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貴
摘 要: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針對初中物理教學而言,需要在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方面進一步改進和創新,在具體的教學推進過程中需要充分融入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這樣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有效提升初中物理教學效果,為學生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的有效增強奠定堅實的基礎。針對這種情況,本文重點分析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滲透傳統文化的重要作用以及相對應的滲透和教學策略等內容,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夠為初中物理教學取得全新的成效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初中物理 傳統文化 滲透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11.016
在初中的教學和課程體系中,物理教學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要高度重視物理教學的相關內容,同時要在實際的教學環節充分滲透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使兩者進行深層次的融合,進而體現出更加良好的教學效能,為傳統文化的有效弘揚和學生綜合素質的增強提供必要支撐。據此,有必要針對初中物理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重要作用和教學策略等內容進行剖析。
一、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作用
新形勢下的初中物理教學工作中,需要進一步把握新課改的相關要求和新時代的發展方向,開創全新的教學路徑和模式。在具體的操作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是必然要求,也是大勢所趨,通過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進而在更大程度上增強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同時充分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在無形之中使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得到質的提升,從而增強學生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這對于學生實現全面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除此之外,有效滲透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對于初中物理教學活動來說,呈現出極為顯著的現實作用和價值,能讓整體的教學課堂更富有趣味性,實效性和深遠的作用價值,讓學生更有效地融入初中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為教學活動提供必要的改革途徑,有著十分顯著的現實意義,也會使學生在解題思路等方面更加開闊,進而充分利用傳統文化的相關思維和模式對物理知識進行學習和應用,使相關知識在實踐過程中得到充分的體現。
深入挖掘利用優秀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體現出傳統文化的創新性,實踐性和應用性。同時,在傳統文化的滲透過程中讓學生具備應有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實現自主探究,進一步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效能,對其綜合素質的提升會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教學策略
1.聲學教學過程中滲透傳統文化的各類內容。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聲學是其中的關鍵組成部分,也是傳統內容,該內容的教學環節可以充分體現出教材的相關知識點,并且滲透傳統文化的具體內容,這樣可以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使整體的教學更有趣味性,豐富性和感染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更好地傳承弘揚傳統文化,也能夠推動物理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的提升。
例如,在教學聲學內容之前,教師可以布置相對應的教學任務以及要求,讓學生到網絡資源中尋找相對應的資料,體現傳統文化的核心內涵以及與傳統文化和物理知識相對應的內容,這樣可以進一步豐富預習的內容和深刻性,進而體現出更加良好的預習效果。《夢溪筆談》的具體內容中有很多和聲學相對應的內容,并且進行了明確的記載,例如,記錄了在行軍打仗的過程中每一個士兵都用牛皮制造的箭筒作為枕頭,枕著這樣的箭桶入睡,可以確保敵人突然襲擊的時候,士兵在第一時間能夠聽到馬蹄聲。此類現象就是比較典型的聲音學的相關內容,通過對這樣的軍事知識和歷史事件的有效講解和融入,讓學生們進行互動和分享,可以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具體教學環節,教師可以設置相對應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對于其中的聲學具體內容進行有效掌握,自主探究,展開豐富的想象,同時對于古人的智慧和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充分的了解和認知,自主發現,自主探究,進而明確聲學的具體內容,把握其中的核心內涵,同時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
2.在光學教學過程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
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光學的相關知識也是十分關鍵的內容,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明確相對應的教學目標,把握學生的具體需求,滲透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
例如,在教學之前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與光學有關的現象,然后對相關現象進行講解和剖析。如《月下獨酌》中的名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就是比較典型的案例,在具體教學環節中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利用視頻展示的形式,充分展示光學現象,然后讓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討論和探究,進一步明確其中所蘊含的物理光學知識,充分理解詩句中“對影成三人”的深刻內涵,其中影子形成主要是因為光的直線傳播,當月光照射到李白的身上,會呈現出光的反射,而在李白身后無法照射的地方,就會形成一片黑暗區域,黑暗區域就是影子,在教學環節通過巧妙應用傳統文化的教學方式,可以使物理的光學知識得到延伸和拓展,激發學生更大的學習興趣,保持對傳統文化的學習熱情,這樣可以進一步提升其人文素養,同時對于物理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認知,為其綜合素養的增強奠定基礎。
3.在力學教學過程中滲透傳統文化
在初中力學教學過程中也可以有效融入相對應的傳統文化內容,例如,滲透相對應的文化典故等,曹沖稱象就是比較典型的案例,在針對水的浮力物理知識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可以通過這樣的案例充分明確具體內容,把握物理原理,通過這種典故讓學生可以充分認識到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和先人的智慧。也可以進一步引用“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等相關名言警句,幫助學生理解傳統文化思想,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對于水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對于水的相關內容有充分的了解和認知,這樣學生可以進一步自主探究,自主調動,呈現出事半功倍的教學成效。
4.在熱學教學過程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
熱學同樣是初中物理教學中十分重要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傳統文化內容,可以使學生更有興趣進行相對應的教學和實踐,能夠提高學生的眼界和視野。
例如,可在教學中使用“省油燈——夾瓷盞”教學工具,這是古代傳統的科技工藝品,在很多的古裝影視劇中有比較高的出現頻率,很多學生對這樣的工具也比較熟悉。教師可以介紹和分析該工具的制作過程,進一步啟發和引導學生充分了解和認知其中所蘊含的熱學知識和相關理論,然后設置相對應的問題情境:省油燈是怎樣實現省油的效果的呢?這和物理學的相關知識有什么聯系呢?從夾瓷盞的制作工藝中,學生們能夠進一步明確省油燈為什么省油,主要是因為在它的夾層中加入了冷水,結合物理熱傳導的知識和相關原理,通過冷水降溫的方式避免油溫過高而快速蒸發,以此呈現出良好的省油效果。通過這樣的分析和介紹,學生可以更有效地了解相關內容,同時體會到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和無窮魅力,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明確物理知識,提高相應的實踐應用能力。
總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進一步滲透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價值。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確保兩者進行更深層次的融合和滲透,進而體現出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和深刻內涵。讓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傳統文化素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使其積極性、主動性得到充分的調動,實現自主探究,在無形之中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同時把握物理的相關知識和實踐技能,為學生實現全面發展提供必要條件。
參考文獻:
[1] 仲扣莊《物理學史教程》,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年。
[2] 樊瑤、陸建隆《在物理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與建議——從〈中國民間文化與物理趣味〉說起》,《物理之友》2017年第3期。
[3] 方武增《培養空間想象力滲透中華傳統文化》,《物理通報》2016年第9期。
[4] 黃英標《注重優秀傳統文化體現科技創新能力——全國高考物理試題的新動向》,《物理通報》2016年第8期。
[5] 張樹瑋、吳偉《將中華傳統文化資源融入中學物理教學途徑的探討》,《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5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