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雨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如今學校和家長們越來越注重音樂教育對學生的積極影響。柯達伊體態律動教學是當前小學音樂教學中常見的一種教學模式,它改變了傳統音樂課堂枯燥乏味的局面,讓課堂教學具有動態感和趣味性,增強了學生的音樂學習體驗。本文將根據柯達伊體態律動教學的特征闡述如何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由此優化課堂教學效果,使學生感受音樂的脈搏和張力。
【關鍵詞】小學音樂;柯達伊體態律動教學;教學研究
小學屬于音樂教育的啟蒙階段,以往的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較為單一,造成學生對音樂中抽象的音符和旋律理解不到位。柯達伊體態律動教學對優化課堂教學效果有著積極作用,是構建高效課堂的有效手段。雖然有的教師嘗試貫徹柯達伊教學方法,并制訂了一系列教學計劃,但是取得的效果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不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規律;另一方面,教師缺乏對柯達伊體態律動的基本認知。其實,柯達伊提倡的體態律動與舞蹈是兩個概念。體態律動是基于節奏、節拍和旋律等細節,構建出直觀性動作的一個過程,其根本目的是讓學生利用合理的動作來體會音樂細節,而非讓學生掌握某支舞蹈[1]。所以操作方法上的不當和認知上的不足恰恰是導致體態律動未能發揮實際作用的關鍵點。因此,教師要深入研究柯達伊體態律動教學,找到恰當的切入點,讓學生在體驗和律動中真正掌握音樂知識,提高學習興趣。
一、體態律動輔助,加深學生理解
在以往的小學音樂教學中,通常是教師伴奏和示范,學生學唱,學生會唱并掌握了演唱方法就算完成了學習任務。然而,音樂教學不僅是讓學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歌曲傳遞的思想文化及包含的樂理知識也同樣重要[2]。因此,音樂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構建真正的音樂課堂。尤其是在現階段,很多小學生對樂理的認知不足,如分不清長短音、高低音和強弱音等,這些樂理知識雖然在字面上容易理解,但是學生很難在聽一首歌曲時分辨出每個音。
合理引入柯達伊體態律動教學,不僅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還能增強學生的樂理學習體驗[3]。因為柯達伊體態律動教學可以讓抽象的音樂知識變得更具體、更直觀,這既符合小學生的形象思維模式,也可以簡化教學流程,增強教學趣味性。比如,同一首歌曲的長短音、高低音和強弱音等變化會體現不同的情緒狀態,而且它們的音質和震顫特點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教師指導學生利用不同的動作表達長短音,能夠使他們對該樂理的理解更加深刻[4]。
例如,教學歌曲《牧童之歌》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聽辨歌曲中的長短音、強弱音和高低音,筆者提出問題:“歌曲的副歌部分是否存在長短音、高低音和強弱音的變化?”學生仔細聆聽后回答:“是。”筆者繼續提問:“如何將這些變化體現出來?”起初學生不太理解,于是筆者用柯達伊體態律動的手勢將這些變化表現了出來,然后告訴學生:“當音的時值變長后,我利用張開雙臂的方法體現這段節奏的變化。同理,當音的時值變短時,我利用微微彎曲雙腿的方式體現出這段節奏的變化。現在,同學們知道該如何表示了嗎?”接下來,學生紛紛投入實踐。之后,筆者追問學生:“同學們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和建議嗎?”體態律動并沒有固定的形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想法進行實踐操作。此外,在引導學生感知歌曲的節拍和節奏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改變動作形態,或者改變動作的速度和力度等,以此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知識。
二、課堂活動并行,豐富學生體驗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興趣的引導下,學生會更積極地投入學習中,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要想讓柯達伊體態律動教學發揮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作用,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我們還需要適當地構建有趣的教學機制,豐富學生的課堂體驗,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愉悅感和幸福感[5]。
例如,教學《春曉》這首歌曲時,為了讓學生體會音樂學習的魅力和樂趣,筆者開展了名為“春天運動會”的活動。在活動中,學生可以根據節拍或旋律,模仿自己喜歡的動物的動作。當然,筆者也會在活動中適時提問:“同學們表現得都很棒,準確地表達出了作品的節奏。但是我們在編排動作時,是否只關注節奏和旋律就可以?還需要注重歌詞嗎?”有的學生說:“我們可以根據歌詞傳遞的內容添加一些符合歌詞的小動作。”筆者繼續提問:“假如結合歌詞詮釋歌曲,可以做出哪些有趣的體態動作呢?或者說,能夠營造出什么樣的氛圍呢?”
