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惠娟
【摘要】小學是學生夯實語文學科基礎的關鍵階段,而語文課堂通常是學生們達到學習目的的主要途徑,對他們今后語文綜合能力發展有著深遠影響。由此,小學階段各語文教師就需要加強對課堂教學工作的重視,深切認識自己的責任,進而基于現實采取多元科學有效的策略,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師生合作共創優質課堂,順利達到預期教學效果,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顯著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優質課堂;科學策略
在新時期的教育教學環境中,任何學科教師想打造優質課堂,最終達到預期教學目標,都需要充分了解分析自己所面臨的現實學情,同時將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性與熱情充分調動起來,師生一起努力。但現實是,小學階段很多語文教師雖然對以上所述有了較深切的認知,但是其平時教學中依然沿用傳統教學習慣,沒有給予學生主體作用足夠重視,所以最終通常難以如預期打造高質量教學課堂,無法為學生長遠學習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由此,當下小學語文教師迫切需要做的就是切實踐行科學教學理念,真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優化教學,師生合力達到教學目標。
一、營造輕松氛圍,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熱情
小學語文課堂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的課堂,學生主體作用具有明顯的不可或缺性。鑒于此,各任課教師就有必要基于對學生的了解而引用針對性策略,化解語文課堂枯燥性,營造較為輕松的氛圍,從而充分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熱情,為優質課堂教學奠定良好基礎。
例如,平時語文課堂上引導學生們學習《大自然的聲音》這篇文章的時候,在各個恰當環節我都運用了靈活而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手段,而沒有一味堅持機械灌輸策略。具體而言,在課堂開始的導入環節,我組織學生們進行了一次簡單的問答競賽活動,即我向學生們提出一個個本課所學古詩相關的知識,鼓勵學生們基于課前預習所得搶答,答對的學生就可以獲得一個小紅心,最后經統計哪個學生獲得的小紅心最多就贏得這次搶答競賽的勝利,可以得到一定的獎勵。此外,在課中恰當環節我還組織學生們參與了一定的小組朗讀游戲活動等。這樣,無論在課堂哪個環節,學生們都不會感到厭煩,而是會較好地保持語文學習熱情,從而主動積極參與到我組織的教學活動中,為他們最終達到優質學習目標增添了極大助力。
二、引用信息技術,降低學生課堂學習難度
從實際情況來看,在平時的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都不可避免會遇到理解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假如教師依然堅持傳統教法,那么學生們就很難優質完成課堂學習任務。由此,小學語文教師就可以基于實際情況而引用信息技術手段,增加語文知識形象性,降低學生課堂學習難度,促進學生優質學習。
例如,平時課堂上引導學生們學習《望洞庭》這首古詩的時候,具體在內容分析講解階段,我基于教學需要而引用了信息技術手段,即通過計算機等信息技術設備為學生們展示了一幅幅古詩所描繪的畫面,其中包括:洞庭湖湖水和月光交相輝映,湖面風平浪靜,如同一面未磨的銅鏡;皓月之下,洞庭山更加青翠,而洞庭湖更加清澈,山水渾然一體等。這樣,學生們通過直觀觀察很容易就可以理解各詩句所表達的內容,從而為他們真正抓住故事的主旨思想奠定良好基礎。另外,在引導學生們學習朗誦這首古詩的時候,我通過信息技術設備為學生們反復播放了標準朗誦語音,鼓勵學生們積極模仿練習,并在對比中發現自己的不足,針對性加以改正,順利提高詩朗誦能力。除了以上所述,我還在其他恰當環節科學應用了信息技術手段。最終,我即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們降低了課堂學習難度,提高了教學質量。
三、分層引導練習,強化學生課堂學習效果
小學階段每個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等都是不同的,需要教師加以了解區分。與此同時,小學語文課堂上的練習環節至關重要,一定程度上決定著課堂教學升華程度。由此,平時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就需要在全面了解所教學生學情的基礎上科學組織分層練習活動,盡力強化每個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最終順利提升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例如,平時課堂上帶領學生們學習《將相和》這篇文章的時候,在前期各個階段順利完成了基本的教學任務,但我并沒有就此終結課堂,而引導學生們進行了分層練習活動。具體而言,我首先通過簡單測試活動,并綜合學生課堂表現而對學生們進行了能力分層,接著就為學生們提供了系列難易相間的練習題,其中包括“文中廉頗為什么向藺相如負荊請罪?”等,要求不同層級學生回答不同問題,進行不同難度的練習。這樣,幾乎每個學生都進一步得到了科學有效的鍛煉,強化了課堂學習效果,提高了學習質量,大大提升了語文素養。
總之,在當前的小學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打造優質課堂、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等一直都是各任課教師需要努力肩負的重要責任。對此,教師們不僅要有深刻的認識,而且要在此基礎上充分考慮基本教學情況,從而探索總結多元科學而具有針對性的有效策略,并將它們付諸實踐,以順利改善教學,打造優質課堂,培養高水平學生。
參考文獻:
[1]廖文柱.尚美崇實:小學語文優質教學的有效之舉[J].教育界,2020(32):81-82.
[2]藺喜雄.探究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打造優質課堂[J].新作文(語文教學研究),2020(05):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