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琴琴
摘要:音樂作為一門擁有悠久歷史的學科,其中蘊含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也正是因為其獨有的感染力特征,從而充分滿足了人們對于精神文化的現實需求。基于此,在小學教育階段當中,教師應當嚴格遵守《小學音樂課程標準》中的各項要求,以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為核心目標,在關注學科綜合培養的同時,充分展現音樂學科的典型特征,讓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積極投入到音樂學習當中。從這個層面上來看,小學音樂教師可以通過應用游戲教學法來促進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游戲教學法;小學音樂;教學質量
在小學音樂課程體系當中,音樂教學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同時也是促進學生情感發展、培養學生藝術素養的主要途徑之一。近幾年,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實施,也使得小學音樂課堂發生了一些轉變,主要體現在教學主體由原來的的教師逐漸轉變為學生。將游戲與課堂教學融合在一起,既順應新課改的要求,又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教學環節的有機融合,使重點難點化之無形,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學習以及自主發展的能力。
一、趣味游戲,激發學習原動力
與其他教學方法相比而言,游戲教學是一種深受學生們喜愛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既能夠引導學生們在游戲的過程當中,提高其動手、動腦能力,推動思維發展,也可以提高中小學生的身心協調性,也有助于中小學生快樂身心,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他們因為年紀較小,所以活潑好動,富有學習興趣,又非常容易接受外界事物的影響,所以老師應該積極引起注意,在課程中科學穿插音樂游戲課程,這不但提高了音樂課堂的教育質量和課堂效果,還能夠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從而調動了學生對學習歌曲的興趣與激情,從而引導學生通過音樂快樂游戲,迅速參與到音樂教學活動中。老師應該積極引起注意,在課程中科學地穿插音樂游戲教學,這不但提高了音樂課堂的教育質量和課堂效果,還有助于提高了學生的音樂素質,從而調動學生對學習音樂的興趣與激情,并引導學生通過快樂游戲,迅速地投入到音樂教學之中。如此來,在可以給學習者營造一種愉快、輕松的學習空間與氣氛的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習者意識到自身音樂在教學中的主要地位,從而幫助學習者更積極主動地投身到音樂教學之中。
以"小鼓響咚咚"為例,小學音樂教師在節課進行教學時,可以先向學生介紹小鼓的組成結構,指導學生認識小鼓是由鼓皮和鼓身二部分組成,鼓皮是鼓的發音部分,通常采用動物的皮革制作而成,經過敲擊或拍打可以使其發出"咚咚"的聲響,鼓身則一般使用動物木材制造而成,這樣空空大大的鼓體才能夠與骨面之間產生良好的共鳴,從而產生優美的音色。鼓身一般使用木材加工制造而成,這種空空大大的鼓身才能夠與骨面產生良好的共鳴,從而產生優美的音色。進而,老師還可引導學生對小鐘進行拍打和敲擊,讓學生通過切手體會,小鐘所發出的聲響以及其在振動時的狀態,從而引導學生感受并觀察通過不同的擊打方法和次數,對小鐘所產生的各種鼓聲和節奏。這樣,進一步充實了學生的音樂理論知識的積累,并訓練學生更敏銳的音樂洞察力,還能夠通過更多的形式為學生展現更多的教學模式和教學風格,激發學生對學習音樂節奏、音樂器材以及音樂旋律的興趣。
二、音符游戲,培養音樂審美力
在小學教育階段當中,音樂學科教學分為“音樂”和“教育”兩個部分,其中音樂部分并不是單純的向學生教授幾首歌曲而已,而是要通過歌曲的意境,幫助學生充分理解其中蘊含的豐富內涵,他與其他學科之間有本質區別,外在本質是藝術,內在本質是審美。音符游戲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基礎知識,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氛圍中,不知不覺的加深對音樂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例如,小學音樂教師可以通過對G調、D調、八音符等內容進行梳理和總結,將這些音樂知識繪制在卡片上,然后在開展游戲的時候,教師可以從中隨便抽取一張卡片,組織學生通過“開火車”的方式,對音符的定義和用法進行詳細的說明。如果學生回答錯誤,教師可以懲罰學生進行才藝表演,當學生才藝表演結束后,可以邀請其他同學對這名學生的表演進行評價,從而起到活躍課堂氛圍的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們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與此同時,小學音樂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方式,將各種音樂的表現技巧及方法,以直觀的方式展示給學生觀看,從而加深學生對于音樂知識點的理解,促進增強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幫助其更好地消化所學音樂知識。
三、互動游戲,強化音樂表現力
就小學階段的音樂學科教學而言,需要教師重視關注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尤其是要凸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這也是新課改的要求之一。對于小學音樂教師而言,要想貫徹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就要以音樂教材為藍本,針對學生的成長發育特點,為學生設計一些充滿趣味性的多元化游戲活動,最大程度上拓展學生的學習深度和廣度。另外,學生也可以在游戲的過程中鍛煉各個身體器官,使肢體功能得以協調發展,而且借助肢體強化音樂表現力。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應用游戲教學法時,教師應當充分借助游戲的靈活性,以此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
以“拍皮球”為例,小學音樂教師在對這節課進行教學時,可以引入一些與其相關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們手拉手圍成一個圈,然后每個人都拿一個皮球,面向外圍蹲下,兩人之間需要保持相應的間距,學生一邊歌唱,一邊結合歌曲的節奏將皮球傳至自己的右邊,以此類推傳下去。通過組織傳皮球的游戲活動,既能夠將歌曲的旋律和節拍融入其中,又能夠讓教師在指導的過程當中,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充分展現出每個學生獨特的音樂表現力。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實踐當中,教師開展“互動性”的游戲,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運用這種具有較強娛樂性的交流活動,能夠營造出愉悅的課堂氛圍,將教學過程趣味化,最大限度的幫助學生放松心情,強化其音樂表現力,從而實現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總的來說,將游戲教學法應用于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當中,既能夠促進小學音樂課程質量的提高,又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使其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音樂學習當中。基于此,小學音樂教師應當堅持“以生為本”的理念,積極專心教學方法,盡可能的去設計和開發多元化的音樂課堂教學方法,從而豐富學生的音樂課堂學習體驗,從而促進小學生的長遠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黃迎新.游戲化教學“音”節奏精彩——小學低年級音樂節奏教學策略探究[J].北方音樂,2020(22):148-150.
[2]李婷婷.樂享音樂快樂課堂——小學音樂快樂教學[J].黃河之聲,2020(09):154.
[3]葉麗芳.在音樂中嬉戲,在嬉戲中學習音樂——淺議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北方音樂,2020(07):18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