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玉曉
摘要:青年大學生是未來國家建設的支柱力量,職業價值觀直接影響著青年大學生的職業選擇和職業態度,繼而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引導青年大學生樹立符合國家需要和時代發展需求的職業價值觀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入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涵育青年大學生職業價值觀;以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凝聚青年大學生的工作干勁;以新時代公民職業道德建設為抓手優化青年大學生就業環境;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為主渠道引領青年大學生做出合理的職業選擇。
關鍵詞:青年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
青年大學生是即將進入勞動力市場的人才主力軍,關系著國家各項事業的順利推進和長遠發展。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職業價值觀作為個人處理職業問題總的看法和取向,對于個人的職業選擇起決定性作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時代,新的社會環境催生出新的社會思潮、新的價值取向。青年大學生職業價值取向是腳踏實地、心存高遠志向,還是急功近利、義利觀念顛倒,將對國家發展與民族振興產生深刻影響。因此,必須加強對新時代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引領,引導其形成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國家社會發展需要的正確價值取向,才能促進國家事業的長遠發展。
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涵育青年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與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相契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承接,凝聚著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價值共識。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我國社會思潮中發揮著主導和引領的作用。當前,在世界范圍內,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價值觀多元化發展,思想意識多種多樣。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引領作用,依此形成正確的共同價值追求,對于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推動黨和人民各項事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首先,持續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采用靈活的形式、方法向大學生宣傳,使其了解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涵、理論基礎、現實根源。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和網絡媒介的作用。主流輿論媒介要發揮傳播責任,充分挖掘接地氣的現實案例,做好宣傳工作。善于運用網絡手段,形成良好輿論氛圍,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在網絡宣傳的方方面面,同時也要加強對網絡秩序的監管,打擊遏制不良信息、謠言信息的傳播。可以通過微視頻、抖音、快手等大學生喜聞樂道、易于接受的創新宣傳方式,讓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熏陶。其次,充分發揮精神文化產品育人涵化功能。文化對人的價值觀的形成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優秀文化充滿正能量、催人奮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相關文化產品和文化活動之中,傳遞健康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宣傳培育效果。需要加大文化產品和文化活動宣傳力度,積極開展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產品展示活動,特別是展播有利于引導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職業價值觀的文化產品。通過積極宣傳和文化育人,增進新時代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認同,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核心引領作用。
二、以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凝聚青年大學生的工作干勁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對新時代大學生成長成才發揮著重要的引領作用。因此,要把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融入到新時代大學生職業價值觀引導工作之中,使其成為新時代大學生樹立科學職業理想和推動職業發展的內在動力。培育引導工作的核心在于激發民族認同感,培育愛國意識。愛國情懷和民族認同感是中華民族能夠歷經五千年而延續至今,不斷發展壯大的根本原因,是激發全體民族成員為國家建設和民族發展而努力的深厚內在動力。深入培育新時代大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認同感,可以促使青年大學生自覺地將個人發展和民族進步緊密結合起來,形成科學的職業理想,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的工作要求。這就需要我們利用好多種途徑進行潛移默化的宣傳教育:可以通過媒體和網絡媒介,積極宣傳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時期形成的不怕艱險、勇于為革命獻身的無私奉獻精神。同時,也要利用好教育基地載體,通過積極建設和開放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開展紅色教育和國防教育,激發新時代大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精神。另外,重大節日、紀念日也是宣傳教育的好契機,應該充分挖掘傳統節日和現代節日資源,通過組織開展節日紀念慶祝活動,激發新時代大學生的家國情懷。
三、以新時代公民職業道德建設為抓手優化青年大學生就業環境
公民職業道德建設作為黨和政府促進社會就業環境和諧穩定的重要舉措,對于青年大學生盡快適應社會、回報社會有著重要意義。首先,要弘揚優秀傳統職業道德文化。中華傳統美德源遠流長,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優秀道德資源。我們要以中華傳統美德為基礎,充分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傳統美德中有關職業道德的內容,如集體主義、自強不息、誠實守信等。在時代背景下,豐富其內涵創新,突出其時代價值,發揮職業道德引領的基礎性作用。其次,要堅持以制度建設保障職業道德建設。除了重視文化軟環境建設以外,法律制度的強制約束作用也不可忽視。任何違反職業道德的行為都應受到相應的懲罰或制裁,使法治的強力監督功能得以充分發揮。因此,加強對新時代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引領,必須堅持以相關法律法規為依據,發揮法制的監督和保障作用,加以道德教育的輔助手段,提升職業道德認知,形成道德自覺。
四、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為主渠道引領青年大學生做出合理的職業選擇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質量對大學生擇業觀引導至關重要,其關鍵在于引導大學生正確處理國家、社會和個人之間的關系。高校要通過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幫助大學生用發展的、辯證的觀點和方法去認識和處理職業選擇,要以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實現作為職業選擇的主要標準,把個人的職業選擇行為同國家、社會的長遠發展相結合,把個人所學的知識與技能用于國家、社會所需要的地方。在職業精神培育方面,要幫助大學生增強奉獻意識、大局意識、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在奉獻中踐行愛國主義,實現人生價值。針對新時代青年學大生擇業時的迷茫狀況和存在的問題,要加強大學生擇業、就業政策及法律法規的教育,引導大學生了解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現狀以及就業市場總體需求,促使其根據國家發展規劃和自身情況對擇業方向進行規劃、調整。同時,通過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增強青年大學生職業法治意識,維護自身就業權益。
參考文獻:
[1]丁剛,李琿.大學生斜杠式多職業發展的理念、難點與路徑探析[J].中國大學生就業,2020(05):41-48.
[2]駱立麗.當代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探析[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25(01):29-32.
課題項目:本文系2021年日照市人文社會科學立項課題“合理引導職業價值觀 促進青年學生順利就業研究”(2021063號)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