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高年級教學與中低年級教學有很大不同。它與通常的實踐課也非常不同,這些課程對加強大腦知識的記憶有很大的作用。高年級數學教學不能簡單地復習學過的知識點,漫無目的地問很多問題,而是要培養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以學生為核心,讓他們能夠更自主地自我反省和學習。文章主要研究如何提高高年級學生數學學習的自我檢視能力。
關鍵詞:自我檢視;小學數學;教學研究;方法策略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現有知識和經驗,建立數學教學活動。教師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他們提供充分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協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課程標準在《解題》中明確規定:數學教學必須讓學生形成初步的評價和檢視意識。可見,“檢視”不僅是學生的一種學習方法,也是學生學習數學所必須具備的數學思維和數學能力。
小學數學學習是學生數學學習的主要階段,也是學生提高數學思維和素養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如果學生在這方面的習慣得到很好的培養,可以為學生的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為學生未來的成長注入活力。但是在今天的教學中,很多教師忽視了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甚至很多老師都沒有“督查意識”,導致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缺乏有效的學習策略。結合個人教學實踐和《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檢視能力。
一、 自我檢視的重要意義
所謂“檢視教學”,也可以稱為“檢視教學實踐”,是對教學經驗的總結和升華,是對實證問題的一種思考方式。主觀教學要求教師檢討自己的一套教學目標、教材呈現、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效果檢測。教學評審的最終目標是提高教學的及時性,而沒有檢查的經驗是有限的經驗,充其量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可見,教學評價對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具有重要意義。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而言,數學知識的抽象特征和小學生意識的缺乏,決定了小學數學教學是一個不斷優化、反復調整的過程。小學數學作為“復習教學”的主要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小學數學教師進行檢視,包括對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效果的反思等;二是教師引導學生檢視,包括學習內容、學習態度等。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非常重要。首先,大多數教師以復習或練習的形式教授數學知識。學生完成練習后,教師根據練習情況進行檢查。這種情況下,數學課堂很可能演變為實踐課和練習講解課,教學效果不高。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然后不斷探索學習,不斷反省。在這種情況下,將調動課堂教學環境,更有利于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其次,培養自省能力是使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因素。小學生畢竟還小,所有的思維能力都處于相對早期的階段。小學數學教師不僅要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還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習意識。通過將自我反思發展納入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和自主學習。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將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將進一步有助于他們未來的發展。
二、 小學生數學自我檢視中出現的問題
將小學數學檢視能力的培養與高水平數學教學相結合,可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但目前教師對如何培養學生檢視能力還存在不少問題,表現在教師本身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更多的教師喜歡采用題海的戰術。許多教師受傳統教學方法的影響,普遍認為需要不斷的練習來幫助學生加深記憶,從而更好地整合學生的數學知識。在這種情況下,老師習慣性地采用問題策略,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主動性,高年級數學的教學效果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二是教師不重視培養學生的檢視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檢能力,引導他們進行自檢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仍有許多教師尚未擺脫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認為數學教學只是知識點的講授和復習。在這種教學理念的影響下,學生檢視能力的培養并未受到重視。學生很難養成良好的檢視習慣,課堂教學質量受到影響。三是師資培養方式存在問題。雖然部分教師對培養學生自我反省能力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教師對自我反省能力的認識仍是膚淺的。教學反思往往流于形式和表面,難以充分發揮其作用。
三、 小學生數學學習中自我檢視能力培養策略
(一)加強課堂引導教學,激發學生檢視意識
“師者,傳道解惑也”,課堂教學是一種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的活動。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示范作用,讓學生知道什么是“檢視”,如何“檢視”。例如,在教授具有一定難度的“簡便運算”時,首先計劃讓學生弄清楚如何輕松地進行運算,學生經過思考肯定會發現各種不同的方法。在這個時候,我們并不急于對學生的方法作出肯定或否定。我們可以讓學生在黑板上展示他們的想法。所呈現的結果可能是正確的,或者學生可能會犯錯誤。在這一點上,我們讓學生觀察、總結和檢視。如果一切順利,讓學生思考誰更簡便。如果有對錯,讓學生判斷誰對誰錯,并檢查原因,哪里錯了,為什么是錯的等。我們可以讓學生自我反省自己的問題,了解自己的問題,也可以讓其他學生補充和發現自己的問題。如果我們能一直堅持這種做法,清楚地告訴學生這是檢查和自我檢查,學生在一段時間后就會有檢查意識,在面對問題或學習數學時也會更加重視檢查。
(二)注重生本教育原則,鍛煉自主學習意識
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必須尊重學生主體的地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必須注意養成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自主”可以是讓學生自主學習,因為教學不可能是全面的,為了尊重學生的個體需求,學生必須能夠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要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體現,積極探索和檢視。
