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凱
摘要:對于小學數學學科來說,它本身是一門邏輯能力相對較強的學科,在具體對數學學科進行學習的過程當中,學生必須要有效地調動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去對數學知識進行相應的探討。但是通過對目前小學數學教學現狀進行相應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其在具體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時缺乏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的綜合素養相對較低。為此,老師應當有效地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等方面進行相應的培養,確保學生的綜合素養能夠得到整體性的提升。在此基礎上,本文對其進行相應的探究與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培養
所謂邏輯思維能力,就是學生在具體對相關知識進行學習時能夠有效的去對數學知識進行相應的探討與思考,進而對數學知識進行自主性研究和分析。要想真正的掌握學習數學的技巧與技能,學生必須要具備強有力的邏輯思維能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更好地對數學知識進行相應的學習。為此,老師在積具體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時,也必須要對教學方案等方面進行相應的優化,讓學生能夠綜合性地去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形成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
1 邏輯思維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現實意義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當中明確提出,在具體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時,必須要有效地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等方面進行相應的培養。為此為了迎合國家教育部門所提出的相關規定,老師也必須要重視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在具體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時,通過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學生形成強有力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而更為有效地對數學知識進行相應的探索。
2 小學數學教學中常見的邏輯思維形式
2.1 演繹歸納
在具體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當中,通常可以看到許多的邏輯思維形式的教學手法,其中較為常見的有演繹歸納法。所謂演繹歸納法就是在具體對數學法則等知識進行學習的過程當中,通過推理歸納來讓學生掌握數學學習規律。比如在具體學習《乘法交換律》一課時,老師通過將兩個乘數的位置進行置換,進而讓學生掌握理解乘法交換律的理論依據。
2.2 分類比較
為了讓學生更為深刻地去理解數學知識中的相關含義,老師在具體對數學知識進行教學時,通常會采用分類比較的方法來讓學生具體掌握較為類似的數學知識與內容。通過對相似的數學知識點進行比較,能夠幫助學生形成具象思維,辨別數學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與不同之處,便于學生構建完整的數學學習體系。
2.3 綜合分析
所謂綜合分析的邏輯思維形式,就是通過將認知對象中的各個部分進行整體性的分析,再對其中的重點進行相應的研究,讓學生能夠對其認知對象進行整體性認識的同時,對其本質進行相應的分析與觀察。在此過程當中,學生能夠真正的認識到認知內容本身的思維特質,進而更為有效地對數學知識進行相應的學習。比如,在具體學習《加減法運算》一課時,老師可以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分組,將10個相同的正方體放入5個不同顏色的容器當中,進而讓學生去根據顏色的不同進行互動性的學習。
3 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有效對策
在上文當中我們具體對小學數學當中較為常見的一些邏輯思維形式進行了相應的分析,幫助他們進一步了解要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行培養的原因以及邏輯思維形式的具體內容。以下具體對如何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行相應的培養提出針對性的教學策略。
3.1 兼顧小學生語言表達的邏輯性, 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在小學階段,由于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還沒有得到完全培養,其數學綜合水平相對較弱。為此,必須要有效地對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相應的培養,讓學生對問題進行相應的探索與分析,進而在學習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對問題進行有效地解決。在此過程當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夠得到良好的培養。比如學生在具體對某一知識點進行學習時,老師就可以鼓勵學生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就此展開探討與分析,通過實踐與計算來分析該數學結論是否成立。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有效地帶動孩子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同時也有效地培養了孩子們的數學探究意識,使得孩子們能夠更好地去進行自主學習。除此之外,老師也必須要根據小學生的具體年齡特征等方面來對學生的語言邏輯進行相應的培養,確保學生能夠有目標地提出問題,并就該問題展開探討。
3.2 感性經驗與實際動手操作相結合
對于小學數學學科來說,它本身存在著一些相對抽象的數學概念,在具體對這些知識進行學習時,學生可能無法理解其具體概念。這時,老師就可以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引導,讓學生在自身感性體驗的基礎上去,通過實際操作鍛煉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孩子們通過親自動手實踐所學習的知識更加深刻,因此老師在講解相應的知識時可以讓孩子們在課前動手做出相應的模型,在課堂上再和孩子們一同進行學習。比如,在講解到《正方體, 長方體》時,老師就可以讓孩子們在課前通過預習相應的知識后,再進行正方體, 長方體的模型制作,在課堂上再與孩子們一同拿出自己的模型進行長方體,正方體的知識講授,孩子們在這種情況下,注意力可以全面集中于課堂學習當中,不易受外界的影響,并且在制作模 型的過程當中,學生需要動腦思考正方體和長方體是如何組成的,在進行思考時,思維能力得以提升。
3.3 精心設計課程, 選取適合的教學方法
在當今的教育背景下,老師必須要轉變自身的傳統教學思維和教學模式,進而更為有效的來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更進一步的去對數學知識進行相應的探討與學習。在進行課堂教學方案設計時,老師必須要對課本內容進行相應的挖掘,并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特征以及課堂教學目標來制定課程學習內容。比如,在講授《距離,速度與時間》的相關概念時,老師就可以以實際生活中的例子舉例說明。在選擇一些貼近生活的實際案例時,學生更樂于去對問題進行相應的分析與解決,同時在此過程當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應用能力也可以得到有效的發展。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具體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當中,必須要有效地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等方面進行相應的培養。只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相應的開發,學生在具體對數學知識進行學習時,才能夠更為快速地接受相關的數學知識與內容,進而提升學生自身的整體數學學習水平。老師在具體開展教學活動時也必須要對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創新,確保在課堂當中,能夠真正的以培養學生各方面的數學思維能力為根本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張好斯巴雅爾.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J].考試 周刊,2014(2):71.
[2] 樊有孝.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課程 教育研究,2015(5):143-144.
[3]周宣.試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