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萍
摘要: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樂學善學指向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基礎教育中,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難點,讓學生能快樂高效地識字,是我們語文教學的探索和追求,新的方式不斷在教學實踐中展現。
關鍵詞:善學樂學 小學語文 快樂識字
部編版小學語文統編教材已經全面啟用鋪開實施,新一輪的改革來臨。先前,實驗試行階段對教學大綱做了修改,要求學生先識字再學拼音,通過對漢字的積累與認知,孩子們的識字量提升后,就可以自主閱讀一些書籍。繼而,各地教研室工作計劃或一些比賽中特別提出語文以識字、寫字為專題的開展研討活動。這些信號都預示著識字教學的重要。小小漢字,奧妙無窮;學習漢字,方法多樣。
在大語文時代,作為小學一線的教師,我一直覺得識字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識字能力對小學生來說很重要。特別是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課改之后語文教材增加了識字數量,提倡海量閱讀,學生一打開課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識字,這就決定了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傳統教法較簡單,就著課文后的生字或用生字卡片讓學生讀、認字的方式已不能滿足學生的要求,為了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主動地識字,我對低年級識字教學進行了探索,有意識地激發他們的識字興趣,拓寬識字途徑,培養識字能力。在探索過程中,找到了一些巧妙有效的方法,我且先統稱它們為“變臉”,實則是快樂識字的新方法。
一、由“字”變“畫”
現在所知漢字的最初模樣是用刀刻在龜甲獸骨上的甲骨文,它的字形有大有小,筆道很細,每個字都像是一幅小孩子畫的畫,后來經過幾千年的演變成為現在的模樣。而小學生特別喜歡畫畫,我就想到將“字”和“畫”結合起來,這樣不但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能滲透字理識字。于是在識字教學中,我根據學生思維的特點,引導學生想象,幫助他們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字”變“畫”,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簡單的字:課本中出現的“日、月、山、石、田、土”等象形字,讓低年級學生用簡筆畫畫出來,簡筆畫言簡意賅、形象生動,而且內蘊豐富,給人以極大的想象空間。學生對此非常喜歡,對圖畫的興趣濃于文字,又從圖畫中知道古人造字的意蘊,學生識字速度很快,而且記得長久。
表動作的字:生字字形教學中,我不失時機地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給生字配上“行動動畫”,如:教學“打、拍、扔、舉、跑、跳、洗、刷、捧”等表示動作的字時,學生運用想象,給生字配上身體動畫,讓字形在腦海里如動畫般流出來,讓一個個靜止的生字都活起來,初步培養他們的識字能力。
易寫錯的字:往往有些字學生容易寫錯,如“垂”字,所以必須在剛認的時候要加深學生的印象。我通過畫一棵植物果實累累,壓彎植物掛下來的圖畫,引導學生認識“垂”是指東西一頭掛下,學生從中知道植物的葉子變成這個字的撇和橫,植物的莖變成中間一大豎,果實變成左右兩小豎,就不會寫錯字了。由“字”變“畫”,恰當地結合在圖畫與文的巧妙聯系中,豐富了學生的想象,使學生生動地識字,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二、由“卡片”變“游戲”
興趣是激發兒童從事學習的動力。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是用生字卡片讓學生認字。十幾個字讀、說、認下來,學生顯露出疲態,興趣索然。反思后我明白,如果孩子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展。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起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學生去體驗識字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于識字,主動識字。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重復,喜歡表現。因此,我在教學中要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如:猜字謎、找朋友、轉盤轉轉、開火車、火眼金睛……將這些兒童生活中的游戲引入課堂,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學前游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
三、由“板書”變“課件”
這幾年,信息技術發展很快,學校配備的電腦、多媒體等設備也逐步升級,教師使用課件上課成為常態。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教室的多媒體設備,利用動態課件上課,讓學生來觀看一個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組象形字,這組字采用由實物圖到象形字,再到現代漢字簡化字,逐漸演變的動畫形式出現,富有動感的,生動有趣的畫面一定會使學生產生神秘感,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識字教學。還有,網上有許多關于生字的課件是附有拼音、解釋、組詞,以及在田字格中出現筆順的,這些課件下載之后可以直接使用,十分方便。實踐證明,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識字教學,簡化了思維過程,減輕了記憶的強度,促進了思維的正遷移,有利于培養良好的認知策略,激起學生去探索這蘊含無窮奧秘和樂趣的漢字世界的欲望。
四、由“課堂”變“生活”
除了課堂上的識字,其實平時的生活給學生認字提供更多的機會。我覺得,語文即生活,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從兒童的興趣出發,開展實踐活動。活動是兒童生活的一部分,在課堂上設計一些活動環節,采取模擬、創設情境的辦法讓兒童識字。如舉辦“讀報紙”、“逛超市”、“寫卡片”、“我當家長”等活動,在教學中就要注意和社會生活相溝通,使學生從課堂跨人更廣闊的社會空間,以吸收各種信息,擴展想象和思維的空間。因此,當學生掌握了識字方法,樂于識字,善于識字后,教師就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使識字運用于生活。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也是有趣的實踐。教師要多動腦筋,充分挖掘各種資源,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識字教學,處處從學生主體的實際出發,鼓勵學生想象、實踐,學生就能獲得成功的喜悅。通過給識字“變一變臉”,我找到了教學的一種樂趣,學生也找到學習生字的一種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