根據這些問題,學生開始了表演。演唱“夜來風雨聲”這一段時,學生先是做出瑟瑟發抖的樣子,仿佛春雨將至,天氣轉涼;隨后,他們做出關窗子、關門等動作,仿佛在驅趕外面的寒冷一樣。當唱到歌詞“花落知多少”時,學生先是做出打開房門觀看外面景色的動作,然后故作撓頭,仿佛在思考“花落知多少”。這樣的活動,既豐富了學生的音樂學習體驗,也讓他們體會到了音樂的魅力。此外,筆者還借此機會融入合唱教學指導,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練習合唱,為他們今后的音樂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又如,教學《杜鵑圓舞曲》時,筆者先提出了一個問題:“在聆聽這首曲子時,大家感受到了什么?”學生是初次接觸這首作品,缺乏對其樂理知識的理解,所以他們只能做出一些粗淺的回答,如有的學生說:“我感受到了生機勃勃的大自然畫面,就像萬物復蘇了一樣,很想跟著音樂一起跳舞。”有的學生說:“這是一首刻畫春天的音樂嗎?我感覺到了一抹綠色。”之后,筆者播放了另一首歌曲《春天的小河》,鼓勵學生以對比的方式聆聽,感受兩部作品的節奏規律。聆聽之后,學生陷入了思考。此時,筆者用提問來引導學生:“現在我們換一個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同學們能否利用柯達伊體態律動的手勢來表現出兩部作品的節奏呢?”“如果兩首歌曲同樣存在高音部分,但是高的幅度不同的話,那么動作的幅度是不是也要發生變化呢?”就這樣,隨著問題的不斷提出,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點有了初步的認知。最后,筆者通過體態律動衍生出歌曲的節奏型,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意識到《杜鵑圓舞曲》是一首三拍子的舞曲,為3/4拍。
從以上教學案例可以看出,如果教師在教學這首歌曲時一味地采用理論指導的方法,學生不僅無法理解,還會降低學習積極性。但是在教學中引入柯達伊體態律動教學法,既簡化了教學內容,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他們的形象思維,使學生在玩一玩和想一想中快速掌握了知識[6]。
綜上所述,柯達伊體態律動教學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效率。但是,在具體的操作中,小學音樂教師還要明確以下幾個問題。首先,柯達伊體態律動的運用應符合規律性和真實性,切忌盲目,教師要指導學生正確律動,幫助學生把握節奏的規律。其次,并非所有知識點都可以使用體態律動進行輔助,尤其是相對簡單的知識點,這類知識點教師通過語言講解就能完成教學,使學生理解和掌握[7]。最后,柯達伊體態律動教學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方法,還有許多教學價值值得我們探究和挖掘。以上是筆者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柯達伊體態律動教學法的一些體會,希望可以給相關教育者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促進小學音樂教學質量的提高,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賀慶璐.巧妙運用“體態律動”,讓小學音樂課堂更加有效[J].北方音樂,2018(03):216.
王莉容.動起來的音樂課堂:淺析體態律動教學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運用[J].黃河之聲,2020(04):132.
李婉麗.淺談體態律動教學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運用[J].東西南北(教育),2019(16):12.
張夢怡.柯達伊音樂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現狀研究[J].速讀(上旬), 2016(12):243.
石慧.柯達伊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30):59.
郭娟.柯達伊音樂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現狀研究[J].讀與寫(下旬), 2016,13(23):325.
萬媛媛. 把握音樂的脈搏:培養小學階段學生音樂節奏能力的教學探究[J].北方音樂,2017,37(20):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