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課內文言文的復習課上,思維導圖板書呈現哪些內容呢?核心觀點、行文思路、寫作手法、表達方式、人物形象,這些內容通過思維導圖板書形式的呈現,能夠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閱讀能力,達到文言文的高效復習。在復習課上,思維導圖板書也具有多樣化的運用方式,梳理文本、識記背誦和檢查反饋,一脈相承,貫穿始終,使復習課堂達到梳理和總結,識記和反饋的目的,這對一寸光陰一寸金的語文復習課堂來說,是提升復習效率的法寶。
關鍵詞:思維導圖;板書;內容;形式
在中考前將近5個月的復習中,課內文言文是重要的板塊,復習任務重,38篇課文都在復習范圍,卻也只是語文復習內容的冰山一角;復習時間緊,只屬大語文板塊的其中之一,每周能利用的課時十分有限,且語言表達方式與現代漢語大相徑庭,學生興趣不大,對農村學校基礎較薄弱的學生來說,受限于他們對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以及大量的背誦任務,比較排斥文言文的學習。因此,語文教師面臨著比較艱巨的課內文言文復習任務,也急需尋求一種能夠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復習效率的文言文復習模式。
在越來越多的老師嘗試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互相融合的今天,各類互聯網工具越來越多地充當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知識能力傳授的媒介,傳統板書似乎失去了它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面對這樣的發展趨勢,部分教育家疾呼讓傳統板書回歸課堂,甚至有像北京教育學院附屬豐臺實驗學校這樣的學校,竟然頒布了“禁PPT令”,校長郝玉偉將這種回歸傳統的課堂歸納為目中有人、以人為本、互動交流三個特點。基于傳統板書不可替代的優越性,越來越多的教育同仁在探索傳統板書與現代技術的融合,共同助推高效課堂的生成。
不管現代教育技術如何發展,傳統板書都因為有著它獨特的優越性而不能完全被取代。傳統板書凸顯漢字的規范之美,是對學生潛移默化地教育;傳統板書突出教學的重難點,有利于重難點的突破;傳統板書幫助老師更好地把握課堂節奏,關鍵處駐足,次要處略過;傳統板書給課堂生成更大的空間,留住課堂的每一處精彩。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瑞士軍刀式的思維工具,將它運用在課內文言文復習課的板書中,有助于提高學生復習的興趣和專注度,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復習的效率。
一、 文言導圖,串聯文言文的一體四面
文言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在文言文中,“文言”“文章”“文學”和“文化”,一體四面,相輔相成。文章旨在探討在課內文言文復習課堂上,設計復習課板書,用思維導圖串聯文本的文章、文學與文化。
文章即文言文的功能,有的文章在當時的情況下具有明確的實用功能,如《出師表》《鄒忌諷齊王納諫》;有的作品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為言志篇,如《岳陽樓記》《醉翁亭記》;有的作品陳述作者在某一方面的觀點,為載道篇,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魚我所欲也》;有的作品描繪所見之美景美物,為山水景物篇,如《答謝中書書》《與朱元思書》。根據文言文的功能,筆者將中考范圍內的38篇課內文言文做了以下分類:
在復習之初,這張圖可以幫助學生明確復習的內容和復習方向,在復習的過程中,這張圖可以幫助學生進行過程管理,在復習完之后,這張圖可以用來做自我檢測。
復習課是對某一階段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使之條理化、系統化,并通過查漏補缺,進一步鞏固、深化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的技能,發展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課型。那么,在中考語文課內文言文的復習課中,教師應該如何將復習內容加以深加工和整合,設計思維導圖板書將哪些內容呈現給學生呢?應該是文本的文學表現形式和文化傳承。
(一)核心觀點
