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城鎮化和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開始向城市轉移,隨之形成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群體——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的教育不僅關系到他們自身的健康成長,還關系到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與和諧穩定。因此,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去關注這個特殊的群體,幫助他們快樂成長,為他們營造健康和諧的成長環境,撐起一片愛的天空。
關鍵詞:留守兒童;教育現狀;培養策略
引 ?言:留守兒童問題是伴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而產生,并將長期存在的社會問題,已漸漸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大部分留守兒童正處于情感、性格、心理變化的轉折和關鍵時期,他們有較強的獨立自主意識和自理能力,但由于長期與父母分離,缺乏直接的親情關懷和有效的家庭教育,使他們的性格變得自卑內向、任性孤僻。一部分留守兒童長期生活在無約束、無限制的環境下,逐漸形成了自私叛逆、以自我為中心的極端性格,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諸多不良影響。
一、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現狀
1. 情感溝通缺失,心理健康失衡。
孩子的內心是一面鏡子。留守兒童需要在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保護和協調合作下才能健康成長。然而,很多父母只注重孩子物質上的滿足,卻忽視了他們的內心需求。與留守兒童聯系最為密切的代理監護人大多是老年人,受年齡和文化水平的影響,他們的教育方式迂腐陳舊,監管方式簡單粗暴,或溺愛,或嚴厲,或放任,不懂得從心理上去關懷、愛護孩子,導致與孩子的溝通交流存在實際困難。
2. 學習習慣較差,學習成績落后。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平時只能通過電話、微信等形式與子女聯系,詢問子女的生活、學習情況,對孩子的教育缺乏足夠的關注和耐心的指導。代理監護人的文化層次普遍不高,教育水平較低,重養輕教,他們將教育孩子的責任完全推卸給學校,對孩子在教育和管理上放任自流,導致留守兒童自制力弱、主動性差、自我監督意識不強,難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
3. 防范意識淡薄,人生安全堪憂。
由于父母外出,留守兒童缺乏細致的照料與關懷,加上生活中地理環境、人際關系、社會環境等不安全、不確定因素,使留守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面臨著多種成長風險和安全隱患,如:燒傷、燙傷、溺水、觸電、交通意外、被威脅、被拐賣等。
二、留守兒童學校教育對策
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對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促進政治、經濟、教育等各項事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意義重大,亟待社會的全面關注和逐步解決。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更新教育觀念,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留守兒童,有針對性地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疏導,用真情推開一扇扇幼小的心門,一步一個腳印地將留守兒童的轉化落到實處。
1. 走訪調查立檔案,互幫互助促成長。
學校是孩子最主要的學習和生活場所,每一位教師都應像孩子的家長一樣,全面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性格特征、學習態度、行為習慣、心理特點、家庭融合度等等,給予他們自由平等的交流氛圍和空間,讓他們獲得強烈的精神依靠,產生傾訴的意愿。
在教學實踐中,通過走訪調查,我全面了解了本班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并創建了專門的檔案袋,將家長和代理監護人的姓名、年齡、職業、家庭住址、工作地址、聯系方式、身體狀況等情況一一記錄在案。我還經常進行實地家訪和電話家訪,及時反饋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狀態,形成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聯系網絡,營造健康快樂、平等和諧的成長環境。
2. 平等相待傾師愛,敞開心扉話衷腸。
愛是教育的前提,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在教育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言語去打動學生,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以產生心靈的共鳴。學生只有感受到教師的善良、真誠和愛心,才樂于聽從教師的教誨。如:在留守兒童管理與教育中,我在班級建立了面對面談心制度,保證每周與留守兒童至少談心一次,在輕松自由的聊天中了解留守兒童近期的學習態度、心理狀況等,解開他們思想中的困惑,盡量化解家庭原因帶給孩子的心理障礙。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尊嚴是人類最敏感的角落,保護兒童的自尊心,就是保護兒童前進潛在的力量。雖然留守兒童缺點較多,但他們也想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贊揚。教師應看到留守兒童身上的閃光點,如:有主見、獨立生活能力強、動手能力強等等。教師應對留守兒童的優點進行發掘、引導和利用,讓他們看到自己的優勢和長處,并在此基礎上幫助他們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
3. 真誠溝通建橋梁,家校合力共培養。
教育不單單是學校和老師的責任,家長也是教育的責任人,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必要條件。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家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家長要從思想上重視孩子,有思想方有行動。而大部分留守兒童的父母普遍缺乏教育意識和教育責任感,他們外出打工,其實已經不自覺地逃避了孩子的教育責任。
其次,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所起到的積極作用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父母應定期與孩子聯系,每周至少兩至三次,詢問孩子的生活、學習、思想情況等等,讓孩子真切地體會到來自遠方父母的關心。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彌補孩子受傷的心靈,也能及時糾正孩子不正確的行為傾向,把不良行為扼殺在搖籃里。
總之,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程,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關注與配合。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應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用自己的關心與幫助、真誠與付出,為留守兒童營造一個溫暖友愛的生活和學習環境,構筑一片充滿愛的港灣,促進留守兒童快樂成長,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