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靜
【摘要】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對文本內容的詳略安排,直接關系到學生在文本學習中能否抓住文章中心,更關系到學生語文閱讀和習作能力的提升。本文以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教學為例,探討了教師如何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語文要素意識的培養(yǎng),進而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要素;詳略安排
詳略安排得當,是優(yōu)秀文章的基礎。詳寫指的是寫得充分詳細,略寫指的是概括性的敘述。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章詳寫和略寫的效果,領悟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時教給學生處理文本內容的方法,這對發(fā)展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主要從四個方面對此展開了具體分析。
一、基于學生學情,確定詳略學習落腳點
對學生具體情況的深入分析是高效教學的基礎,通過對學生學情的把握,教師可以基于學生學習現(xiàn)狀和學習過程中的困難,把握語文要素的落腳點,為學生設計更恰當?shù)膶W習活動。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中的語文要素為“能分清楚內容的主次,了解課文的詳略安排及其效果,體會詳寫主要內容的好處”。為了把握學生學情,筆者主要設計了三個問題:如何判斷文章中的內容是詳寫還是略寫?詳略得當描寫有哪些好處?作者在文章寫作中是基于哪些考慮展開詳略安排的?
筆者對學生回答結果進行了分析和總結:對于第一個問題,大部分學生認為自讀是判斷詳略描寫的主要方式,這種判斷方法整體上來說是正確的,但要想進一步把握課文詳略安排,需要根據文章中心思想分析描寫過程中的重點;對于第二個問題,大部分學生無法說清楚詳略得當安排有哪些好處,而少部分學生認為詳略得當?shù)暮锰幵谟谀軌蛲怀鲋攸c表達內容;對于第三個問題,部分學生認為重點內容需要詳細描寫,但是自己無法確定文本中哪些內容為重點內容,這就意味著學生還沒有將詳略安排和中心思想聯(lián)系起來。此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學習。
基于以上學情分析,筆者再結合教材編排目的,將單元語文要素概括為以下幾方面:第一,明確文章詳略,根據篇幅長短、結合文章中心思想辨別詳略描寫;第二,結合課文內容,分析文章作者安排詳略的方式;第三,深入分析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展開詳寫的,體會詳略安排最終產生的效果;第四,結合家鄉(xiāng)習俗,運用詳略得當?shù)陌才艑ζ浼右越榻B。
二、利用梯度學習,拓展詳略學習新途徑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主要是基于語文要素展開單元的編排,且教材內容以序列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1]。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主要編排了四篇課文,分別為《北京的春節(jié)》《臘八粥》《古詩三首》《藏戲》,其中三篇現(xiàn)代文都是詳略安排得當?shù)拇碜?,特別是在課后練習中,更是直接總結了詳略的意義和目的。因此,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就是“注意抓住重點,寫出特點”,基于單元整體安排,筆者為學生設計了以下詳略學習流程。
階段一:向學生輸入詳略概念,引導學生對詳寫和略寫有更加清晰準確的認識,主要是通過對《北京的春節(jié)》這篇課文的梳理,借助表格或者比較的方式學習文章的詳略安排,并體會其效果,并結合課后“交流平臺”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寫重點節(jié)目的。
階段二:進一步感受詳略得當安排在文章中的作用,從而抓住人物詳寫的方法,如在教學課文《臘八粥》時,引導學生使用小標題梳理事件,通過對人物的分析學習作者詳寫的方法。
階段三:把握作者詳略安排文章內容的思路,如教學課文《藏戲》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梳理課文對藏戲的介紹主要是從哪幾個方面展開的,并通過對資料的深入分析了解表述效果。
階段四:介紹家鄉(xiāng)習俗,讓學生了解家鄉(xiāng)習俗的重點和特點,并為學生布置相關的習作練習。
以上四個階段的教學設計主要以“感知—理解—運用”為流程,在此基礎之上提取課文中與詳略相關的學習要素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幾個階段的活動相互呼應、相互補充,形成一個整體,能使學生在學習課文內容的過程中逐漸體會到詳略安排得當能夠產生的文學效果,進而使學生在寫作訓練中能合理運用這種方法,逐步落實單元語文要素。
三、展開深讀細品,把握詳略更深層內涵
略則舉大,詳則舉小,作者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往往是基于這一思想實現(xiàn)對課文中心思想的表達和內容的詳略安排的[2]。在詳略學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對文章內容的逐步分析和梳理,把握課文的編排思想,并通過分析課文內容,使學生感受到其中的邏輯內涵和表達的情感,進而實現(xiàn)對課文內容更深入的理解。
