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姣 陳躍
【摘要】二十一世紀的到來,代表著人民已經走入到了一個新的時期,在新時期的大背景之下,大眾對于自己的生活環境、生活的質量等各方面都加強了關注與重視,尤其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出現之后,大眾真正的認識到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和意義。促進風景園林向著可持續與綠色、健康的方向所發展和前進,能夠有效的幫助城市更好的發展、和諧的發展,并為大眾創造出更好的宜居環境,滿足新時代下人們對于城市公園景觀所提出來的不同需求。因此,本篇文章主要對于生態智慧園林理念之下的生態景觀設計與植物配置進行認真的分析,希望能夠在幫助城市公園更好發展等方面起到一些參考與幫助。
【關鍵詞】生態智慧;園林理念;公園景觀設計;植物配置;思考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33.100
伴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的加深、加快,綜合性公園在城市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和占據關鍵的位置,不單單能夠緩解人們在生活、工作、學習當中的壓力,而且還可以幫助城市綠色的發展。應該運用這樣的方法,才能夠讓綜合性公園的設計真正的實現可持續綠色發展,將所有的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配,是相關工作人員最亟待解決和值得深思的問題之一。與大自然更好的親近,不再是書面上的表達,更應該通過實踐,體現出來,生態智慧園林景觀將文化與生態理論技術核心全面的展示了出來,大幅度的提高了綜合性公園的特色,并且讓公園更具魅力、更具內涵。基于此,本文下面主要對于生態智慧園林理念的公園景觀設計與植物配置進行深入的探討。
1、生態智慧園林的理念
在城市生態系統當中,公園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并且扮演重要的角色和占據關鍵的位置,現代化的公園設計不單單需要將公園的生態價值全面的展示出來,還需要滿足新時代下人們對于公園所提出來的不同需求,通過應用生態智慧園林理念,應用智慧化技術方法與手段,讓公園的生態功能與智慧功能全部集于一身。現階段我們國家許多城市當中都在主動、積極的應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推進智慧園林不斷地發展、更好的發展,通過建設管理BIM平臺,匯集城市園林綠化大數據,并且推廣遙感技術,為風景園林信息化、智慧化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以及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也將城市管理水平再次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與高度。
2、生態智慧園林景觀設計的重點與要點內容分析
當生態智慧園林在設計之初,需要將關注的重點放在初期設計上面,將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共生作為原則,通過對于城市發展的情況、特點進行仔細的研究,設計出與當地可持續發展相符合、相一致的公園景觀。同時,將生態智慧園林的理論知識與生態智慧園林技術內容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與現代生態園林相融合,建立智慧園林大數據庫,把人與自然用智慧的方式連接起來,達到人與自然的互感、互知、互動。
3、生態智慧園林理念的公園景觀設計當中的應用原則分析
3.1將生態功能進行突出
公園植物景觀設計最終的目的就是將具有多元化特點的生態植物景觀展示在大眾的眼前,緩解人們在生活、工作、學習過程當中的壓力,對于綠地進行合理的設計,慢慢的構成生態格局。首先,城市當中的生態系統與綠地數量之間都有著緊密的聯系,優先選擇那些葉片較厚、葉片較大并且光合作用非常強的灌木、喬木加入到公園當中去,這樣做能夠有效的增強綠化的光合作用,對于公園的環境起到了改善、保護的作用。
其次,生態系統功能與區域環境性質也有著一定的關系,通過公園的綠地能夠將氣體進行有效的凈化,讓綠地環境當中由植物、體等要素所營造的園林空間在一定范圍之中構成小氣候環境,當人們在小氣候環境當中休閑時,更能夠提升環境的舒適性,滿足新時代下人們對于公園景觀所提出來的不同需求。
3.2因地制宜原則
在進行城市公園景觀設計的過程當中,還要對于此片區域的土壤、環境等各方面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因為我們國家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各個地區之間有著很大的不同與差異,通過將城市氣候、環境和條件作為基礎,運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幫助植物更好的生長、更好的種植,并且設置出與城市環境相符合、相一致的種植模式,幫助更多的蕨類植物快速的生長,讓植物與建筑物之間實現和諧發展。
3.3保證物種具有多樣性
