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露
摘要: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我國教育事業的大力發展,小學教學工作逐漸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相對來說小學生的年齡偏小,自身價值觀尚未成熟,對于社會的認知有限,他們的德育建設成為了當前教育的重點。隨著新課改步伐的深入發展,傳統教學方式逐漸無法跟上時代的步伐,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急需轉變模式,不能只是一味進行“填鴨式”教學工作,需要根據新程課改革的要求來進行改革與創新。新課改的小學語文教學更多是傾向于素質教育,在提高自身語文能力同時形成一個良好的人生價值觀念。
關鍵詞:德育教育;小學語文學科;相互滲透
引言
為了保證教學課堂中的知識容量,并擴大德育教育對小學生思維形態的影響,達到提高小學生德育思想觀念的目的,教師需要在教學內容中融入德育教育元素。強調知識的豐富度外,保護小學生的創造性。可見,教師選取的教學內容不僅是小學生提升德育水平的基石,也是拓寬學生學習范圍的有力保障。利用更具教育價值的教學工具進行德育內容滲透,是進行知識傳輸的關鍵,也是教師增加教學豐富性的主要途徑。最后,擴充教育內容的范圍,并增加相關的教學活動,降低過多的知識概念,可讓小學生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里得到更多的德育內容滲透,并在知識學習與教師的語言引導中得到良好的德育發展。因此,從小學語文教材開始進行教學方法上的變化,可在知識內容傳導時,通過更為多變的教學方法,提升小學生的知識水平,并為小學教師的德育教育提供相關的內容支持。
1、德育教育與小學語文學科的相互滲透的重要性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更多是關注如何進行知識點的傳授,而這種教學模式最終取得的教學效果并不能滿足新課改的教學要求標準,雖然講解了更多的語文知識,但是對于學生的未來素質培養和能力鍛煉并不是非常有利。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只是單單關注語文知識,并沒有滲透德育教育的理念,這就極大束縛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德育教育的相關內容和語文教學內容是相輔相成的,彼此可以相互滲透,并不是獨立的兩個部分,為了可以更好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我們應該對德育教育給予足夠的關注和重視,并在小學階段不斷提高小學生的道德素質水平,培養其成為具有尊敬師長、熱愛祖國、熱愛生活、集體主義、互相幫助等優秀品質的人才。這些在小學語文教學內容中都有相關的文章或者是參考內容,對于德育教育是非常好的一個切入點,這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能夠對德育滲透給予應有的重視。
2、德育教育與小學語文學科的相互滲透的現狀
2.1德育教育的滲透評價機制不夠完善健全
德育教育工作更多的是要引導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品質,這就無法用傳統的文化課考試分數來進行評價和審核。因此,不能通過傳統的評價方式來考核學生的德育教育效果,這樣不但無法進行有效的評價考核,反而會改變德育教育的真正本質,最終導致學生內心產生抵觸的情緒,長此以往使得學生對德育教育產生厭倦心理,這些對于小學語文滲透德育教育工作是非常不利的。
2.2教學側重點分配不均,德育滲透不足
在小學階段,由對孩子剛入校時心懷焦慮,到對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十分重視和敏感,大多數家長依舊持有傳統的教育理念,過分重視學科考試分數。又因學校現行硬性考核指標,讓教師對考試分數也不敢有絲毫懈怠,這就使得教師在設計教學時過于重視書本知識及考點,不能有效植入德育內容。
3、德育教育與小學語文學科的相互滲透的有效措施
3.1為德育教學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
在日常授課中,教師經常會使用多媒體設備,運用視頻、音頻、圖片等多種形式,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例如在部編版教材《鄧小平爺爺植樹》一課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深刻理解“這天是個令人難忘的日子”的真正含義,進而感受人物品質。課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預習時搜集和“鄧爺爺”有關的照片;上課時,教師借助視頻文件為學生播放鄧小平爺爺的生平事跡,加深學生對人物形象的理解;課程最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合唱《春天的故事》,在歌聲中結束的這節課,一定會讓學生印象深刻。把德育教育融入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內容的學習,感受優秀人物的精神和品質,進而見賢思齊,提升自我。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同時,教學內容和切入角度應與生活息息相關,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逐步學習,在學習中學會生活。如此,德育教育的效果便會自然而然地顯現。
3.2圍繞識字教學,滲透德育
教師在識字教育的過程中,更換教育方式,以漢字的形成與發展為核心,進行德育滲透與知識延伸,會使小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科學。按照字體與筆畫的書寫邏輯,幫助學生進行生詞的記憶,并在書寫習慣的培養方面,發揮德育教育的優勢。才能以文化的發展為根基,加深學生對中國文字的情感體會,易于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使學生產生一定的民族自豪感,最終通過中國文字文化的映射,加深學生的德育認識,只有這樣,才能在知識傳導層面,減少智能手機等設備對小學生書寫態度的影響。其次,在漢字學習的過程里,加強德育滲透效果,能夠帶給小學生更多的學習樂趣,減少小學生陷入書寫誤區問題的發生。再次,為了利用更為體系化的教育方法,化解小學生識字困難的教育危機,教師首先要對上下結構與左右結構的漢字書寫方法進行分類,利用類比教學方法,啟發小學生對文字書寫內容的相關性思考,不僅能夠解決規范小學生書寫時的字體擺放問題,還能在教學中實現德育教育的高品質滲透。最后,根據規整的字體結構,進行教育話題的拓展,從字體形態的變化中,更換教育思路,可實現德育教育的有效滲透。
結語
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不能一味沿用傳統教學模式,必須要不斷的研究和學習,提高自身的綜合技能水平,創新教育理念,在關注語文知識和語文技能傳授的同時,加強德育教育的滲透工作。
參考文獻
[1]陳國生.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的個案研究[D].西南大學,2020.
[2]苗雨祥.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J].西部素質教育,2020,6(13):58-59.
[3]李娜.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J].學周刊,2019(6):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