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霞
【摘要】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融入傳統文化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情感,還能增強學生對文化的敏感性,使他們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自覺抵制消極文化,抵御不良文化的侵擾。本文簡述夯實基礎、靈活滲透漢字文化,拓展閱讀、巧妙引用蒙學讀物,品味經典、體會古典詩詞之美等語文教學策略,為教師在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提供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傳統文化;教學策略
小學語文課本的內容多是不同書籍的精華部分,這些精華部分蘊含著深厚的傳統文化。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培育小學生理解傳統文化的能力,利用傳統文化培育小學生的人文素養。
一、夯實基礎,靈活滲透漢字文化
文字是文化的象征,蘊含著古人的智慧,聯系著古代與現代社會。小學語文教材遵循小學生的學習規律進行編寫,低年段的語文課本以漢字教學為主,教師可以在這一階段滲透傳統文化知識,引導學生通過傳統文化學習、記憶漢字,要掌握漢字的形、音,理解漢字背后的文化底蘊。
比如,《天地人》一課包含的漢字非常簡單,許多學生在學習本課前已經了解“你、我、他”等漢字的寫法及讀音,但并未掌握這些漢字背后的文化寓意。教師可結合老子對“天、地、人”的解讀講解“你、我、他”這組漢字。老子的“四大”思想包含著對宇宙中不同事物關系的闡述,是中華文化價值觀的一種表現形式。教師還可以結合現代社會的價值觀闡述這組文字,如將“你、我、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聯系起來,闡述自由、平等與和諧對“你、我、他”的指導作用。為強化教學效果,本課可以通過“三字經”的形式呈現出來,更增添幾分文化韻味。
二、拓展閱讀,巧妙引用蒙學讀物
蒙學讀物具有朗朗上口的特征,也因此受到小學生的喜愛。各類古代蒙學讀物中反映著古人的嚴謹精神、處世哲學與人文習俗,對小學生的現實生活有著指導意義。著名的蒙學讀物包括《千家詩》《三字經》等,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將這些內容與課本文章融會貫通起來,發揮課內外文章的綜合作用,助力培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例如,講解《對韻歌》時,教師可以節選部分《三字經》與《對韻歌》的內容進行輔助教學。語文課本的“語文園地”模塊中包含著《孟子》《論語》的內容,教師講解這些內容時應要求學生熟記并積累重要知識,從簡單的蒙學讀物出發,初步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千字文》對小學生來說,在理解方面難度較大,因此,教師可以將《千字文》和“遨游漢字王國”部分的書法作品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學生在欣賞不同書法家作品的過程中誦讀《千字文》,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傳統文化浸染并建立起文化自信。
三、品讀經典,體會古典詩詞之美
古詩詞的文學價值不可計量,古詩詞中蘊含的人文精神應當得到傳承。強化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詞的誦讀與學習,有助于培育小學生積極的人生觀,并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對課本古詩詞進行歸類,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一類題材的故事了解古人的文化。
例如,可以以送別文化為主題,引導學生閱讀《贈汪倫》《送友人》等故事,要求學生總結出這些故事中富有“送別”意味的意象,并談一談古人表達送別情緒的方式。小學生總結歸納能力較弱,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總結,鍛煉他們總結歸納與舉一反三的本領。再如,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關于傳統節日的古詩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談一談自己在重陽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的活動,然后結合古詩的描述,說一說古人和現代人在過節方式上的不同。這種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更有助于學生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并感受古今文化的內在聯系,從而自覺承擔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課本中那些具有人文性的素材,可以對學生起到感染作用,在無形中塑造小學生的價值觀。小學語文教師應發揮語文學科的獨有優勢,利用傳統文化感染學生,滋潤學生的心靈,讓傳統文化的種子在小學生心中逐漸生根發芽,讓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并推動語文教學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葉義霞.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傳統文化內容的教學[J].讀與寫,2021,18(17):105.
[2]薛梅. 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滲入傳統文化[J].科學咨詢,2021(20):254-255.
[3]程翠萍. 傳承傳統文化——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J].讀與寫,2021,18(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