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瑤鈺
摘 要: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適應語文課堂教學,每一節語文課,教師都會以課文為例,帶領學生來來回回地精讀賞析,力求讓閱讀與寫作在課堂中共舞。三年級是學生寫作的起步階段,教師要能夠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巧妙借助例文以及小組合作探究模式對學生進行引導,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與水平,為學生點亮習作的星空。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有效性;策略探究
學生剛進入三年級,就需要馬不停蹄地進行各種適應,就語文學習而言,作業的品種增加,學習的重點也從識字寫字逐漸過渡到閱讀與寫作。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適應語文課堂教學,每一節語文課,教師都會以課文為例,帶領學生來來回回地精讀賞析,力求讓閱讀與寫作在課堂中共舞。
一、小學寫作教學的現狀
三年級是學生寫作的起步階段,教師的習作訓練至少一周一篇,小作與大作交替進行。關于小作,通常情況下教師會結合教材的內容以及學生具體學情,思考一系列的片段練習。在低年級訓練“句子完整性、準確性”的基礎上,引領學生提升到“細節意識”的層面。而大作是指課本中明文規定的8個主題作文,教師會從句到段,由段到篇,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引導,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與水平。
作為小學語文老師,在習作教學中都會使用例文引路法指導學生習作,這是傳統而又經典的做法。但在實際操作中,不少教師發現這種做法常常束縛學生的思路,導致學生作文模式化,失去了習作的個性與靈性。這是確實存在的問題,也是許多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現實問題。
教師要能正確認識例文的作用,例文重在“引路”,什么時候需要引路,那要看學生的學習情況,寫作有問題時需要引,迷茫時需要引,修改時需要引,這樣的“引路”是學生的需要,如果學生不需要時,教師硬性地讓例文“介入”,這就不是以“為兒童的學習”為中心的課堂,兒童誤以為老師讓我讀,讓我模仿,那它一定是最好的,只有像這樣寫,習作才能過關。這樣的引路,很有可能導致學生“誤入歧途”。
二、例文時機介入要精準
教師在借助例文進行教學時,不是隨意性的,而是要能準確地把握教學的重點,結合教學的內容,找準介入的時機。
比如,在教學《記一次體驗活動》一課,教師可以在和學生共同經歷某一次活動之后,引導學生回顧大賽過程,這也是習作要寫的主要內容。學生在嘗試寫作片段后,教師再安排例文“介入”。這樣的時機安排恰到好處,此時學生對本篇文章已經有了自己的構思,知道該寫什么,大致怎么寫。教師再引導學生讀、領悟例文的寫法,把學生的關注點引到“如何用一條心情線串聯全文”,而不是細讀例文,從開頭、結尾、表達、構段、行文等方方面面進行講解。例文的功能定位,即需要例文在學生習作中起到什么作用,這也是教師必須要琢磨的重要問題。在例文教學上,教師并沒有花費更多的時間。
從筆者自己平時的習作教學來看,一般會把例文運用在以下環節:一是學生對文章有了自己的構思后;二是運用在習作評價與修改中。學生對自己的習作有了思路后,一般不會“習作模式化”,模仿的更多是細節。評價與修改時,可指導學生對比自己的文章和例文,哪些地方表達、布局等更好于例文,哪些地方還可以做精細的修改和調整。因此,教學中,習作例文“介入”時機很重要。
三、例文功能定位要精準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千萬不要把習作例文理解成“數學學科的例子”,例子怎么做,學生就怎么學。例文怎么開頭,怎么結尾,中間怎么寫,學生就怎么寫。如果這樣理解例文,就狹隘了,不準確了。
比如,統編版教材中有習作單元,以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習作單元為例,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學習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初步運用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具體地表現一個人的特點”。例文放在不同的時間和位置,有其不同的功能,教師不需要面面俱到地模仿例文,那樣確實會使學生習作“模式化”。這個單元一組寫人的文章,都是指向“選取典型的事例,表現人物的特點”,因此,在使用例文時,教師應在這方面多引領學生朗讀、體會、學習,而非篇章結構的模仿。這樣,學生才會自由表達,自信表達。
例文功能的定位準了,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才不會偏離方向,才不會出現習作的模式化。學生的靈性和個性,需要我們教師給予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給予足夠的信任和支持。習作教學必須打破模式化,才能聽到學生的真心話,看到學生的真情語,習作教學才有價值。
四、注重小組合作式學習
教學要想提高寫作教學的效率,激發學生習作的積極性,就要能夠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有效地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來提升學生的參與度與參與面。小組合作模式的開展將學生的主體地位突顯出來,教師不再是臺前表演的主角,而是成為幕后的導演。
比如,教師在利用小組合作時,首先要能貼合學生實際,明確小組合作的目標與分工。在進行例文教學時,讓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討論“圈畫出例文中讓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試著讀出你的感受;在組長的組織下,輪流讀例文,并說說為什么這樣讀?小組內成員進行評價,讓每人都讀出自己的感受”。小組活動的設計要應對到每位學生的任務,讓每位學生有事可做,有目標可達。
同時,教師要注重活動中對學生的引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容易遇到的兩大問題,一是小組合作停留在表層,只是學生個人學習的簡單疊加,沒有彼此間的互幫互助,沒有實現組內合作,組際競爭。這需要教師調節評價機制,只有評價機制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充分成為激發學生學習的外部誘因,小組合作才能真正開展起來。二是小組成員十分重視小組成績,學習斗志昂揚。若組內出現一人表現欠佳的情況,容易引起小組內部矛盾。為了避免此類事件發生,在實行小組合作學習的同時,教師要不斷引導學生,引導組長及組員,形成合力,互幫互助,站在同學的角度考慮問題,注重與同學之間的良好友誼及溝通,將此類矛盾化解在無形之中。
教師還需要注意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并非一勞永逸,需要根據具體實際情況做出調整和改變。“小組實力是否均衡?獎勵措施同學是否感興趣?隨時保持改進的姿態。”等,當學生說自己寫作的感悟時,很容易受同學的影響。因此,教師就要加強組內觀察與巡視,及時指導幫助學習步調偏慢的學生。注重學生的寫作體驗,畢竟“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學生的寫作體驗與感受都是不一樣的。
此外,教師千萬不要“只顧到學生的作文,而忽視了作文的學生”。賞識學生,給他們習作的動力;賞識學生,給他們習作的勇氣;賞識學生,激發他們習作的興趣。這些事,不僅是教師需要做的,也是家長應該做的。越俎代庖、揠苗助長、操之過急都是大忌。閱讀與寫作的路上,教師還要與家長攜手同行,堅信每一個學生的潛力都是無限的。
總而言之,例文學習是學生習作的必經之路,不會學習例文的學生一定是舉步維艱的。學生需要從例文教學中,學會臨摹“好詞好句”、文章的“結構”開始等,但這僅僅是初級功法。學生還要對“構思”“角度”甚至“思維方式”進行學習。教師要能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寫作能力,幫助學生選一些適合閱讀的好文,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實在學習困難的學生,哪怕先背誦范文,再進行寫作,也是未嘗不可的。只要經歷了這個積累、內化、運用的過程,學生就是有成長的。
參考文獻:
[1]府秋琴.關于生活體驗式習作教學策略的探索[J].新作文(語文教學研究),2018(04).
[2]施英豪.落實以“學”之本,擴展小學體驗式習作的效益[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9(24).
[3]茅琳琳.體驗式習作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新作文(語文教學研究),2018(10).
[4]朱莉萍.實施“體驗式”教學,提高學生習作能力[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0(02).
[5]許永.習作,因體驗而精彩——淺談小學中高段體驗式習作教學的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