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斌 何蔓莉
摘要: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是旅游業發展的支撐,這對各院校旅游專業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旅游院校作為旅游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之一,如何有效結合校企合作共同培育值得探索,本文擬從教學目標、教師隊伍、合作力度、實習模式四個角度對此課題進行研究。
關鍵詞:校企合作;高職旅游專業;教學改革
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制內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職業教育的技能需求以及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在旅游領域,職業教育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已經無法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旅游需要。國家對此先后頒布了相關政策與文件對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指明了新的方向。“校企合作”是指高職院校為了更好地符合社會以及經濟市場的發展需要,將企業的需求與院校的培養緊密結合,并利用企業的設備與技術和院校的教學資源、人才資源相結合,形成有效資源共享的培養手段。高職院校旅游專業教學的長期良性循環發展,教學改革是核心問題。緊密結合校企合作的是實現高技能、高水平專業人才培養的有力途徑,更是提升高職院校專業突破的關鍵環節。校企合作是目前高職院校培養專業人才的有效方式,在聯合培養的模式下,能夠有效提高人才的利用率,更高水準的達成培養目標。
一、構建“能力培養為主”的教學目標
高職院校根據學校的發展目標與特色,可以在區域內與優秀的企業展開合作,立足具體項目,以能力培養為主要內容來制定旅游專業的教學體系,構建科學合理的學習內容,形成理論與實踐的共同發展。
如在培養學生扎實的專業知識的同時有意識加強學生的發現問題能力、處理突發狀況能力、語言能力、交際能力、抗壓受挫能力等等;如利用相關信息技術,與企業合作溝通,創設虛擬的教學課堂,打造導游、客房、酒店、景點等各類實地情境;如組織學生到企業進行現場觀摩、教學,在直觀的調查學習中理解企業的概念,對崗位要求形成初步認知;如企業舉辦各類技能大賽、創意大賽、鼓勵學生挑戰自我的同時發掘優秀的學生。
二、打造“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隊伍
高職院校旅游專業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擔任著多重角色,他們是操作者、示范者,同時也有可能是考評者、建議者。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決定了教學的成效。旅游專業更多屬于實踐類課程,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職院校通過充分發揮辦學特色以及院校影響力,通過吸引優秀的企業人才共建師資隊伍,形成合理的師資結構,激勵校企之間的人才流動,完善培養機制。鼓勵教師高定位自身的職業發展路徑,成為“雙師型”教師。
如企業高管人員可以在企業內部明確課堂的意義,鼓勵主動擔任院校的授課任務,在學校“培養徒弟”,為企業的發展注入新動力;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多結合企業實踐崗位提升個人的實踐操作能力,在實踐課題中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與研究水平,在實踐經驗中更新知識。
三、形成“深層次交流”的合作力度
高職院校與企業的合作需要兼顧企業的長遠發展以及院校的育人目標,這需要雙方能夠在自身的特點上形成資源的互補與融合,盡可能地發掘優勢,形成良性發展。校企合作的有效形成需要院校與企業的溝通與交流,建立在雙方的現狀了解以及共同未來規劃基礎上。
如高職院校在合作的過程中應當做好前期調研與準備工作,在實習合作之前做好培訓動員工作,定期與企業指導老師有效溝通,多方面反饋、接收學生信息,促進合作的深度模式;如高校通過不同類型的渠道,吸引優秀的企業與專家進入校園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如展開多樣的校企合作模式,與校方共同制定培養標準,直接完成畢業優秀人才的吸收;如成立校企合作理事會,制定管理機制與制度,保障合作的長期展開。
四、推行“進階式成長”的實習模式
實習是學生提前接觸職場的最佳機會,是將在校的理論知識轉化成應用實踐的過程,校企合作為高職院校旅游專業的學生培養提供了非常難得的實習機會,通過實習、見習、實訓等各類項目能更好地完成人才培養。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實習,在時間上占據一定的優勢,可以形成“進階式”循序漸進的模式展開。
如企業與職業院校可以通過“雙選”來確定實習人員,以3至6個月為周期,采用輪崗式模式來進行實習,在與企業的互相了解與雙方認可的過程中,形成有效溝通,對于雙方都較為滿意的同學,可以簽訂聘用合同,從而保證學生專業成長的同時,節約企業招聘成本,在進階式的實習模式中實現院校培養目標與企業的雙贏。
五、結語
高職教學秉承著“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對于旅游專業學生來說,就是要培養具有現代旅游意識、豐富專業知識、受到旅游管理與旅游相關實操訓練、能夠運用專業理論分析并解決相關實際問題的專業型人才。校企合作的大背景,為高職旅游專業學生的培養、課程的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高麗紅.校企合作構建高職旅游專業實踐教學[J].教育與職業,2014(26):167-168.
[2]陳靜,王麗華.高職旅游專業校企合作動力機制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1(07):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