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
摘要:師范院校以教育投入的方式幫助貧困地區增產增收、脫離貧困。通過教育精準扶貧,振興鄉村教育,是新時代賦予師范院校的歷史責任和使命。從師范院校的辦學定位和價值分析,闡述師范院校助力精準扶貧的優勢,最后構建師范院校開展精準扶貧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師范院校 精準扶貧 路徑建構 實踐探索
扶貧先扶志,脫貧攻堅的關鍵在于人,教育作為提升人口素質的根本途徑,在脫貧攻堅中具有獨特價值。推進教育精準扶貧,將貧困地的人口數量優勢轉換為人力資源優勢,是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師范院校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構成,在教育領域具有先天優勢,師范院校助力脫貧攻堅具有巨大價值。
一、師范院校的辦學定位和價值
辦學定位是一所高等教育學府對未來教育的綜合整體規劃,確立和實施辦學規劃戰略,才能有目的、有特色地走強校之路,提升高等教育院校整體教學水平,突出教學創新與特色,這是高等教育院校發展的核心訴求與必然選擇。師范院校的辦學定位有以下特點:一是堅持教師教育的辦學特色。師范院校無論向什么方向發展,堅持教師教育辦學特色是師范院校辦學的核心,是師范院校在教師教育中的歷史使命,也是師范院校謀取未來發展機遇的關鍵。二是立足于學校發展歷史,培育教師教育特色。未來師范院校的辦學定位要立足于學校發展歷史,突出辦學歷史的沉淀,將傳統特色品牌做大做強,與區域特色相結合,穩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同時,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培養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構建有競爭力、有價值感、有獨特性的師范院校。
師范院校是培養各個學科專業師資人才的高等教育機構。從當前現代化教育的角度來看,當今的師范院校不僅僅肩負著培養各類學科高水平、高素質師資力量的重要使命,在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還被賦予培養新興綜合性高技能人才的作用,當前的師范院校從以往單一師范類專業,過渡到深度融合地方產業,滿足地方人才需求的綜合性大學。
二、師范院校助力精準扶貧的優勢
一是學科優勢。師范院校擁有文、理、工、教等綜合性學科優勢,依托學校的美術、設計、旅游、音樂、舞蹈等特色學科,通過學科交叉融合,并結合扶貧目標地的地域和民族特色推進經濟產業扶貧和文化旅游扶貧。
二是人才優勢。師范院校始終堅持教師教育特色,將扶貧與扶智融合,走出一條符合當地扶貧教育困境的精準扶貧之路。學校可以通過開展下鄉支教、文化交流、暑期教學實踐等活動,走進鄉村、走近留守兒童,為當地孩子開展文化教育交流活動和新興文化教學活動。
三、師范院校開展教育精準扶貧的有效路徑
(一)以實踐項目解決區域發展困境
針對師范院校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師范院校應該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則,發揮示范院校的學科與人才優勢特色,通過落實實踐項目解決當地區域教育發展困境問題。以安徽省舒城師范學校為例,學校每年遴選60余人參與扶貧頂崗實習,幫助大別山區的舒城縣、霍山縣、霍邱縣、金寨縣30余所幼兒園解決師資困境。同時,對這些地偏遠地區幼兒園的教師進行輪換培訓,采用集中授課以及互聯網+課堂、互聯網+教研的方式進行培訓,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能。另外,通過發揮該校畜禽生產與疾病防治專業、茶葉生產與加工專業的師資優勢,深入一線企業開展農民工技能培訓,幫助5家養殖場、3家茶葉生產廠增產50多萬元。學校堅持弘揚教師教育特色,注重扶貧與扶智相結合,以項目引領實踐,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教育扶貧之路。
(二)以教育聯盟為載體搭建教育精準扶貧橋梁
