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小學教育教學中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模式,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基于此,教師應在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以學生發展為基礎,利用多媒體設備創設教學情境,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能力,進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本文主要闡述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探究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43?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28-0073-02
引? 言
小學語文是小學階段極其重要的一門學科,具有較強的人文性,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不僅能培養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還能鍛煉思維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基于此,在教學過程,教師要創新教學模式,活躍課堂氛圍,增強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能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和語文學科核心素養[1]。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教育事業也隨之進行改革,不少教師將信息技術運用到實際教學中,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單一性,實現了教學模式的創新,促進了小學語文教學的多元化發展。在信息化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創造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信息化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包括:第一,部分教師沒有認識到信息化教學的重要作用,在教學過程中仍使用傳統的板書教學,沒有利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資源。在當前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很多學校都配備了先進的多媒體設備,但是,很多教師沒有認識到信息化教學的重要性,且不具備較強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從而導致教學方式落后,不能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對教學的輔助作用,這對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產生了不利的影響[2]。第二,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落后,其在教學過程中只是將教材中的內容照搬到多媒體設備上,不重視創新教案的設計,導致學生在課堂中失去了學習興趣,使信息化教學流于形式。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信息化教學的策略
(一)利用多媒體設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學習興趣是學生最主要的學習動力。在傳統模式教學中,很多教師都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以“灌輸式”的方式向學生傳授課本知識,導致學生在課堂上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既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更新教學理念,充分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度挖掘教材內容,并積極探索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具體應用策略,借助多媒體設備將語文知識形象生動地呈現給學生,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過程中,學生很容易被那些有趣的動畫和圖片所吸引。和課本中枯燥的文字相比,有趣的動畫視頻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重要性,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價值[3]。
(二)開展情境教學,增強語文課堂的趣味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尚小,注意力不集中,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被一些新鮮的事物所吸引,不能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以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引導學生認識漢字時,部分教師會以復習訓練,或者是聽寫訓練的方式來加深學生對漢字的印象和記憶。這樣的教學方法枯燥、無趣,降低了學生的識字興趣,阻礙了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發展。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和游戲情境,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認識漢字,加深對漢字的記憶。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些漢字圖片,并在旁邊配上有趣的圖畫解說,或者為學生設計猜字謎游戲,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游戲活動中,加深其對漢字的理解和記憶,進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創新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開展語文信息化教學除可以豐富課堂教學模式,還可以為學生提供直觀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進行主動學習和探究,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基于此,在語文信息化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思考,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4]。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雪地里的小畫家》時,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小雞、小鴨、小貓、小狗等動物的圖片,并在圖片旁邊展示相應小動物的腳印形狀——梅花、楓葉、月牙等,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片分析各個小動物的腳印是什么形狀的。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并增強語文課堂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發散思維,以問題“下雪時還有哪些美麗的景色”來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想象在銀裝素裹的場景下那些被白雪包裹的景物,以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并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進而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四)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構建高效課堂
活躍語文課堂的學習氛圍,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核心素養的具體要求之一。在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多媒體設備營造愉快的課堂氛圍,增強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掌握課本知識,提高語文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爬山虎的腳》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收集和播放爬山虎的相關資料,讓學生通過觀看圖片和網絡資料加深對爬山虎的認識,這在拓展學生知識面的同時,也可以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更加輕松地掌握課本內容中的重點。另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提問,讓學生表達出自己在觀看完這些資料后對爬山虎的了解。在學生積極探討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參與其中,與學生積極互動,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在互動環節,教師可以更加真實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而學生也可以在與教師的互動中消除對教師的畏懼心理,進而構建高效的小學語文信息化課堂。
結? 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基于核心素養的要求展開信息化教學是提高小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探索信息化教學的策略,創新教學模式,更新教學理念,充分發揮信息技術教學的價值;利用多媒體設備創設教學情境,增強語文教學的趣味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創新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并積極主動地去探索,進而構建高效的信息化課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林峰.探析新時代背景下小學語文高年級階段的信息化教學[J].華夏教師,2019(34):75-76.
王秀華.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教學探究[J].求知導刊,2019(43):21-22.
俞永武,盧向琴.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深度融合的實踐[J].學周刊,2020(14):105-106.
劉慧.淺談信息化教學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中華少年,2019(09):51.
作者簡介:鄭麗華(1976.10-),女,甘肅武威人, 大專學歷,小學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