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而言,如何突破傳統教育觀念的桎梏,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是教學改革的關鍵點。現結合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模塊的目標要求,以小學生的成長特性為著力點,針對打造個性化課堂的策略展開探討,以期提升作文教學指導的針對性,促進學生寫作素養的快速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個性化發展
一、 引言
作文向來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模塊,而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鍛煉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創造能力的啟蒙時期。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模式對于學生寫作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具有直接的影響。新課標對于語文作文教學活動做出了指向性要求,強調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觀察事物積累素材的意識以及抒發真情實感的能力。在此背景之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改革創新方興未艾,個性化教學模式則是其中具有鮮明代表性的現代教學模式,成為打破傳統教學瓶頸,構建高效作文課堂的重要突破口。
二、 小學語文作文個性化教學的重要意義
小學語文作文個性化教學呈現主體性、創新性、體驗性與真實性的特點,是教學改革的有力舉措,對教與學產生積極的影響。第一,從學生角度而言,在個性化教學模式之下,小學語文作文不再是各種寫作套路的堆積,而是極具創造性的情感作品。使學生擺脫了各種模式化的框架限制,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彰顯自身個性與優勢,創作出具有自我獨特風格的作文,自由表達內心情感與觀點。有助于增強寫作的趣味性,削弱學生對于作文教學的畏懼心理,實現由懼寫到樂寫的心態轉變,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第二,從教師角度而言,小學語文作文個性化教學是立足學生的個人特色,采取多元化的途徑實現教育目標的引導過程,是一種以個體需求為著力點的教學形式。一方面有效提升了課堂教學的精準性,使每一位學生均能夠受益于教師的指導,獲得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改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低效問題。另一方面提升了課堂教學的靈活性,賦予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活動更多可能性,有助于開闊教師的教學思維,為學生帶來全新的課堂體驗,營造趣味性與人文性的課堂氛圍,增強作文教學吸引力。綜上所述,個性化教學模式能夠使教與學之間的關系趨于平衡狀態,實現教學相長。
三、 個性化視角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作文命題刻板化,寫作維度狹窄
命題是寫作的起始環節,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思維角度以及創作方向,但是目前小學語文作文命題存在刻板化的問題,寫作訓練的維度較為狹窄。第一,命題盲目追求標新立異而脫離生活實際。對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而言,立足時代發展趨勢選擇新穎的命題本無可厚非,但是一些教師卻存在用力過猛的問題,命題角度過于刁鉆生僻,而小學生欠缺相應的生活閱歷及知識積累,這就導致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出現無話可說,甚至胡編亂造等不良現象,不僅不能夠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反而形成反教育效果,放大了學生對于作文的畏懼心理。第二,命題框架限制明顯,忽視學生興趣。受到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教師在命題時展現出較強的主觀性,以自我意志為主導,低估了學生的能力和素養。對于作文命題的干預過多,把控過強,削弱了學生的自主選擇權,使學生難以充分展現自我優勢。此外,強制性的命題方式極易使學生形成以教師為導向的寫作意識,將教師喜好作為創作方向的選擇依據,影響學生作文內容的真實性與多樣性,不僅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而且削弱了學生的創作欲望。
(二)作文指導程式化,寫作能力薄弱
小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教師的正確引導尤為關鍵,但是現階段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式存在明顯的局限性。第一,單純的以知識為導向,過于強調寫作技巧的滲透而忽視了學生能力以及興趣的培養。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方式以講練式為主,采用技巧解析、要求說明、作文寫作、教師評閱的固化流程,其中技巧解析所占課時比例較重。而語文作文是學生綜合能力的直觀反映,并不僅限于寫作知識與技巧,而是依賴于學生自身文化知識的積累以及對知識的加工整合與有效輸出的能力,單一的教學指導方式顯然適應力不強,教學低效現象普遍存在。此外,千篇一律的課堂教學設計使學生對于作文教學缺乏期待感,難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之中。第二,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統一性有余而針對性不足。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師將統一的教學內容,同樣的教學方法無差別的教學模式視為教育公平,將教學注意力集中在共性教學目標的達成方面,而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對于擁有不同寫作能力層次的學生而言,教師的指導存在過猶不及的問題,難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影響學生寫作能力的發展。
(三)作文評價單一化,寫作個性受限
教學評價是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既是對教學成效的總結,又是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指導,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評價并未受到足夠的重視,評價體系不夠合理,影響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具體而言,其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第一,教學評價標準單一化。雖然新課程改革由來已久,但是分數至上的教育觀念并未完全根除。教師在評價學生的作文時,以能否獲得高分作為主要的評價依據,這就將學生的寫作思維限制在特定規則范圍內,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寫作個性,所創作出的作文千人一面,缺乏吸引力。第二,教學評價方式單一化。教師一對一單向評閱是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最為普遍的評價方式,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參與感不強。一方面,單向評閱使作文評價難以對學生形成直擊心靈的觸動,另一方面,一對一的評價方式并未實現師生以及學生之間多維度的交流互動,不利于學生寫作視角的拓展以及讀者思維的形成與發展。第三,教學評價內容單一化。教師通常以簡單的優、良、中、差作為對學生作文的評價,并未對學生提出中肯的優化建議,評價內容欠缺針對性,使學生并不能夠準確地了解自身的優勢及不足。此種評價內容設置不僅影響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而且削弱了學生的寫作成就感,不利于學生寫作興趣的長久保持。