課堂教學要讓學生有檢視意識,那么就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檢查能力。在自學過程中,讓學生進一步檢驗,體驗檢視的有效性和價值。比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類題目,叫做“求陰影部分的面積”。這類題的陰影部分通常是不規則的,不能用常見幾何圖形的面積公式計算。對于這樣的問題,我們可以讓學生自由發揮,自我檢討,如何做對,如何簡便,如何做到與眾不同,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由去做,并讓學生在這樣做后主動反思和做出自我評價。這樣,學生不僅可以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自省能力。
再例如,在進行六年級上冊“一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章節教學過程中,某些學生由于缺乏一定的空間意識,對于長方體或者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方式和體積公式極易混淆。為此,教師在課上通過向學生展示真實的長方體、正方體模型,讓學生自主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和體積的概念,從而自主歸納出相應的公式。利用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能幫助學生快速掌握本章節知識內容,直觀地向學生展示抽象的數學重點知識內容,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提高學生問題意識,增強檢視教學價值
檢視顧名思義就是反復思考。你在想什么?對于學習數學的過程來說,一定是思考的問題。因此,學生要想自省,首先要學會問自己問題。自我提問一定要能夠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否則就是浪費時間和精力,也沒有創造出有價值的東西。問題意識和問題能力的培養也是數學教學中最重要的難點,也是我們在數學教學中需要花費精力去培養的,而這與培養學生的檢視能力也息息相關。
在培養問題意識方面,可以引導學生從簡單到復雜,學會多問“為什么”,這是問題意識的出發點。教師必須深入挖掘并學會發現主要問題在哪里。重要的是學生能夠關注重要問題并提出問題,這樣教師的問題才有效,檢查才有價值。在教學中,教師要經常引導學生進行提問,在這樣的漫長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會習慣成自然,自省會從意識轉變為習慣,學生也會積極檢查,有意識地練習檢查策略。
(四)擴展學生知識范圍,培養學生檢視能力
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和知識相對有限。因此,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授中,教師應培養學生的檢視能力,要充分了解小學生的行為發展規律。教師在幫助學生拓展知識的同時,可以將學生生活化的家庭內容引入高段數學教學過程中,既可以消除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無知和排斥感,又可以創造生活導向的環境。針對學生的情況,它能夠以簡單、直接的方式將抽象復雜的知識點展現出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也保證了數學教育的有效性。
例如,在“扇形統計圖”一課中,為了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應用性,教師可以使用真實世界的例子作為教學材料,為學生設計相應的探索性項目,如統計“班里同學最喜歡的體育運動項目情況”。一旦要解決這個問題,要先獨立思考,找到問題的切入點,收集和分析數據,最后利用對統計圖的知識來完成任務。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可能會面臨各式各樣的挑戰,必須通過不斷地思考來解決這些挑戰。久而久之,學生的自我反省能力也能得到有效的鍛煉和提高。
(五)遵循因材施教原則,注重學生個性差異
小學數學教師倘若希望在高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鍛煉和提高學生的檢視能力,還應該更加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引導學生不斷發現自己的問題,分解重點難點,檢查遺漏并彌補弱點。此外,教師在發展學生數學能力的同時,還要注意結合學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堅持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原則,幫助學生更好地建立數學知識體系。
(六)加強錯題資源挖掘,提高自我檢視效率
小學數學教師若想切實提高學生的自我檢視能力,還應注意在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尋找錯題資源,引導學生根據錯題分析自己的不足,提高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檢視能力。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準備錯誤的試卷,從錯誤的試卷中提取習慣性出錯的問題,然后仔細分析出錯原因,記錄未知知識點,獲取正確答案。然后教師收集學生的錯題,并根據學生的反饋選擇時間集中解說。這樣,數學教學工作更加具體,學生的檢視能力也能得到有效的鍛煉和提高。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以五年級上冊“二多邊形的面積”這一章節教學內容為例,教師可以首先依據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為學生安排試卷檢測,根據學生前期錯題內容出題,將學生易錯的習題進行變換,并將其整合為一張試卷。在安排學生進行測試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測試結果檢驗學生是否對知識點完全“吃透”,倘若仍有錯誤現象,教師則根據個別學生出現的問題著重進行指導和幫助。利用這種方式能夠幫助教師的教學工作更具針對性,學生也能夠根據自己的錯題找到自身數學學習的薄弱之處,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總之,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檢意識非常重要,也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因此,教師應更加重視學生自我反思能力的培養,將學生自我反思能力的培養與高年級數學教學有效結合,注重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注重個體差異,重視教育資源,切實保證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張莉.試析小學生數學反思能力培養對策探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1(2):120-121.
[2]何麗燕.小學數學培養學生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思能力的教學途徑[J].考試周刊,2021(40):81-82.
[3]王蔣娟.借助“錯題”培養小學生數學自我反思的習慣研究[J].新課程導學,2021(8):37-38.
[4]張越.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反思習慣的培養[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1(4):106.
作者簡介:
夏夢月,江蘇省蘇州市,蘇州高新區通安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