第一,抓住詳略描寫特點,學會辨別。學生通常是根據篇幅長短來分辨課文的詳略內容,但是在更進一步的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無論對中心思想的體會還是語言表達層面,都要注重對詳略安排的分析。例如,《北京的春節(jié)》這篇課文主要是通過時間順序來描寫老北京過春節(jié)的習俗,時間長、習俗多,篇幅長短和詳略安排并不對等,在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將時間作為切入點。教師先引導學生默讀課文,標出描寫時間的詞語或語句,梳理課文時間順序;之后找到與各個時間對應的習俗,并將這些信息整理成表格;然后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文章內容的詳略安排;最后引導學生一起分析課文重點和難點。臘八到春節(jié)是除夕的準備階段,除夕是整個春節(jié)的高潮部分,因此,作者對除夕這一習俗進行了詳細描寫。這樣,學生對文章詳略安排的理解就逐步深化到了中心思想,進而掌握了更多的學習方法,自身思維也得到了發(fā)展。
第二,通過對課文事件的梳理,剖析課文詳略安排。《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第三學段的習作編排,要將重點落在內容層面,確保內容的編排有順序、有重點。在教學文章詳略安排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課文中的事件進行梳理,掌握描述重點和難點,把握文章中心思想,促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合理運用寫作素材,突出寫作重點[3]。以《北京的春節(jié)》這篇課文為例,學生以時間為節(jié)點整理了各個習俗后,就可以梳理文章的詳略。教師可提問:“為什么作者對其他節(jié)日沒有詳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對于能夠表現(xiàn)春節(jié)熱鬧的日子要詳寫,反之則略寫。
第三,品味人物,體會詳略效果。本單元的幾篇課文都對人物進行了重點描寫,尤其是在《臘八粥》這篇課文中,作者對八兒這個角色進行了傳神而具體的描寫,而且課后練習也讓學生對人物進行分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對人物的品析中體會課文詳略安排得當?shù)男Ч?,如引導學生在閱讀后總結出八兒在等粥、分粥、看粥這三個階段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的相關描寫,從而分析八兒當時的心情,通過這種方式體會課文詳略安排得當?shù)男Ч白饔谩?/p>
四、借助評價內容,學習應用詳略新方法
本單元的習作要素主要是“基于重點,寫出特點”,是為了訓練學生通過對課文內容的閱讀總結出閱讀要素,并將其進行實踐應用。
第一,評價單前置下的練筆。筆者結合本單元的教學內容,主要設計了兩個習作練習,一是讓學生模仿《北京的春節(jié)》寫一篇自己印象中的春節(jié),將家鄉(xiāng)春節(jié)的各種習俗和活動一一記錄下來,并從中心思想的表達和體驗的角度確定詳略描寫的內容;二是教學完《臘八粥》這篇課文后借鑒課后習題,讓學生思考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對臘八粥進行描寫的,并模仿課文第一自然段描寫自己最喜歡的食物。
第二,評價單引領下的習作。本單元布置的習作內容為描寫家鄉(xiāng)習俗,因此,教師引導學生收集與家鄉(xiāng)習俗有關的資料是十分重要的。結合資料和過春節(jié)的體驗,分析如何進行詳略安排,不僅是教師布置習作的目的,更是習作練習的難點,能夠為學生的寫作提供支撐和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讓各小組成員共同收集家鄉(xiāng)春節(jié)習俗的資料,并分享自己過春節(jié)的體驗,進而加深對家鄉(xiāng)春節(jié)習俗的理解,并完成寫作提綱。此外,教師要通過分析《北京的春節(jié)》中描寫元宵節(jié)和除夕的片段,讓學生得到啟發(fā),確立自己習作的中心思想和情感體驗,從而更好地下筆。
第三,評價單對應下的展評。在學生完成習作后,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并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和完善。習作評價單能夠將學生的寫作目標更加清晰地整理出來,增強學生的成就感,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基于語文要素引導學生深入分析文章的詳略安排,從而幫助學生篩選課文信息,了解中心思想,習得文本閱讀方法和寫作方法,進而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馬會芳,馬小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索的路向及啟示[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1(02):293-294.
王濱娜,周春玲.從被動閱讀到主動悅讀的嬗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探究[J]. 品位·經典,2021(05):165-168.
杜海英.關注語文要素發(fā)展,精準確立教學目標:以統(tǒng)編版教材六年級下冊為例[J].華夏教師,2020(14):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