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和寫作都是語文學科的教學重點,而且這兩者關系密切,輸入和輸出之間相互促進、相互制約。將閱讀和寫作有效結合起來,是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在小學語文高段,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急需讀寫教學模式的有效指導。基于此,本文以小學語文高段為研究中心,對讀寫結合教學模式以及具體的落實政策展開研究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段教學;讀寫結合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對讀和寫二者關系做出了闡釋,閱讀培養良好的語感,為寫作創造基礎,同時寫作鍛煉人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隨著新課改的深入,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科學性和高效性得到廣泛認可,并在實踐運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果。以下將結合實踐經驗,對具體的運用情況展開簡要的分析論述。
一、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解讀
所謂讀寫結合,就是將閱讀和寫作有效結合起來,通過有計劃、有方法、有系統地訓練,來實現以讀促寫,以寫促讀的良好循壞,進而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有效提高語文讀寫綜合能力。
這是符合學習發展規律的必然選擇。一方面,閱讀本身就是理解語言、體會情感的過程。而寫作就是借助語言文字傳達思想情感的過程。輸入和輸出需要結合在一起。另一方面,小學階段的學生,缺乏足夠的閱讀寫作基礎,遷移運用和綜合運用的能力比較差,更多的是處在直觀模仿的狀態。讀和寫的分別教學帶來的距離感和陌生感,會影響學生的運用效果和積累效果。而讀寫結合可以促進學習效率的最大化,引導學生在對比分析中提高綜合素養。
采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具有多重的教育價值。首先,可以借助寫作引導學生體會到語言文字來描寫事件、抒發情感的藝術魅力,進而激發閱讀興趣,擴展閱讀的視野,。其次,可以借助閱讀減輕學生的寫作壓力,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積累寫作的手法和技巧,不斷提升寫作能力。再次,讀寫結合改變了傳統的課堂模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實現更好的師生互動,創建科學高效的課堂。
二、立足文本特征,確定寫作內容
通常而言,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和前提,獲得基本的語言能力和寫作方法,因此大多情況下是以閱讀來指導寫作。這是讀寫結合模式最常見、最普通的應用模式。每篇文章都具有獨特的風格,或者在語言上、或者在內容上、或者在技巧上、或者在情感上,等等。小學生的寫作練習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根據文章的突出特征,選擇一個方面展開寫作訓練。這樣,寫作練習才能更加具有指向性和方向性,學生們可以避免產生過大的寫作壓力,以樂觀良好的狀態參與到活動中來。
比如,《北京的春節》這篇文章,題目典型鮮明地標明敘述的內容,以時間的推進和人物的活動構成文章的線索,列舉了大量的民俗風情,在老北京語言的描述中情趣盎然。其中,按照一定的順序,有詳有略的表達手法,是文章的教學重點。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選擇一個節日,進行當地民風民俗的內容介紹。一方面考慮到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個人興趣,另一方面也將敘事描寫的常用表達手法涵蓋其中。這樣,學生的仿寫活動就比較有據可循,進而展示出比較理想的寫作內容。又比如,在《匆匆》這篇文章中,散文詩般的語言表達特點,使文章充滿美感。這個階段的學生,在語言表達方面相對欠缺特色。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針對特定的段落和句子,借鑒其中的擬人、比喻、夸張、排比等手法,展開句式的仿寫活動,從而深化對語言美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另外,珍惜時光、莫虛度年華的話題,也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在立意方面也具有可學習的方面。基于此,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抒寫對時間的體會和感悟。總之,教師要認真分析文本的特點,根據典型的表達特色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寫作的內容。除此之外,教師也要注意以讀促寫的頻率,既要考慮每篇文章都要進行寫作練習,也要考慮某一寫作專項訓練的持續性和間隔性,以實現循序漸進的平穩發展。
三、根據學生基礎,指導讀寫順序
讀寫結合模式,不僅包括以讀促寫,也包括以寫悟讀。在小學高年級階段, 讀寫結合模式在某些情況下也可以進行以寫促讀的活動。畢竟,小學高段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閱讀、寫作經驗。實際上,大部分學生都可以完成獨立的寫作任務,而且其特有的生活經歷和語言特征,都使得個性化風格明顯。提前進行寫作活動,來對照名家名作的文本表達,也可以起到促進思維發展,提高閱讀效果的作用。另外,總是閱讀連接寫作的模式,也會引起學生的無趣情緒,陷入另一種的被動狀態中。因此,教師要認真分析文本特點和學生情況,合理指導學生的讀寫順序,以最大化提高教學質量。