在新時代之下,公園綠化景觀不單單要將本地區的特色全部的突顯出來,還要呈現出個性化,盡可能的選擇本區域環境之內的植物,再進行科學的培育,之后還需要不斷的進行創新,在對植物配置規劃當中,需要對于物種的引入加強關注,并且進行慎重的考慮。植物引入種植的種類非常的多,但是有的也在慢慢消失當中,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就是因為人們對于公園當中的綠化植物的種類,并未提出更多的要求,例如:蕨類植物,它的生長能力非常的強,而且對于生長的環境并未提出很多的要求,這類植物對于不同顏色和不同季節都具有一定的塑造性,但是很多設計師在進行設計的過程當中,都會將自己關注的重點放在其他方面,對于蕨類植物產生了忽視的態度,因此,在公園景觀設計過程當中,要充分的運用蕨類植物,并且保證物種的多樣性。
4、公園與景觀植物養護管理設計分析
智慧園林平臺的功能主要包括,其一:智慧化的管理。此系統將智慧煙感功能、資源管理、功能智慧化監督與控制等功能全部的開發了出來。其二:智慧服務。無論是智慧步道,還是智慧環衛、智慧垃圾桶、智慧路燈等,都是面向公眾所提供的高質量服務。其三:智慧應用。系統還開發水肥一體化的管理功能,對于公園當中古樹名木進行有效的管理、對于水環境進行嚴格的監測等,為園林智慧化管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數據幫助與支持。通過應用手機就可以對于水肥一體化系統進行相關的控制與管理,工作人員只需要打開自己的手機,在平臺上面運用傳感器裝置與其他的設備,就能夠對于綠植的土壤溫度、濕度所產生的變化進行 全面的監控,并且將相關的數據傳輸的數據中心去,經過精密的計算與分析,之后真正的實現智慧化的管理,當植物缺少水分時,系統就可以立即發出預警,無需再有人員進行看守,真正的實現了自動化。
通過將智慧生態園林作為原則,真正的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的共處、和諧的發展,同時這也是生態文明建設大背景之下園林景觀發展過程當中的主要形式,讓園林資源與多樣化需求更加的匹配,讓園林管理變得更加科學、變得更智慧。從現階段的智慧園林管理系統來說,運用的是智慧園林大平臺+智慧養護、智慧服務等多個系統,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對園林進行全面的覆蓋,運用數字化技術方法能夠真正的對于資源進行節約,并且讓數據信息互通變得更加快速。
5、生態智慧園林在植物配置上的分析
首先,在進行植物配置的過程當中,一定要滿足生態功能所提出來的需求,對于各種植物的基本功能進行全面的掌握與了解,而且公園內所種植的植物有著很大的不同與差異,所以植物的搭配設計也要有很大的不同,只有這樣,才能夠讓人們在公園當中體會到生態空間感。在公園當中,即使在同一個區域,也會存在著植物搭配差異情況,例如:在商業區,可以選擇那些美麗并且十分珍貴的植物;在靠近商業區的地方,要選擇那些覆蓋較小的植物。
其次,那些郁郁蔥蔥的植物,則需要按照景觀的設計來進行相關的規劃與設計,將不同的植物進行合理的搭配,例如:在生態公園未來規劃的部分,要站在長遠的角度,對于基本功能進行合理的劃分,并且可以種植一些生長速度較快的植物,以此來保證公園景觀的合理搭配。對于公園內部正在健康生長的植物,按照不同區域設計方法來進行相應植物的配置。而在兒童活動區域,切不要選擇那些有尖刺的植物,防止尖刺植物對于小朋友產生影響與傷害。在老年人活動的區域,可以配置一些高大的喬木,這樣能夠讓老人感受到舒適。在體育運動區域,可以設置一些低矮灌木,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有效的滿足運動人員所提出來的運動需求。這一些娛樂場所當中,因為并沒有太多的建筑物,所以需要對于建筑文教活動、植物進行合理的搭配,為游客營造出娛樂氛圍與環境。
最后,推廣應用現代化設計方法與手段。現階段在公園景觀設計和植物配置的過程當中,可以充分地運用現代化的設計方法與手段,幫助園林景觀進行更好的設置,例如:運用BIM技術與遙感技術,通過遙感技術將自己的作用全部都發揮出來,對于公園景觀現實狀況進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之后采集設計所需要的所有數據,為后續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進一步地提升設計的總體質量與水平。通過應用BIM技術,可以對于公園進行建模,并且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增加基礎專業設施以及景觀植物等,并且最終形成3D效果圖,幫助設計工作人員增加設計靈感以及做出對于設計圖的調整。另外,設計工作人員還需要在日常的工作當中,不斷的進行經驗的總結以及認真的學習,尤其需要學習信息技術,大幅度的提高自己的設計水平,將公園打造成為具有智慧性特點的公園,為大眾提供高質量的體驗感。
結語:
總之,通過對于生態智慧園林理念進行認真的分析和研究,發現其在幫助公園景觀合理設計以及植物科學搭配等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同時,也是城市現代化建設向著綠色發展最有效的方法,是我國貫徹環保的重要路徑,因此 城市公園園林景觀設計工作人員在日常的工作當中,一定要不斷的進行經驗的總結以及認真的學習,站在全局性的角度,切實的做好城市公園生態園林綠化工作,幫助城市獲得更好、更長足的發展,為大眾營造出更加和諧、舒適的環境。
參考文獻:
[1]陳茜.生態智慧園林理念在公園景觀設計與植物配置分析[J].地產,2019(23):18+20.
[2]牛慧.基于生態系統服務理論的城市河流廊道景觀規劃設計[D].北京林業大學,2020.
[3]陳昭地.基于生態修復的寒地城市郊野公園景觀設計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