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習歷史就要同時去學習傳統文化知識,這樣才能以客觀的角度去看待歷史問題,真正貼近歷史軌跡去融通所學的歷史知識。故而,教師可以從傳統文化的角度去闡述歷史,也可以從歷史的角度來分析傳統文化的起源及文化屬性,讓學生在交融一體的歷史和文化知識當中快速提升自己的歷史知識水平,使學生形成客觀且全面的歷史眼光。
關鍵詞:高中歷史;傳統文化;滲透策略
引言:
擁有深厚歷史知識底蘊的教師自然能夠認識到傳統文化之于歷史的重要意義,但是這并不代表著他們能夠找到正確的方法去將傳統文化合理應用于高中歷史課堂。很多教師在歷史課堂上滲透傳統文化內容的時候都只是一帶而過,用一些歷史名人的文化著作來反映他們當時的心境,進而將話題繼續引回到歷史內容中去。如此教學方式固然可以保證課堂教學方向不背離主題,但是缺乏足夠的文化內容延伸也將會使學生的歷史視角嚴重受限。
一、高中歷史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意義
中國傳統文化本就是在泱泱五千年歷史中誕生的瑰寶,其對于高中學生的歷史課程學習也有著極為特殊的意義,擯除了傳統文化開展的高中歷史課程只能是難以為繼。而且,高中歷史課程主要學習的內容就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而傳統文化和中華歷史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所以一些傳統文化知識內容反而會對歷史知識的學習起到促進理解的作用。
另外,歷史課程雖然也會學習近代史中其他國家的發展與衍變,但是我們學習這些內容的主要原因是要去思考其借鑒意義以及參考經驗。所以,學生需要依靠傳統文化中蘊藏的思想來作為根基,這樣才能在扎根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去進行經驗借鑒。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如何滲透傳統文化
1、加強教師知識儲備
只有知識儲備量豐厚的教師才能在歷史課堂上引經據典,將各種傳統文化內容娓娓道來。所以,在高中歷史課堂上滲透傳統文化的第一步就是要去增強教師的傳統文化知識底蘊,讓教師擁有融合傳統文化內容以及歷史課程內容的能力基礎。
例如,課本當中就有關于中華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章節,這一章節內容講述了中國歷史上幾種重要的思想內容。講述這一章知識的時候,教師就要做到隨時引經據典,根據課本內容去拓展有效內容。教師要做到在講述到某一思想流派的時候,就可以舉出這一流派中主要人物的經典之作,通過不同的文化內容來為這一部分的歷史知識打上鮮明的記憶烙印,讓學生可以快速有效地記憶此章節內容。
2、轉變歷史教學理念
高中課程中學習的歷史終歸是人的歷史,而不是其他事物的歷史。所以在學習高中歷史知識時,也要從傳統文化的角度去思考人在其中的感受與心態。因此,高中歷史教師需要轉變之前的教學理念,轉而帶領學生們從文化和人的角度去看待歷史。
例如,在講述到近代清王朝抗擊侵略的歷史時,教師就可以換個角度帶領學生們去看待清王朝抗擊失敗的緣由。在被槍炮打開閉關鎖國政策以后,清王朝也曾提出過“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改革思路,但是這并沒有為清王朝的勢弱帶來改變。單從這句話來說,就可以看出當時統治者仍然沒有重視科技的力量,所以此次改革的失敗自然也就不難理解。
3、創新歷史教學方法
雖然教授的是歷史,但是高中歷史教師卻不能用一成不變的方法來應付教學工作。相反,教師應該要積極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用更加先進的方式去將一成不變的課本內容講出不一樣的風采,吸引學生跟隨教師的節奏去深入了解歷史內容。
在引入歷史知識的時候,教師其實也可以借助一些傳統文化內容作為鋪墊,預先營造好本課的學習氛圍。比如在講述古代農業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用《憫農》這首詩來引出內容。這首古詩講述了農耕的辛苦以及糧食的來之不易,教師完全可以由此講述到中國古代農業的變遷史,讓學生去感悟農業發展對于人民生活的巨大改變,由此來強化本課內容的教育意義。
4、挖掘歷史內容元素
我們現在去理解歷史的時候,也會從當時的文化內容中去窺見當時的一些歷史變遷。所以,教師在講述國家興旺的變革之余,也可以向學生講述在這些特殊時間里傳統文化受到的影響和沖擊,從文化的角度去反向印證歷史問題。
例如,不同時期的儒家思想變化就反應了不同時期的儒家歷史地位變化。教師可以將百家爭鳴時期、獨尊儒術時期以及后來明清時期的儒家經典內容放到課堂上進行對比,讓學生們在這樣的對比之中去觀察這些內容所反映出來的儒家思想偏重,進而去正確看待儒家思想和王朝更替之間的關系。這樣,學生就可以理解儒家為什么能在傳統封建王朝占據如此重要的地位。
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歷史教學工作中滲透傳統文化好處頗多,教師需要思慮的是如何更好地讓二者交融貫通,而不是站在原地遲疑退縮。因此,高中歷史教師需要主動增強自己的傳統文化知識底蘊,主動尋找高中歷史課程中嵌入傳統文化的方式和機會,讓歷史和文化能夠在課堂上合情合理的進行交匯交融。如此,學生才可能在歷史中窺見傳統文化,在傳統文化中發現歷史軌跡。
參考文獻:
[1]張心安.傳統文化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1(22):157-158.
[2]曹權.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7(24):67-68.
馬諫君 寧夏六盤山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