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彩六

內容提要: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互聯網信息技術在社會各個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已成為教育發展和改革的驅動力,并為課堂教學的開放性,為學習者的自主性、探究性提供了有力的平臺,同時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了學習積極主動性,使數學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互聯網? 數學課堂? 教學效率
在信息時代的今天,互聯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教學過程中,它把圖、文、聲、像等多媒體與傳統的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運用新穎、先進的互聯網信息技術,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使教師以教為主變成學生以學為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巧用互聯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呢?
一、利用互聯網信息資源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課教學中,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設計新穎而別致的導入環節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懷著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進入新課,使學生的學習狀態由被動變為主動,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知識,會受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小數的性質》時,教師先給同學們看一段數字動畫的動畫片。在動畫片中數字9看不起1和0,于是1和0就想出了一個好辦法。1添上一個0,兩個0,就比9 大了,教師再引導學生從左往右和從右往左觀察1、10、100這三個數的變化。從而復習了整數末尾添上零或去掉零,整數的大小發生了改變。這時老師提出質疑:如果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會怎樣?如果學生從以往的知識遷移到今天,就可能以為小數也如此,從而引發學生的兩種猜想(改變或不變)。教師利用學生們喜愛看的動畫片入手,很自然地從整數向認識小數的性質過渡,利用舊知做鋪墊,過渡到新知。教師通過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有機地結合,通過圖像閃爍、重復、定格、動畫以及色彩變化等效果,使靜態的知識動態化,使教學情境變得生動活潑,從而引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注意和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激活學生的求知欲望。
二、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數學的重要性。數學中的有些概念、法則、公式的推導等既是重點,又是難點,這些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教師在數學備課環節應充分利用互聯網,一方面學習借鑒他人的課件或者授課視頻,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技術豐富自己的講課內容。可以根據教材內容,把靜、動結合起來,通過生動有趣的畫面來突出重點,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
例如,在講解“圓的面積”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圓面積計算公式推導過程這一重難點,我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形象生動的剪、拼動畫。把這個圓平均分成16份,沿著直徑來切,變成兩個半圓,然后通過動畫把這兩部分交錯拼好,拼成一個近似的平行四邊形。接著把這個圓平均分成32份,那又會拼成一個什么圖形呢?如圖:
這時老師繼續追問:大家想象一下,如果老師再繼續分下去,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會越小,拼成的圖形就會越接近于什么圖形?(長方形)這樣學生從視覺上體會到把一個圓轉化成一個長方形的過程,從而導出求圓的面積公式,教師在課堂上充分利用互聯網多媒體工具,創設動態情境,耐心演示推理推導過程,注重對學生發散性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從而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難點,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三、運用互聯網技術,提高練習教學效果
練習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在練習鞏固中,由于運用互聯網技術教學,省去了板書、擦拭和抄題的時間,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向學生提供大量的習題,練習容量大大增加。而且能讓教師及時、準確、全面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適當調控教學內容、方法和時間。例如:在教學《24點游戲》時,課前我先在手機上下載了24點速算游戲軟件和24點游戲解題器,在練習環節時我通過利用希沃授課助手,打開24點游戲軟件,將希沃白板與手機屏幕同步隨機出題讓學生進行搶答,在學生糾結這四個數能否算出得數是24時,我又打開24點游戲解題器進行解題,這樣學生通過在手機上操作練習,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由手機來直接判斷學生回答的正確與否,如果回答正確,手機便響起勝利的音樂和獎勵一些金幣,如果學生答錯了,手機會顯示“再想想”或“再試試”等,啟發學生認真動腦思考,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四、利用互聯網技術對學生進行課后輔導
通過互聯網,教師可以直接在線輔導學生,及時針對學生的問題解疑答惑。教師還可以將講課用的PPT通過互聯網平臺分發給學生,對學生開展遠程實時課后輔導,給學生“一對一輔導”的親切感,增強師生關系,特別是對一些學習困難的學生,能在課后進行二次授課,幫助他們跟上教學進度。教師可以將重難點的突破做成微課視頻,學生可以反復觀看解題過程,鞏固記憶。另外互聯網上也有海量的微課,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微課進行學習。同時,還可以建立QQ群、微信群等手段,學生不必拿看厚厚練習冊,打開微信或QQ線上答題,利用互聯網實現更好的教學。
總之,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可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發展學生的能力。在數學教學中,要正確、恰當、科學地運用互聯網技術進行教學,通過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思考興趣幫助他們建立數學思維,有效地促進數學課堂教學的優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