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彤 馬寧
摘 ?要: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地結對精準扶貧,發揮人才優勢,扶志、扶智、扶技,促進教育發展;輸送專家教授,開展科技扶貧。這些扶貧檔案全面真實記錄脫貧攻堅歷程,也見證了校地脫貧攻堅收官之際的喜悅和努力。
關鍵詞:校地結對;精準扶貧;科技扶貧; 脫貧攻堅; “山、窮、難”
Abstract: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ampus paired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They focus on “mountains, poverty, and difficulties”, make overall plans to fight poverty alleviation;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talents, help aspirations, intelligence, and skills, and promote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send experts and professors to carry ou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overty alleviation. These poverty alleviation files comprehensively and truly record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process, and also witness the joy and hard work of the school when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is completed.
Keywords: School-site pairing;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Technology poverty alleviation; “Mountains, Poverty, and Difficulties”
2020年11月20日,是一個特殊的日子。這一天,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實現脫貧摘帽,歷史性地告別了絕對貧困,迎來嶄新的發展起點。而這座西南縣城早在2012年就與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因扶貧而結下不解之緣。翻閱該校的扶貧檔案,8年扶貧路如同電影般映入眼簾……按照黨中央統一部署,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自2012年起定點扶貧結對幫扶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8年來,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扶貧工作做得扎實有力:“學校累計投入和引進扶貧資金2300余萬元,與廣西壯族自治區簽訂框架協議做好脫貧攻堅頂層設計,選派扶貧干部7人次,派駐42名研究生赴當地支教,全校十分之一教職員工踏上過都安縣土地,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社等20多家媒體報道學校扶貧工作。”這些扶貧檔案全面真實記錄脫貧攻堅歷程,也見證了校地脫貧攻堅收官之際的喜悅和努力……
1 聚焦“山、窮、難”統籌決戰脫貧攻堅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2017年6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太原主持召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在聽取都安瑤族自治縣委負責同志匯報后,總書記關切地問:“都安是大石山區,又是石漠化嚴重的地區,能發展什么扶貧產業,光給資金行嗎?”這一問,飽含著對深度貧困地區關心關愛之情,也啟發人們思索有效破解“山、窮、難”等問題,都安瑤族自治縣是2020年脫貧攻堅國家掛牌督戰的52個縣之一,也是廣西脫貧任務最重的4個極度貧困縣之一,石山面積達89%,共19個鄉鎮253個村(社區)72.6萬人,人均耕地不足0.7畝。作為全國成立最早、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自治縣之一,都安縣也有著“山、窮、難”的問題,“山”:石山面積占總面積的89%,人均耕地不足0.7畝,素有“九分石頭一分土”之稱。[1]“窮”:都安是全國扶貧開發重點縣、全國深度貧困縣、廣西極度貧困縣,僅“十三五”時期就需要脫貧13.84萬人、摘帽147個貧困村,是廣西貧困人口和易地扶貧搬遷人口最多、貧困面最廣、貧困程度最深、脫貧任務最重的縣份。“難”有產業發展難、搬遷后續發展難、補齊短板難、內生動力激發難等“四大難”,這些難橫亙在都安廣大干部群眾面前,是都安脫貧路上的“絆腳石”。
面對“山、窮、難”的實際情況,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成立了校級定點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確立了“科教扶貧為主,多種扶貧方式并舉”的立體扶貧工作思路,前期以教育扶貧、基礎設施扶貧作為重點開展工作,2018年以后拓展了產業扶貧和消費扶貧等領域。8年來,學校領導帶隊實地走訪都安縣17次,召開黨委常委會專題研究扶貧工作20余次。
2018年學校與廣西壯族自治區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就扶貧開發、科技研發、共建研發平臺、政產學研用結合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與交流。學校與都安縣建立定點扶貧聯席會議制度及互訪制度,定期與都安縣相關領導深入探討幫扶工作思路與路徑;瞄準“山、窮、難”問題,緊盯“教育、產業、科技”關鍵領域,助力實現都安縣如期脫貧摘帽,同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小康社會。
2 發揮人才優勢,扶志扶智扶技促進教育發展
2013年,學校新增普通本科面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8年來,學校累計錄取都安籍學生23人,其中瑤族、壯族、苗族等少數民族學生20人,分布在采礦工程、土木工程等優勢專業。
