。通過這樣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可以讓每個學生感覺到自己被教師關注著,培養學生自信心的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音樂課堂的課堂效率得到顯著的提升。
四、訓練學生的心理調節能力
(一)培養學生的心理適應度
音樂課程還要求教師培養學生自身的心理調節能力,以此來幫助學生在未來激烈的競爭市場中,可以更好的把握住各種機會,從容的面對挫折與挑戰。高中生的學業壓力比較大,而且正值青春期,心理承受能力參差不齊,部分學生在遇到困難時會有畏難心理,往往表現出直接逃避,不愿面對的狀態,這很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因此,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開展一些歌唱表演比賽,讓學生在歌唱中釋放自己的壓力,及時做好對自己心理的調節。同時,學校也可以開展一些合唱比賽,讓學生通過合唱釋放壓力,同時,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隊協作能力。
(二)在失敗中學會心理調節
高中生普遍沒有遇到過特別重大的困難,因此,很多高中生害怕失敗,不愿輕易嘗試,這是不健康的心理狀態。教師應該通過音樂表演,讓學生能夠勇于面對失敗,及時總結失敗經驗。在平時的音樂訓練中,教師在學生遇到失敗時,要積極鼓勵學生,并與學生一起分析,在歌唱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幫助學生加以改正,然后進行下一次歌唱直至成功。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能以一個健康的心態面對失敗,幫助學生增強心理素質,讓學生在日后可以成為一個堅韌不拔的人。
結束語:總而言之,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學科,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其教育意義和影響是非常深遠的。高中聲樂訓練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歌唱技巧的訓練,同時也要幫助學生培養其藝術鑒賞能力和良好的心理調節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全面發展,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鐘麗萍.核心素養下高中音樂教學中的聲樂訓練[J].2021(2018-27):86-86.
[2]劉玉良.核心素養下高中音樂教學中的聲樂訓練研究[J].中國農村教育(20):1.
[3]應曉婷.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音樂教學方法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000(016):205-206.
[4]李巍巍.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音樂教學策略研究[J].北方音樂,2019,039(001):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