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正蓮
摘要:教學做合一思想是我國著名教育專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師要借助這一教學思想,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幫助學生深入了解知識形成過程,引導學生開展學習和探究,樹立學生良好的創新意識,實現學生全面發展。高中數學學科邏輯性強,知識內容較抽象,引入教學做合一思想,有助于學生清晰認識知識的形成過程,開展知識學習和探索活動,構建高效數學課堂。本文結合高中數學教學實例,提出幾點教學做合一思想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教學做合一 高中數學 應用策略
高中數學知識內容較為抽象,邏輯性比較強,學習難度比較大,相對于初中數學知識來說,其深度和廣度提升很多,在定理和公式的理解上有著較大的難度。教師應當轉變課堂教學觀念,借助教學做合一思想,引導學生主動思考,鼓勵學生動手操作,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熱情,促使學生探究知識形成過程、深入理解數學知識本質、樹立學生學習自信心,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一、積極打造創新天地,培養創新精神
隨著素質教育全面實施,各個學科越來越重視提升學生探究能力與創造力。高中數學教師需要結合學生性格特征、認知特點等情況,來打造全新課堂,并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直觀形象的方式為學生展示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增強學生知識應用能力,提升數學教學質量。例如,在“等比數列”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等比數列知識,感知等比數列知識形成過程,教師借助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電腦病毒的傳播過程,然后讓學生說一說電腦病毒是怎樣傳播的。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向學生發送“病毒”郵件,讓學生直觀感受電腦病毒的傳播過程,之后組織學生開展思考和討論。計算機是學生非常熟悉的事物,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得比較多,借助計算機來吸引學生注意力,可以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組織學生思考和討論:如果一臺計算機每一輪感染20臺計算機,假設被感染的計算機不重疊,那么病毒傳播過程感染計算機的數量組成什么樣的數列?在具體數列構建中,教師讓學生通過列表的方式,將每一項的數字寫出來,再對表格進行觀察,找出其中的規律;讓學生回憶等差數列的概念等知識,在對比中引入等比數列的知識內容,并結合等比數列在生活中的應用,對等比數列的概念和定義進行歸納。
二、基于生活展開探究,提高應用能力
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生活中隨處可見。因而高中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積極聯系現實生活,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基礎知識水平、心理情況、能力等開展教學,促使學生充分體驗和感悟數學學科特有的價值和魅力,從而積極投入數學學習當中。學生通過自身探究學習數學知識并認識數學知識變化規律,在體現教學做合一思想的同時提升教學效率。例如,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應用”教學中,教師可以聯系學生實際生活的實例開展學習和探究活動。教師向學生展示黃河大橋的圖片,設計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利用教材中的工具,設計測量橋身長度的方式。對于這一問題,學生要思考如何選擇合適的位置,畫出相應的圖形,構建數學模型。教師則要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和引導,組織學生構建相應的數學模型,借助三角形和正余弦定理知識,完成問題的思考和解答。在學生構建模型解題的基礎上,教師借助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解題過程,重點展示模型構建過程,讓學生了解構建模型的關鍵,選擇合適的點,形成相應的三角形。借助這樣的模型構建和解題過程,傳授學生模型構建方法,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活動,引導學生構建相應的模型,鼓勵學生歸納和總結。同時,教師引導學生畫出相應的圖形,結合問題中的條件,構建相應的三角形,選擇合適的定理知識,有效解決數學問題。在這樣的課堂活動中,結合生活中的問題和實例,開展思考和討論活動,加強學生思維鍛煉,提高學生知識應用能力。
三、借助引導式問題,開展主動學習
有心理學家曾指出,讓學生借助教師提供的部分材料和教科書主動發現問題并自主解答,不僅能成功解決問題,更能使學生掌握科學有效解決問題的方式。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借助引導式問題能調動學生自主能動性,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探究,并在此過程中動口、動腦、動手,探索知識的同時實現高效創造。高中數學知識內容較為復雜、抽象,有著很多的定義和定理,學習和理解難度較大。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引入教學做合一的思想,設計引導式課堂問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在課堂問題創設中,需要考慮學生學習情況,形象化展示抽象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例如,蘇教版高中數學必修一“對數函數”的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掌握對數函數的概念和性質,教師和學生共同復習函數和指數函數,結合指數函數的圖象和性質,設計相應的問題:在一般的函數中,對于其中的兩個變量,是否可以將y作為自變量,使得x成為y的函數?借助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做出相應的解答。在此基礎上,引出對數函數知識內容,引導學生思考對數函數和指數函數的關系。借助這樣的對比學習活動,幫助學生深入思考,加深其對知識的理解。在整個對比活動中,根據函數圖像繪制方式,在直角坐標系中畫出指數函數和對數函數的圖像,借助對圖像的觀察和分析,了解兩個函數之間的差異,從定義域、值域、周期性、對稱性等入手,了解對數函數和指數函數的異同點,更好地區別知識內容。有效設計啟發性問題,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活動,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四、開展動手操作活動,培養實踐能力
作為高中數學教師,應當注重開展課堂實踐活動,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在具體的課堂活動中,應當根據課堂教學內容,鼓勵學生動手操作,探究知識形成過程,加深學生知識學習的體驗。在整個操作活動中,學生將知識和操作有效結合,實現教學做合一,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實踐能力。例如,蘇教版高中數學必修二“空間幾何體”的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掌握立體幾何知識內容,教師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操作活動。在具體的活動中,教師讓學生準備相應的正方體,要求準備的正方體能夠進行切割。學生可以使用蘿卜或者土豆制作正方體。之后,教師讓學生使用小刀切割正方體,觀察切割出什么樣的形狀。通過動手操作,不同的學生可以切割出不同的形狀,如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和六邊形,但是切不出七邊形,借此讓學生思考其中的原因。在學生操作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不同的幾何體,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在這樣的課堂動手操作活動中,學生學習和理解新知識,提高動手實踐能力,培養綜合素質。
結語
隨著教育形勢的不斷發展,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無法適應教學需求,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作為高中數學教師,應當轉變教學觀念,借助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思想,促進教學做的有效結合,優化課堂活動設計,創新課堂教學方式,加強學生多方面能力培養,引導學生創新和探索,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實現學生學思結合,提高課堂活動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聰聰.“教學做合一”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2):34.
[2]孫駕云.“教學做合一”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華夏教師,2017(14):69.
[3]許九江.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應用教學做合一的方法[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9):74.
責任編輯: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