比如,同樣在《匆匆》這篇文章中,學生們每一天都在經歷時間的流逝,對時間也會有不同的感悟和體會。基于此,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寫一篇關于時間流逝的文章。然后,教師在引導學生去閱讀朱自清先生的名作,感受文學大家對時間流逝的觀察和描述,以及對時光逝去的恍然心情。在這樣的對比體會中,學生們對朱自清先生的文本就會有更清晰、更深刻的理解效果。又比如,在《金色的魚鉤》中,寫了一位舍己為人、忠于革命的老班長,在刻畫人物形象上,運用了語言、動作、神態等表現手法。學生們已經積累了一定的人物刻畫經驗,在靈活運用方面還是有所欠缺。基于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閱讀的過程中,對人物進行進行批注,從手法的運用、表達的效果方面進行分析論述,從而達到進一步深化鞏固的效果。總之,先讀后寫、先寫后讀的順序是不固定的,教師要綜合分析學生的基礎情況,進行合理的安排指導。
四、注重寫作反芻,提升閱讀能力
長期以來,寫作教學模式都存在一些問題,只關注學生寫作前的指導,而忽視學生寫作后的反思和總結。人們普遍認為多進行寫作活動就能達到熟能生巧的效果。這里面強調了積累的重要性,卻也忽視了有效經驗的積累。小學階段的學生,缺乏寫作反思和總結的意識和習慣,總是保留先前寫作中的問題和不足,只會導致無效的重復寫作練習。同樣,在以讀促寫的學習中,讀完、寫完之后就結束的話,也難以達到改進提升的效果。用閱讀文本的心態和方法,去總結反思寫作文本中的不足和優勢,可以更清楚地理解當下的寫作水平,針對寫作中的不足進行改進,從而實現綜合寫作能力的不斷進步。基于此,教師也要注重寫作反芻引導,強化以寫悟讀,來提高閱讀寫作的綜合水平。
比如,在《匆匆》的文章中,學生仿寫其中的語言表達方式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分享,分析詞句運用的準確性和恰當性,分析巧妙組合之后帶來的藝術美感,以及豐富的解讀視角等等,進而提高對語言文字的敏感程度和把握程度。其中,針對文章的開頭,有的學生作了如下仿寫。草地枯黃,有在青綠的時候;河水結冰,有在流淌的時候;寒風料峭,有在溫暖的時候。文章中是寫春景的流逝,可以重來。而這里,寫冬景的到來,預示著春天的希望。這種非中規中矩的模仿行為,也就為學生的思維發散創造了新的條件。又比如,在《北京的春節》的寫作練習中,教師也要關注學生的寫作細節,從選材、立意、語言、技巧等方面展開全面的分析評價。這樣,學生們才能真正發現文本表達之間的問題和差距。除此之外,對于寫作中的突出問題,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進行修改,通過不斷的完善和比較,來提高整體的表達效果。這樣,學生們的文本賞析能力也能夠提高,分辨出優秀作品和一般作品的區別,可以避免不良書籍的侵蝕和毒害。
五、鼓勵廣泛閱讀,做到厚積薄發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強調了廣泛閱讀、厚積薄發的重要性。閱讀能夠給人帶來諸多益處。首先,文本中有豐富多彩的世界,風土人情、山川地貌等等,可以擴大學生的認知視野,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其次,學生在文本閱讀的過程中,要搜集和處理相關的信息,可以鍛煉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再次,優秀文本傳達出正確的價值取向,歡喜憂愁、真善美丑,促進學生形成健全的品格。而寫作是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體現,情感態度、認知視野、技巧運用都是反映寫作水平的重要體現。深厚的寫作功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經歷千錘百煉的重重難關。其中,閱讀積累就是重要的保障支持。另外,終身閱讀、廣泛的課外閱讀也是語文學科的綱領性目標。基于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廣泛閱讀,為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比如,教師可以在教室角落營造閱讀角,給予各類書籍的支持,給予安靜舒適的閱讀環境創設。這樣,學生們就容易受到環境影響,不自覺地參與到閱讀行為當中。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閱讀分享”“新書推薦”“綜合知識競賽”等活動,為學生的閱讀行為落實增加動力。又比如,教師可以通過和家長的交流溝通,營造良好的家庭閱讀環境,來培養學生廣泛閱讀的習慣。除此之外,學生自身的閱讀意識才是最根本、最關鍵的因素。教師可以以身示范,展示良好的閱讀素養,還可以諄諄告誡學生閱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進而提高他們主動閱讀的意識,主動參與到各類閱讀行為中。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指導學生的閱讀習慣,進行文章批注,抒寫讀后感想。這樣,學生的閱讀行為才能有所收獲,有所成長和進步。
總而言之,語文學科的關鍵在于閱讀和寫作。讀寫結合是符合教學規律的正確選擇,對提高整體的教學質量具有促進作用。教師要重視這方面的研究探索,并勇于實踐應用,才能在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切實提高教學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進步。
參考文獻:
[1]基于讀寫結合理論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創新[J]. 曾翔. 新課程(小學).?2019(07)
[2]雙劍合璧讓教學更高效——淺談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 王嬌. 學周刊.?2018(27)
[3]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探析[J]. 吳崇榕. 黑河教育.?2018(04)
江蘇省溧陽市實驗小學, 劉昕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