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進芳
【摘要】聾校語文教學導課環節由于受教學語言的限制,教師常常采用開門見山的導課方式,以適應學生語言理解困難的情況。在開展作文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作文內容,通過問答對話的形式,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引導學生觀察多媒體或實物,幫助學生學會觀察;設計活動充實學生生活經驗,或模擬情景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作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聾校;作文教學;導課方式
在聾校語文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不論使用手語、口語,還是采用多元化的教學語言,都應簡潔明確,且適合學生的語言水平。根據《聾校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6年版)》相關要求,聾校的語文教學應“致力于培養聾生的語言文字理解和運用能力,提升聾生的綜合素養,為其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1],而在實際教學實踐中,寫作教學作為聾生語言文字運用的主要方式,卻陷入了“教師怕教、學生怕寫”的尷尬境地。要想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作文教學質量,教師可以從設計適合學生實際的導課方式做起。
一、 問答對話,多方互動激發興趣
針對聾生的特殊情況,筆者在開展作文教學時采用了手語、口語和多元化的教學語言開展作文教學。筆者在前一天就“預告”了今天的語文課內容是“寫讀后感”,但走進教室看到學生都無精打采,明顯是對學習內容產生了畏難情緒。筆者決定從觀后感的角度來引導學生寫讀后感,于是,問學生:“你們都看過什么好看的電影,可以給老師推薦一下嗎?”對于這個問題,學生都很感興趣,紛紛舉手?!靶∶瑢W,你有什么推薦的?”筆者問。小毛說:“老師,我喜歡看《流浪地球》?!薄啊读骼说厍颉??這片名聽著很有意思,講了什么故事???好看嗎?”一些看過該影片的學生見筆者對此感興趣,都開始七嘴八舌地介紹該影片:“這個電影講述的是在不遠的將來,太陽急速衰老膨脹,地球面臨被吞沒的滅頂之災。為拯救地球,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萬座行星發動機,以逃離太陽系尋找新的家園,地球和人類就此踏上了預計長達2500年的宇宙流浪之旅。在完成這一宏偉計劃的進程中,無數人挺身而出上演了可歌可泣的傳奇故事。”“我喜歡吳京飾演的劉培強,為了點燃木星,拯救地球,犧牲了自己的生命。這種舍己為人的精神讓我很感動?!薄拔覀儜獜淖陨碜銎穑瑦圩o身邊的一草一木,保護自然環境?!惫P者肯定了學生的觀點,并告訴學生:“剛才你們所說的內容整理起來,就是對電影《流浪地球》的觀后感,其實寫讀后感和觀后感思路是一樣的……”
寫讀后感的前提是讀書,一般寫讀后感就要先從布置讀具體的書目開始,然而一聽到讀書,學生又產生了抵觸情緒,無法完成讀書任務。在這種狀態下,如果教師強行開展作文教學,學生還是會“無米下鍋”。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把書本閱讀轉變為以觀看視頻的形式來“閱讀”,然后從問答對話入手,讓學生在與教師、同學的互動中交流信息,把感興趣的內容、寫作的方法融入其中。這樣就能成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其接下來的寫作訓練打下堅實的基礎。對于聾生來說,對話互動是實際教學中最為常用,也是較為有效的導課方法。
二、直觀展示,多媒體輔助觀察學習
上課前,筆者給學生播放了我校慶祝建校30周年航拍的校園全景視頻,學生看得津津有味,似乎都在回味那段值得紀念的歡樂日子。接著,筆者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呈現校園3D模型圖和平面圖的對比圖??吹竭@些畫面,學生紛紛猜測這節課會寫與校園有關的內容。“你們猜對了,今天作文課的習作內容是寫說明文‘我們的校園,下面,我們一起來觀察一下校園的布局,看看校園整體有什么特點……”
《故宮博物院》課后練習中要求以“我們的校園”為題寫一篇說明文。學生對“我們的校園”這個題目非常熟悉,但以往寫的都是記敘文,對于說明文寫作感到很陌生。說明文要求明確說明對象、說明順序、說明方法及關注文章的語言特點?!拔覀兊男@”作為說明對象是學生非常熟悉的,但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很少細致觀察學校的一景一物。
在這節課前,筆者給學生播放了航拍視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采用模型圖和平面圖的形式,幫助學生觀察說明對象的具體特點:如教學樓一共有5層樓,每層有8個教室和4個辦公室;食堂雖然只有2層樓,整體高度卻和旁邊的4層宿舍差不多,說明食堂每一層的高度與其他樓層是不一樣的。然后,筆者再結合學生在學校的日常體驗來引導學生說明各個建筑的功能。這樣采用直觀展示的方法,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日常生活中缺失的細節觀察,為寫好作文做準備。在導課時,筆者就為學生提供了多樣的直觀展示,讓學生能在筆者的指導下學習觀察順序、學會抓住事物的細節特征,從而為寫好此類作文做好準備。
