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亞楠 李波
摘要:如今,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對立德樹人教育工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其既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也有負面信息的沖擊。加強網絡環境下的德育工作,是特殊教育學校踐行立德樹人的一條重要渠道。文章從加強網絡道德教育、網絡法制教育、正面引導教育以及開展豐富多彩的網絡文化活動四個方面闡述了特殊教育學校應創新工作方法、拓寬工作路徑、凈化網絡環境,積極利用健康、豐富的網絡德育資源立德樹人,培養特殊兒童網絡素養,引領特殊兒童健康成長。
關鍵詞:特殊教育 網絡德育 立德樹人
如今,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深深影響并改變了人們的學習與生活方式,互聯網已經融入文化教育以及社會生活等方方面面。互聯網快速發展對立德樹人教育工作的影響不容小覷,其既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例如網絡正能量帶來的溫暖與感動,同時網絡利刃對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形成的中小學生所產生的負面沖擊亦不可小視。如何利用好網絡這把雙刃劍對特殊兒童進行立德樹人教育是擺在特殊教育工作者面前一個亟待解決的課題。因此特殊教育學校要不斷探索網絡環境下的立德樹人教育新途徑,積極利用健康的網絡德育資源開展教育活動,凈化特殊兒童身邊的網絡環境,引導特殊兒童正確區分現實世界與虛擬網絡,合理使用微信、QQ等新媒體,培養特殊兒童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讓信息技術為特殊教育立德樹人工作助力、續航,推動學校德育工作創新。
一、加強網絡道德教育,引導特殊兒童文明使用網絡
在信息化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的學習與生活已離不開互聯網,電腦和手機近乎普及應用,青少年兒童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家里,時時都有網絡信號在身邊縈繞。義務教育階段的特殊兒童思想尚未成熟,對一些網絡信息和網絡游戲缺乏甄別、判斷與自控能力,如果不及時進行正確引導,很容易被一些不良網絡信息和游戲影響,從而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與成才。因此特殊教育學校要及時開展網絡道德教育,引導特殊兒童正確、文明使用網絡。例如,特殊教育學校可在校園網絡服務器和計算機上安裝綠色上網過濾軟件,及時過濾并處理不良網絡信息,為特殊兒童營造清朗的網絡道德成長空間。在學生電腦教室墻壁上張貼綠色上網宣傳畫、互聯網使用道德規范等,使特殊兒童在五彩繽紛的互聯網信息面前保持綠色上網的信念,自覺篩選積極健康的信息進行瀏覽,自覺維護網絡秩序,引導特殊兒童文明、綠色使用網絡。也可在學校宣傳欄或網站開設道德教育專欄,經常發布一些網絡道德教育知識,引導特殊兒童合理使用手機與電腦,教會特殊兒童正確區分現實世界與網絡虛擬世界的不同,使特殊兒童能正確對待網絡世界中的虛擬事物,防止特殊兒童沉迷于網絡或受不良網絡信息的影響,培養特殊兒童辨別網絡信息的能力和網絡責任意識,提高特殊兒童道德判斷能力和道德思辨能力。
二、加強網絡法制教育,引導特殊兒童依法使用網絡
網絡資源的豐富多彩為學校開展法制教育提供了諸多便利,特殊教育學校要合理利用網絡法制資源,對特殊兒童進行網絡法制宣傳教育,培養特殊兒童的網絡法制意識,使特殊兒童知悉網絡行為準則,引導特殊兒童依法使用網絡,自覺抵制網絡不法行為。例如,為了保障網絡安全,維護網絡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信息化健康發展,國家制定了《網絡安全法》。特殊教育學校可以采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帶領特殊兒童學習《網絡安全法》《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等互聯網法律法規和網絡安全基本防護知識,引導特殊兒童知法學法、自覺用法。每年的9月14日至20日是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特殊教育學校要充分利用宣傳周集中開展國家網絡安全宣傳教育活動,通過櫥窗、電子屏、網站等媒介營造宣傳氛圍,開展網絡安全法制講座、網絡安全主題班會、網絡安全板報評比等活動,通過生動活潑、通俗易懂的方式提升特殊兒童網絡法制意識和信息安全意識,增強網絡法制觀念,自覺向網絡不法行為說“不”。
三、加強網絡正面引導,傳遞網絡正能量
特殊教育學校應倡導師生搜集、整理網絡正面信息建立網絡德育資源庫,充分利用網絡上積極健康的教育資源和信息向特殊兒童傳遞正能量,使學校德育工作由線下傳統方式向信息化建設轉變。例如,教師可以帶領特殊兒童收聽尼克胡哲激勵人心的演講,感受尼克胡哲雖然天生患有海豹肢病,沒有雙腿和雙臂,只有一個帶著兩個腳趾頭的小“腳”(他自己戲稱“小雞腿”),但他心懷大志,面對困難永不言棄,勇于挑戰自我、永不止步。也可讓特殊兒童上網搜索海倫·凱勒的故事,觀看網絡電影《隱形的翅膀》《來自星星的孩子》等,通過主題班會引導學生分享感受,引領學生學習他們不向命運低頭,身殘志堅、自強不息的精神。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網絡溝通的便捷性、平等性,通過微信、QQ、網上心理信箱等與特殊兒童溝通,這樣的交流沒有面對面的壓抑感,會使特殊兒童感到輕松自如,談話才能直擊特殊兒童心靈,他們才能敢于吐真言,露真情,教育才能更有效,師生關系也將更和諧。
四、開展網絡文化活動,提升特殊兒童文明素養
開展積極向上的網絡文化活動,能夠弘揚網絡正能量,滋潤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幫助學生樹立健康、文明上網的意識,培養學生辨別和選擇網絡信息的能力,提升學生文明素養。例如,特殊教育學校可以組織開展以“中國夢”“三愛”“三節”為主題的微視頻創作展示活動,引導特殊兒童熱愛祖國、努力學習,對特殊兒童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特殊兒童對中國夢的理解,認真落實立德樹人。當適逢傳統紀念日或重大節日時,可以開展網上祭英烈、曬一曬“我與國旗合個影”“向祖國媽媽說句心里話”等活動,通過活動激發特殊兒童的愛國情感,使特殊兒童牢記歷史、致敬祖國,爭做新時代好少年。還可以引導特殊兒童建立班級網頁、班級論壇,展示班級風采,培養他們的集體主義精神和集體榮譽感,努力為班級建設爭光。或者利用假期開展網上讀書活動,觀看愛國主義教育影片、科教節目等,引導特殊兒童進行讀后感、觀后感的網絡分享,這樣既轉移了他們對游戲的依戀,又充實了假期生活,使特殊兒童的假期生活更健康、更有趣、更有意義。
總之,加強網絡環境下的德育工作,是特殊教育學校踐行立德樹人的一條重要渠道。特殊教育學校應創新工作方法,拓寬工作路徑,利用豐富的網絡德育資源立德樹人,培養特殊兒童網絡素養,引領特殊兒童健康成長,讓網絡為學校德育工作注入活力,使信息技術與學校立德樹人工作產生良性互動。
參考文獻:
[1]張劍.立德樹人[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實施手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7.
[3]劉海燕.中小學教師立德樹人教育行動指南[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責任編輯:黃大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