四、 小學語文作文個性化教學的實踐策略
(一)立足生活實際實施個性化寫作命題
命題方式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作文教學后續活動的順利實施,在素質教育視域之下,強調寫作應立足于生活實際。因此,教師在命題時應更多地關注日常生活,喚醒學生的潛在生活認知,激發對于生活事物的感悟,并引導學生以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形成有真情實感的作文內容。以《推薦一個好地方》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采取學生自主命題的教學方式,作為個性化寫作的開端。首先,在課前導入環節,教師提出交流探討的問題,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去過很多地方,那有沒有哪些地方讓你流連忘返?為學生預留充足的交流空間,分享自己的真實經歷,借此激活學生的潛在生活記憶。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追問,假如讓你以作文的形式推薦一個地方,你會怎樣選擇,為什么?以指向性問題,引導學生確定作文命題方向,幫助學生理清寫作思路。其次,教師引導學生圍繞寫作主題中的“好”字展開探討,帶領學生梳理應該從哪些角度說明一個地方的“好”,可以是美好的景物,也可以是愉悅的心情又或是難忘的經歷……通過深入分析幫助學生進一步準確拿捏作文的切入角度,使學生對于寫作建立更為清晰的認知。最后,引導學生將寫作方向與切入角度進行整合,并充分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自主擬定作文題目。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通過分析梳理而確定作文題目,給予學生更多自主選擇權,有助于弱化學生對寫作的抵觸情緒,以積極的心態完成作文,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達到樂于寫作、享受寫作。
(二)堅持因材施教落實個性化寫作指導
科學合理的寫作指導方法,既是實現個性化教學的關鍵,也是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堅持因材施教的教學觀念,實施個性化的寫作指導。以《我的“自畫像”》教學為例,此單元的重難點是能夠準確生動地描寫外貌特征,反映不同的性格特點,并從寫作過程中獲得全新的自我認知,充分地展現自我個性。對于小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認知難度,需要教師提供循序漸進的引導。首先,在新課講解之前,教師要進行科學嚴謹的學情分析,明確不同學生的寫作優勢與障礙。例如,有的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較強,作文構架較為完整,但是語言積累不足,表達內容欠缺豐富性與流暢性。又如有的學生語文知識較為薄弱,存在寫作方向拿捏不準、用詞不當等問題。教師通過學情分析,準確掌握學生的認知起點及教學需求,便于后續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其次,教師針對學生所存在的共性與個性問題,采取具有啟發性與針對性的教學指導活動,幫助學生答疑解惑,搭建寫作思路。針對共性問題,教師以寓教于樂的方式幫助學生逐個突破寫作瓶頸。例如,運用猜謎語游戲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快速捕捉自我特點,收集寫作有效信息。又如借助思維導圖梳理寫作思路,歸納寫作素材。針對個性問題,教師采取針對性輔導的方式。例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設置答疑環節,為學生提供一對一或一對多的幫扶。又或是在課后采取在線答疑的方式幫助學生解決難題,消除困擾。又如,教師充分發揮同伴之間的互助作用,以組內異質的原則構建學習小組,為學生提供相互交流學習的平臺,實現優勢互補。通過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真正將因材施教落到實處。
(三)尊重多元表達采取個性化寫作評價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評價占據承上啟下的關鍵地位,有效的教學評價既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尊重,又是后續寫作活動的開端,教師應予以足夠的重視。而多元化作文評價是啟發學生個性化表達的有效途徑。因此,教師立足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創新作文評價方式,以幫助學生樹立寫作自信,實現個性化發展。以《二十年后的家鄉》教學為例,此單元寫作主題對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情感表達能力以及事物刻畫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教師應借助教學評價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促進寫作能力的提升。首先,制定全面多元的評價標準。涵蓋寫作態度與情感、寫作方法與技能以及寫作結果多個緯度,展開客觀的評價。例如,寫作主題是否符合想象習作要求、結構是否完整、表達是否流暢等知識角度評價;寫作是否經過反復斟酌、是否展現真情實感;想象力是否豐富、思考角度是否新穎細膩等個性創作角度等等,并以分數明確各個評價維度的等級標準。通過提升評價標準的層次性,既幫助學生掌握共性寫作技能,又實現寫作個性的釋放。其次,采取學生互評互改的評價方式,擴大評價主體。
五、 結語
總而言之,個性化教學符合新課改的教育要求,是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未來發展方向。因此,教師應將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落到實處,深入分析學生的認知需求,并探索相契合的寫作教學方式,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真正受益者。
參考文獻:
[1]楊曉梅.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實現個性化作文的對策研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1(1):8-9.
[2]李秀娟.淺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創新方法[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2):3-4.
[3]錢麗娜.小學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9):256.
[4]王勇忠.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文指導方法的創新實踐[J].學周刊,2020(9):77-78.
作者簡介:王彩玲,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梅嶺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