三、設計活動,補充缺失的生活經驗
星期三是小毛同學的生日,筆者準備了一支精致的鋼筆和一本書法練習冊。在課堂上,筆者告訴學生:“今天是小毛同學的生日,我們一起來為他慶祝生日吧!”聽到是小毛同學的生日,全班學生立馬用手勢語言對他說“生日快樂”,小毛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頭。筆者說:“今天咱們為小毛同學過生日好不好?”“可是沒有蛋糕?!币晃粚W生說道。小鄭同學說:“那咱們畫一個吧!”于是,在筆者的示意下,她來到講臺前,在黑板上畫了一個漂亮的大蛋糕。接著,大家把小毛同學拉到講臺上,讓他許愿、“吹蠟燭”,在這些“儀式”結束后,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就在學生以為儀式已結束時,筆者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禮物送給小毛同學,并對他說:“小毛,祝你生日快樂。希望你以后好好練字,把字寫得工工整整。”小毛有些意外,又有些感動,他接過禮物對筆者說“謝謝”,并用手勢語言告訴筆者他的字寫得不好看。筆者知道他這是對自己寫字沒有信心,于是,筆者告訴他:“較強的書寫能力都是日積月累鍛煉出來的,我相信你一定能寫好字,加油!”其他學生也對他說:“加油!”他堅定地點點頭,告訴大家,他不會讓大家失望的。活動結束后,筆者開始了本節課的教學——完成作文《難忘的生日禮物》。
筆者在課前了解到小毛同學從來沒有收到過生日禮物,就和學生一起策劃了這一“慶?!被顒印R驗檎n堂時間有限,略過了吃蛋糕環節,不過在課后,筆者補上了這一環節。這個活動不僅是對小毛同學缺失的生活經驗的補充,還為其他有此經歷的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回顧機會。類似的活動也用在了“記一件印象深刻的事”的寫作練習中:課前筆者與學生玩拼詞成句的游戲,游戲中會呈現一些非常不合邏輯的句子,如“星期六深夜,王X和爸爸在森林里游泳”“鄭X和葉X在小船里跳舞”,這些句子都是根據學生準備的詞語拼出來的,每當一個新的句子出現,參與活動的學生立刻笑得前俯后仰。這樣,學生在情景交融的活動中能了解活動的過程,觀察游戲時師生的表情,增強自己的游戲體驗,并加深游戲印象,為寫作積累素材。
如果寫作內容是學生生活中本來就缺失的經驗或體會,那寫作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學生也根本不知從何下手。在導課環節,筆者設計活動補充學生的生活經驗,可以使其獲得最為真實的體驗,為其寫作時表達真實的情感奠定基礎。
四、情景模擬,多種感官參與體驗
在作文課開始前,筆者利用多媒體設備創設了超市購物的情境:大屏幕上顯示的是整齊的貨架和琳瑯滿目的商品。講臺充當“收銀臺”,筆者則扮演導購員和收銀員。當學生走進教室,筆者會對他們說“歡迎光臨”。“瞧一瞧,看一看,剛出爐的面包買一送一?!?“開學大禮包,買書包送文具啦!”……隨著筆者的吆喝聲,學生的目光被迅速吸引過來,看著大屏幕上的貨架……有的學生來到收銀臺前,筆者問道:“請問有會員卡嗎?請出示你的會員卡” “請問要購買袋子嗎?”“現金還是刷卡?”……情景模擬結束后,筆者問:“同學們,剛才大家在超市體驗了一把模擬購物的情景,今天我們的作文課就是學會描寫場面,并修改之前的作文……”
九年級的學生都有超市購物的生活體驗,寫“記一次超市購物”的作文,似乎都能順利完成,但作文交上來后,存在很多共性問題——沒有場面描寫,沒有對話情景描寫,學生只關注自己買什么,付了多少錢,基本就是一張購物流程單。筆者在課前模擬超市購物情景,除了能夠讓學生盡快復現曾經的購物體驗,重點還在于幫助學生回憶超市購物場面,回憶自己在購物過程中多種感官參與得到的體驗,豐富其觀察項目,使其抓住場面細節和人物特征等細節內容。
筆者通過模擬情景,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互動,喚起了學生的以往活動經驗,借機補充場面描寫和其他購物過程的細節,從而使學生更好地完成了作文修改任務。
在師生共同完成的教學活動中,我們“不僅要看教師教的藝術,還要看教師引導學生學的藝術”[2]。教師在導課環節應向學生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激發學生的興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要根據寫作內容、寫作要求,結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和平時的學習情況選擇最適合的方式,以更好地完成作文教學任務,提高聾生寫作的興趣與能力。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聾校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6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鄒冬梅,汪飛雪.實用聾校教學法[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