2014年以來,學校發起教職工自愿捐款修通或硬化大興鄉國隆村拉溫新村、龍灣鄉琴棋村內納屯、加美屯、加坡屯、建江屯等5條屯級路,解決了大山里貧困戶出行難的問題,同時為20余戶貧困村民改善居住條件。學校發動社會資源為都安縣引進幫扶資金400萬元,援建了兩棟小學宿舍樓,每年受益學生近500人。
學校自2014年啟動“一對一”幫扶機制以來,先后有48名教職工自愿“一對一”資助都安高中貧困學生完成高中學業,資助總金額28.8萬元,目前,這些受資助學生已全部考入大學。
2018年,學校在都安高中掛牌“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廣西都安高中優質生源學校”,為該高中學生解答高考招錄政策,穩步推進農村地區專招工作,并定期組織專家赴都安縣開展考生面試工作。學校通過挖掘京內中學教育資源,在都安縣建立中學友好校,實現都安二高與京內中學網絡教育資源共享;學校結合當地需求,為都安培訓基層干部、中小學教師、技術人員近4000人。建立愛心圖書室,改善多所小學辦學條件,直接受益學生1000余人。2020年,學校與北京語言大學、廣西大學開啟“1+1+1”模式助力都安縣打贏脫貧攻堅戰,3所高校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和特色,助力都安縣實現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的新跨越。
3 穩步促進造血,助力都安縣打造特色產業
2018年以來,學校結合都安縣產業扶貧的主打品牌“貸牛還牛”項目,組織專家考察種牛繁育養殖場、肉牛育肥場、牧草種植基地、青貯飼料加工廠、有機肥加工廠、千畝有機蔬菜種植基地、冷鏈倉儲物流中心和屠宰深加工廠等產業發展情況并積極獻言獻策,助推都安縣精準實施“貸牛還牛”扶貧產業項目,助力打造瑤山牛知名品牌。學校籌措資金,援建兩個養牛場,并在縣級層面協調牛場與貧困戶簽訂合作協議。2019年初,學校與都安縣簽訂特色農產品采購協議,總價值2000萬元,目前累計直接購買和幫助銷售貧困地區農產品1038萬余元。教職工全員參與“以購代捐”,在校內設立都安縣農特產品銷售專區,推進都安農副產品進學校、進食堂、進餐桌,同時助推都安縣農產品在e幫扶平臺上線,拓寬銷售渠道,讓牛羊“貸得出”“銷得出”。學校積極探索縣、鄉、村三級產業發展路子,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助推都安縣打響“瑤山牛”品牌,搞活龍灣鄉全新“羊經濟”,培育琴棋村一批“雞司令”。學校直接投入資金660多萬元,修建養殖場、蔬菜和沃柑等示范基地、產業水庫等。
4 堅守一線 用實干擔當詮釋著大學人的初心和使命
4.1 學校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以黨建促扶貧為載體。自2015年以來,學校先后選派3名青年教職工到都安縣龍灣鄉琴棋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他們堅持黨支部在扶貧工作中的主體地位,發揮黨員先鋒帶頭作用,采取“黨支部主抓+合作社運營+產業帶頭人管理+貧困戶參與”的模式,種植村級百畝“糧改飼”示范基地,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從零到38萬元,帶動100戶貧困村民,家庭年增收3000元,助力貧困村民實現如期脫貧。2020年底,全村1490名村民每人得到村集體分紅100元,這是村民有史以來首次從村集體經濟中獲得分紅收入。在琴棋村形成了以瑤山牛、跑山雞、百香果為主的村級三大特色產業。2020年6月,琴棋村被授予河池市2019年度市級示范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稱號。學校積極開展學校二級黨支部與村黨支部的支部共建,開展“送醫下鄉”義診送藥、大學生科技實踐等項目,想方設法開展全方位的脫貧攻堅工作。
學校先后選派4名優秀教職工到都安縣委、縣政府掛職。掛職干部在學校與都安縣之間發揮著橋梁紐帶作用,對改變農村貧困面貌、帶領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在扶貧一線至關重要。[2]他們積極聯系社會資源,開展各類捐贈活動,累計為鄉村幼兒園、中小學捐贈物資百余萬元,募集患病兒童手術費用。幫助村民修建水窖、道路等基礎設施,與愛心企業建立“一對一”幫扶捐贈點和愛心圖書室,組織多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都安高中校長莫振高精神事跡進京報告會。
學校連續7年選派7屆研究生支教團共42人到都安職業教育中心開展支教工作,承擔多門課程教學任務,累計授課總課時近20000課時,緩解了該中心師資緊張問題,促進了教學質量提高。研究生支教團通過教育幫扶,為當地青年學生帶去對未來的美好希望,激勵他們通過奮斗改變人生,引導并幫助貧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進而實現“幫扶一個學生發展一個家庭”的目標,徹底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4.2 輸送專家教授,開展科技扶貧。先后組織專家學者團參與當地環保、旅游、教育等規劃的研究與論證,主動為決策提供建議。組織環境、地質和機電專家幫助都安縣科學開發本地的碳酸鈣、液燃氣等項目,就碳酸鈣產業發展現狀、高效利用碳酸鈣礦石、可持續開發非金屬礦等領域對縣政府相關單位以及西江投資集團進行指導,并編撰《都安臨港工業園區碳酸鈣產業總體規劃》,為都安縣的碳酸鈣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環保專家幫助解答新建工廠的環評難題。地質專家幫助都安縣申請建立“中國都安地蘇地下河地質公園”進行評估,馬克思主義學科專家赴都安縣進行干部培訓指導。
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留下了他們的足跡,更彰顯著礦大人在這場戰役中的擔當與使命。這一件件精準扶貧工作記錄在扶貧檔案里,不僅記錄了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與都安縣的深情厚誼和脫貧攻堅的實踐成果,更是見證了學校全體師生和校友與都安人民同甘共苦、攻堅克難的初心和使命。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學校將繼續助力都安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戰略,為建設都安人民安居樂業的美好家園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胡相禹.淺談精準扶貧檔案的管理與整理[J].檔案管理,2019(04):83-84.
[2]管先海,李興利.“精準扶貧”中的檔案管理[J].檔案管理,2017(06):68-69.
(作者單位: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來稿日期:2021-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