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珊珊
【摘要】國家教育領域的快速發展,使得諸多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出現在廣大教師群體的視線當中,促進傳統教學模式變革的同時,也為高中語文的課堂教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發展空間。在以往的語文課堂上,部分教師慣用于板書文字的方式進行授課,這一教學手段雖然可以達到知識傳遞的目的,但產生的實際效果卻往往難以盡如人意。對此,教師更加需要提高對新式教學手段應用的重視,并根據當前的教學內容安排,靈活進行轉變與選擇,從而實現教學效果的實質性提升。
【關鍵詞】高中生;語文知識;教學手段
高中作為學生學習成長的重要承接時段,在此時,高中生們不僅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無限多的新知識,還需要不斷溫顧復習以往所學的內容,以此來塑造自身堅實的基礎。為了有效促進學生知識學習效率、質量的上升,教師可以采用信息化教學、分層化教學法以及拓展化教學法等途徑進行授課,利用更具活力、更為生動地講解,煥發高中生的學習激情,點燃高中生的學習熱情,進而助力高中生語文學習成績的提升。
一、運用信息化教學法,優化教學視聽,煥發學習活力
信息化教學法是指教師借助現代化的信息技術輔助語文知識的講解,利用更為動態的影音資源代替以往靜態的黑板文字,以更具沖擊力的形式,刺激高中生的感知神經,提高其課堂學習的專注程度。教師運用信息化教學法開展高中語文的授課,既有助于優化高中生課堂學習的視聽感知,還可以以更為直觀的方式凸顯語文知識當中潛在的趣味性,進而煥發學生的學習活力。
例如,教師在教學《沁園春·長沙》這一課程時,可以借助多媒體投影設備來輔助知識的講解。該文上片描繪了長沙秋色之美,下片抒發了詞人對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因此,在授課開始前,教師可以播放與文章相關的視頻、短片,以此引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在分析文章知識點時,則可以根據講解的進度,展示具體的歷史圖片,以此深化學生對當前內容的理解。教師聯動多媒體設備進行詞文分析,既能夠一改傳統教學枯燥化的氛圍,還能夠為高中生帶來強烈的視覺、聽覺沖擊,更進一步煥發高中生學習活力的同時,逐步實現課堂學習狀態的改善。
二、使用分層化教學法,提升教學針對,提高學習質量
分層化教學是指教師轉變以往“整體式”的教學視角,根據特定的方式,將班級學生分化為若干小組,并結合當前的教學任務安排,為各個小組分別設置探究問題,讓其在組內進行深入交流,從而掌握當前的重點知識。教師使用分層化教學的方式開展語文授課,既能夠激發高中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還可以有效提升高中生課堂學習的參與度,進而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整體提升課堂教學以及學生自學的質量。
例如,教師在授課《荷塘月色》這一文章時,可以根據班級高中生的學習能力強弱進行分層設組。該文主要描繪了月夜下荷塘的秀美景色,抒發了作者對現實的不滿以及對自由的渴望。在教學時,教師應先帶領全部學生整體分析文章涉及的知識,讓高中生可以對文章形成初步的了解。而后,再為各個小組分別設置問題,如學習能力較強的小組,探究文章創作的時代背景,探索作者為何會作下這篇散文;學習能力適中的小組,探究作者為何要借“喜”抒“悲”,以及在文章中存在何種具體表現;學習能力較弱的小組,則由教師帶領進行深度分析,發掘文章的全部知識點。教師通過分層教學的方式進行授課,既能夠提升語文教學的針對性,還可以確保所有學生都可以在其原有的基礎上獲得增長,并夯實其對文章知識的掌握。
三、應用拓展化教學法,擴大教學范圍,豐富學習內容
拓展化教學顧名思義,即,教師對現有的教學資料進行延展,借助客觀存在的優質素材作為教學的載體,讓高中生以課外拓展學習的方式獲取語文知識。教師應用拓展化教學法開展語文授課,既能夠擴大語文教學的范圍,還可以突破學生受教材課本限制的眼界,進而在多元化的課外知識探索中,不斷豐富高中生的語文知識掌握。
例如,教師可以利用自習課的時間,帶領高中生觀看語文相關的節目。如《杜甫》、《范仲淹》等人物紀錄片,該類影片圍繞我國著名歷史人物進行展開,詳細講解了其生平、經歷、作品等內容。高中生觀看這一節目,既能夠對我國詩人、詞人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還可以獲取更多與詩詞文相關的知識。教師選用語文教育片觀看的方式進行拓展教學,既能夠拓寬學生的語文知識來源渠道,擴大其學習的面積,還可以有效轉變學生的學習視角,釋放積累的課業壓力,改善高中生精神面貌的同時,更進一步加快高中生全面、堅實基礎的塑造。
總而言之,傳統單一的教學手段難以適應如今的高中語文教學需求,教師根據教學任務安排以及高中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既能夠為高中生帶來耳目一新的學習感知,還能夠更進一步激發高中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為高中語文現代化教學的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蘇坤.提高高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46):165-166.
[2]趙衛東.轉變觀念,提高高中語文教學質量[J].課程教育研究,2019(43):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