可以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推動區域內的偏遠鄉村小學和民辦幼兒園加入聯盟,以先行示范區學校為依托,開展鄉村學校教育信息化和互聯網的支持行動,以教育聯盟為載體搭建精準扶貧橋梁。
一是加強聯盟內師資交流。師范院校牽頭成立區域教育發展聯盟,利用學生畢業實習的契機,補充聯盟內學校的師資。另外通過構建發展共同體,師范院校將各會員單位的需求進行梳理,以項目推進進行解決,以聯盟為學校服務輻射的載體,實現有效的師資提升以及聯盟內教資的交流。
二是建立互聯網+教育資源協作平臺。利用師范院校繼續教育培訓的契機,構建起全員參與,師生互動的資源協作平臺。聯盟內中小學幼兒園通過平臺的有效使用,將教師的教學過程、學生的學習過程在平臺內進行數據化呈現,師范院校在維護的同時,對資源進行分析,從而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進行有效指導。
三是建立教科研協作。師范院校通過自身的科研平臺聚焦聯盟區域內突出的教育問題,以聯盟課題為依托,建立課題研究團隊,各中小學幼兒園相互配合,這樣既提升了基層教師的科研實力,能有效解決現實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同時還提升了教育質量。
(三)以教師培訓助力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脫貧致富的關鍵在于人,精準扶貧的關鍵在教育。貧困地區的教育工作是存在諸多困難的,最突出的困難是師資力量不足。從學生角度來看,精準扶貧是指能夠讓孩子接觸到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和先進的教育設備,接受更為全面而優質的教育,能夠滿足那些貧苦地區孩子的訴求,也便于孩子接受良好的義務教育。從教師層面來看,能夠有效解決教師配比不合理、師資力量分布不平衡、不互補的問題,這樣可以打破一名教師兼職多個學科教學,導致教學質量和效率低下的尷尬局面,從而減輕教師負擔。因此在師資力量分配不均衡的情況下,通過教師培訓助力師資隊伍建設,能夠有效解決貧困地區的教育問題。開展教師培訓工作是師范院校的責任工作,因此師范院校首先需要借助于自身平臺對鄉村教師開展教學知識和技能的崗位培訓和業務能力培訓,師范院校在開展國培和省培過程中,要充分發揮院校優勢,科學合理使用培訓資源,高效率利用培訓的軟硬件設施,提高鄉村教師的培訓效率和師資水平。
(四)以扶貧頂崗支教補充區域師資不足
貧困地區教育教學主要呈現教師少、師資結構不合理、班級配比教師比例不合理等問題。因此,在精準扶貧戰略下,師范院校應該實施“教育下鄉扶貧定崗支教”戰略,通過“頂崗支教”可以建立師范院校與鄉村教師相互補充的長效機制,師范院校學生有實習的平臺和鍛煉機會,他們可以離開校園,走到教育實踐的一線,將專業知識和實踐有機結合,從而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而貧困地可以緩解自身師資力量不足的壓力。師范院校將新教育觀念、新簡介傳入鄉村學校,在新舊觀念碰撞下,為鄉村教育注入新鮮血液和新理念。
推進精準扶貧,加大幫扶力度,是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全面小康和現代化建設的一場攻堅戰。師范院校依托自身的學科優勢和人才優勢,將優秀的學科成果和專業的師范人才帶去貧困地區,幫助貧困地區提高學科教學水平,使鄉村學校存活并得到發展,保障農村邊遠地區孩子受教育的權利。對于師范院校學生而言,他們有實習的平臺和鍛煉機會,他們走到教育實踐的一線,將專業知識和實踐有機結合,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
參考文獻:
[1]劉文開.鄉村振興背景下師范院校教育精準扶貧路徑研究[J].教育評論,2018(12):4042,136.
[2]張宇恒,王小丁.高等師范院校在民族地區教育精準扶貧中的路徑研究[J].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7,33(2):111114.
[3]王坤,呂慧芬.我國職業教育扶貧研究述評——基于中國知網的計量可視化分析[J].職教論壇,2018(3):3642.
責任編輯:黃大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