呈現核心觀點主要是議論文復習的要求,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核心觀點是憂患使人生存,安樂必將導致滅亡;《馬說》的核心觀點是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魚我所欲也》的核心觀點是我們要舍生而取義,這是文章的根本,所傳達的是中國古代仁人志士的情意與哲思,是中國傳統文化最直接的體現,也是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應該作為議論文復習板書的核心內容來呈現。
(二)行文思路
運用思維導圖來梳理文言文的行文思路,立足于形象思維發展抽象思維,能夠培養學生的信息加工能力、概括能力,提升閱讀能力,把握文本章法的能力。行文思路的作用是將作者的寫作意圖和寫作思路用可視化的思維導圖呈現出來,《送東陽馬生序》是一篇篇幅比較長的文言文,但它的行文思路比較清晰,主要分成三個部分:1. 自述求學的勤與艱;2. 講述學生的生活條件;3. 交代寫作的緣由和目的。在課文的第一大部分,又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幼時讀書之艱、成年求教之難、求師奔走之勞和求學生活之苦。
用思維導圖呈現出來如下圖:
(三)表現手法
文本的表現手法即作者表達中心思想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在板書中呈現出來,有助于學生把握和理解作品。《送東陽馬生序》為了表現作者求學時的謙卑和勤奮好學,主要運用了對比的表現手法,將“我”的謙卑恭敬與老師的嚴厲對比;將“我”的生活條件與同舍生進行對比、與太學生進行對比。周亞夫軍細柳通過漢文帝視察細柳營這一歷史事件來塑造周亞夫真將軍的形象,文章塑造人物的文學表現形式別具一格,對周亞夫的正面描寫只有一個動作一句話,其余都是對比和側面描寫。于是,筆者以文學表現手法——對比和側面描寫為主線來組織課堂,學生在誦讀課文的基礎上尋找文本中運用到特殊表現手法的句子,通過對比和側面描寫進一步感悟周亞夫真將軍的形象,擺脫了先翻譯后分析的枯燥的文言課堂,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也提高了學生文言文閱讀的能力。
(四)表達方式
為了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作品會綜合運用到不同的表達方式,例如《岳陽樓記》用記敘來交代寫作的緣由,用描寫來呈現洞庭湖的壯麗景象,借助抒情來抒發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最后用議論做結,抒發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湖心亭看雪》記敘自己“拏一小舟”獨往湖心亭看雪的經過,用白描的手法描繪了大雪三日之后西湖的雪后美景,借助舟子喃喃點出全文的文眼“癡”。學生對于表達方式的概念比較模糊,但通過思維導圖來呈現,能幫助學生深入挖掘文本、綜合分析文本。
(五)人物形象
板書可呈現作品的主要人物形象,達到對歷史人物的全面深入的理解,達到對文化理解和傳承的目的。
唐雎面對秦王時的不卑不亢、據理力爭和大義凜然,宋濂在艱苦的環境中勤奮學習,曹劌用智慧幫助弱魯戰勝強齊,在長勺之戰中一舉獲勝,鄒忌巧妙地勸諫齊威王使得齊國政治清明,不戰而勝,諸葛亮對劉備父子的赤膽忠心,這些中華歷史上熠熠生輝的人物形象,通過學習他們的故事,進一步去領悟他們的精神,理解和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幫助自己成長。
二、 文言導圖,在課內文言文復習課堂上的多樣化運用
在復習課堂上,思維導圖板書可跟隨我們的教學節奏,在關鍵處駐足,在次要處忽略,充分關注學生的課堂生成,定格課堂的每一處精彩的瞬間。也可以根據課堂教學目標,先做后講或者邊做邊講。板書并非設計好之后就一成不變,可以通過多樣化的運用幫助我們達成教學目的。
(一)梳理文本
正如以上板塊所探討的,文言導圖,串聯起了文言文的一體四面,呈現課文的核心觀點、行文思路、表現寫法、表達方式和人物形象,幫助學生多角度、全方位去解讀文本。
(二)識記背誦
在運用思維導圖完整地梳理過課文內容之后,學生可以運用思維導圖來進行記憶和背誦,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記憶,復習效率比死記硬背要好很多。
(三)檢查反饋
思維導圖板書還具有在課堂上當堂檢查反饋的作用,這也是筆者在復習課中屢試不爽的一種方式,學生在進行當堂識記之后,教師可將分支上的內容擦除,讓學生對照著空白的導圖識記和背誦,可利用空白的導圖檢查學生的背誦效果。
參考文獻:
[1]高曉晴.信息化時代下傳統板書的價值體現[J].教學一得,2017(6):50-51.
[2]王榮生.文言文教學教什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4.
作者簡介:劉雪梅,廣東省佛山市,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桂鳳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