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摘 要】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納入課程資源進行教學開發已成為藝術教育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在這種背景下,提倡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為了保護文化的獨特性和原創性,中國正在積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工作,保護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四川蠟染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具有獨特的藝術美學和創造性。在當前重視學生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四川蠟染融入小學美術課堂,是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必然舉措。本文分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四川蠟染融入小學課堂的意義,探討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四川蠟染融入小學藝術課堂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小學美術;繼承與發展
1.非物質文化遺產四川蠟染融入小學美術課堂的意義
1.1有利于豐富美術教學內容,提高美術教學興趣
作為一種優秀的傳統文化形式,非物質文化遺產四川蠟染有著自己鮮明的藝術特色和迷人的藝術表現力。與傳統的繪畫和雕塑不同,非物質文化遺產四川蠟染是一種多元融合的藝術形式。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運用非物質文化遺產四川蠟染作為美術教學素材,可以有效豐富小學美術教學內容,極大地提高美術教學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對培養小學生的綜合藝術素養和藝術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2有利于傳承傳統文化,實現文化發展
當前,我國主張要積極傳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發揮文化的世界影響力,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融入非遺四川蠟染這一傳統文化元素,能夠有效助力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為新時期傳統文化培養更多優秀的接班人,實現文化的發展和創新。這也是發揮傳統文化價值,促進文化實力發展成為經濟實力的有效途徑。
2.促進非遺四川蠟染走進小學美術課堂的有效途徑
2.1認識非遺四川蠟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運用的意義
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大的特點是民族個性、審美“活”的顯現。多以心口相傳作為文化延續的非遺項目,也是傳統文化中最脆弱的部分。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來說,人的傳承就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讓孩子們接觸和喜歡。教育要認識到非遺文化在教育中所能發揮的積極作用,并通過美術教師教授、學校開設課程等方式,能讓更多孩子了解四川蠟染的非遺文化,未來學生中的部分人或許就是未來的傳承人。認識到非遺四川蠟染傳承和發展的重要意義,才能更好的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融入非遺四川蠟染的教學內容和形式,促進小學美術教學的創新和發展。
2.2開設試點課程,引入非遺四川蠟染項目
學生通過水彩、油畫、版畫、剪紙、拓印形式融合四川蠟染藝術元素,大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從而使作品在構圖、造型上更加精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能力。不論從構思到教學設計,還是從材料到學生動手實踐,體現學生的創新能力。大膽發揮想象,設計屬于自己的四川蠟染作品。
2.3開設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推動四川蠟染的創新發展
將非遺四川蠟染融入傳統的美術教學活動中,是對于美術課程的一種創新和突破,豐富美術的教學新式和內容,實現四川蠟染的傳承。而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創新,創新是文化得以傳承和發展的關鍵所在,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進行非遺四川蠟染的教學滲透,更要注重對于非遺文化的傳承和創新發展,因此,為提升學生對于非遺四川蠟染的創新實踐能力,小學美術要開展多種形式的非遺四川蠟染教學形式,繼續發揮學科優勢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和發揚注入新的動力。
3.非遺四川蠟染在小學美術課堂中開設的步驟
3.1收集和整理,形成特色美術教程
目前小學美術課程還沒有形成相對應的美術教程,要想實現非遺四川蠟染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的有效開展,手下要做好非遺四川蠟染的相關資料收集和整理工作,成立非遺四川蠟染工作室,成立非遺四川蠟染教研組,根據非遺四川蠟染的基本素材,結合美術教學內容,合理制定相應的四川蠟染美術課程,為非遺四川蠟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開展提供有效的教學素材。
3.2教師學習四川蠟染知識,提升教學能力
在小學美術中開展非遺四川蠟染的教學,教師自身必須要具備一定的四川蠟染知識,這樣才能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對此,學校要組織相關課程教師集中學習和研究非遺四川蠟染的相關知識,讓教師們具備一定的非遺四川蠟染技能,只有教師具備了相關的知識,才能教導學生。
3.3收集四川蠟染作品,形成特色四川蠟染教室
開展小學美術的四川蠟染教學,學校還從多方面收集相關的非遺四川蠟染作品,將其作為布置小學美術四川蠟染教室的基本材料,通過各種不同特色的四川蠟染展示,營造良好的四川蠟染學習空間,提升學生的課程參與積極性,促進四川蠟染教學的高效開展。
4.總結
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融入非遺四川蠟染教學,對于豐富美術教學內容,創新美術教學形式具有重要意義。非遺四川蠟染走進美術課堂,也是傳承和創新發展非遺文化的有效途徑,作為小學美術教育者,要提升對于非遺四川蠟染的認識,積極研究非遺四川蠟染走進美術課堂的可靠途徑,為非遺文化以美術的形式實現傳承和發展探索路徑。
參考文獻:
[1]李海亮.富陽元書紙非遺資源引入中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美術教育研究,2018(03):100-102.
[2]李健.基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理念下的地方高校美術專業學期課程統整研究[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6,31(03):62-67.
[3]陳佳.美術類非遺高校教學傳承范例研究——以通化師范學院滿族剪紙省優課為例[J].藝術生活-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16(02):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