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實驗探究題是體現命題基礎性、綜合性、創新性、應用型的主要載體,因而從實驗命題的角度進行了案例分析,并提出了具體的指導方法.
關鍵詞:命題特點;實驗探究題;初中化學
中圖分類號:G63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8-0333(2021)32-0096-03
收稿日期:2021-08-15
作者簡介:李愛軍(1971.11-),男,大學,中小學高級教師,從事化學教學研究.
以“重視基礎、關注探究、聯系實際,促進發展”為的命題原則下,實驗探究題成為中考的必考題.以理論和實際相結合,以社會生活和社會熱點為背景組織命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猜想能力,獲取與處理信息能力,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能力,對實驗現象、數據的分析與對比能力及分類比較、抽象、概括等科學法的運用能力等,試題以中等或中等偏上難度為主,有較好的區分度.
一、探究物質的成分
【突破策略】解答時,首先讀題,明確實驗目的,并找出實驗中涉及的物質,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其次對物質成分提出猜想,如本題中溶質成分的猜想:①可溶性的生成物,②過量的反應物(不包含固體),③生成物與過量反應物.再次,根據猜想中物質的性質設計實驗.最后根據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
注意:(1)對于含雜質的混合物與另一種物質反應,若雜質是不反應的不溶物,則反應后過濾的濾渣中一定存在該物質,若雜質是不反應的可溶物,則過濾后的濾液溶質中一定存在該物質.(2)若發生多個反應,還要考慮生成物與其他反應中可能過剩的反應物繼續反應,再結合上述步驟綜合判斷,避免漏掉可能的猜想.
二、探究物質性質及其影響因素
例2 丙酸鈣為白色固體,易溶于水,可作食品防霉劑,國家標準規定了其用于制作面食、糕點時每千克面粉中的最大使用量.小組同學實驗探究其性質和防霉的效果.
1.探究丙酸鈣的性質
進行實驗 用下圖裝置(夾持儀器已略去)完成實驗,記錄結果見表2.
解析 實驗1是配制一定質量分數的氫氧化鈉溶液,因而根據實驗步驟稱量(托盤天平);量?。客病⒛z頭滴管)、溶解(燒杯、玻璃棒),故不需要的是酒精燈.實驗2是描述實驗現象,即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導致裝置內壓強減小,故U型管中右邊液面下降;(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與水反應,也能使裝置內壓強減小,也會使U型管中右邊液面下降;(4)鈣離子能與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的氫氧化鈣微溶于水,也可能有沉淀產生,故步驟③“產生沉淀”的現象仍不足以證明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發生了反應;(5)步驟④中,稀鹽酸被吸入A中,故若觀察到有氣泡產生,說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發生了反應.
答案:(1)B;(2)試管內氣體壓強減小;(3)沒有證明有新物質生成(或“CO2溶于水或與水反應也會造成試管內氣壓減小”等其他合理答案);(4) CaCl2與NaOH溶液結合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微溶于水,也會產生沉淀;(5)A中有氣泡冒出;CO2+2NaOHNa2CO3+H2O
突破策略 實驗現象探究題的解答過程,一般是對常見物質性質熟悉的基礎上,然后根據反應前后物質種類及成分變化提出假設,進而設計實驗與分析實驗現象,從而解答問題.
綜上所述,探究性實驗就是提出假設、設計實驗、分析現象、得出結論的過程,因而需要對常見物質單質、氧化物、酸、堿、鹽之間的轉化關系要理解掌握,同時還需要對常見離子或物質的顏色、特性要記憶,進而順利解答具體問題.
參考文獻:
[1]劉樹領.化學實驗命題的七大熱點掃描[J].數理化學習,2011(6):103-108.
[2]劉樹領.化學實驗命題的新走向[J].河北理科教學研究,2011(4):53-56.
[責任編輯:季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