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鴻
摘 要:本文在分析新冠疫情對旅游業(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景區、餐飲)影響的基礎上,指出了后疫情時代旅游市場出現的新特點,然后從旅游目的地安全形象塑造、旅游社自救、提升旅游產品科技含量、完善旅游服務設施等方面進行闡述應對策略。
關鍵詞:新冠疫情;旅游業;應對策略
一、疫情對中國旅游業的持續影響
(一)2021年前三季度中國旅游業發展概況
疫情雖然發生快2年了,但疫情對旅游業的影響從來沒有停止過。旅游業在重重困難中緩慢復蘇。根據國內旅游抽樣調查結果,2021年前三季度,國內旅游總人次26.89億,比上年同期增長39.1%。(恢復到2019年同期的58.5%。)分季度看,一季度國內旅游人次10.24億,同比增長247.1%;二季度國內旅游總人次8.47億,同比增長33.0%;三季度國內旅游總人次8.18億,同比下降18.3%。國內旅游收入(旅游總消費)2.3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3.5%。(恢復到2019年同期的54.4%。)。旅游業的恢復和發展比原先預想要困難的多。
(二)疫情對旅游供給的影響
1.對旅行社的影響
(1)對國際旅行社的影響。截止到目前,國家還沒有開放出境旅游業務,因此以出入境為主要業務的國際旅行社受疫情的影響最大,正面臨著生死考驗。根據抽樣調查,有近七八成的旅游企業2020年處于虧損狀態。其中一個典型的案例,眾信旅游,2010年到2019年累計實現凈利潤不到12億元,而2020年虧損13億元。
(2)對國內旅行社的影響。短期內,新冠疫情對國內旅游業務有較大的影響。首先,旅行社經濟損失比較嚴重,旅游人才流失嚴重。其次,旅游業的恢復沒有像工業和外貿行業那么迅猛,旅游社從事旅游業務所獲得的旅游收入沒有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因此資金方面的壓力比較大,資金鏈面臨著斷裂的風險。而國內時不時發生的聚集性疫情,對疫情爆發地的旅游業造成很嚴重的影響,當地旅游業一段時間內陷入停擺中。
2.對原有旅游產品的影響。受新冠疫情的影響以及旅游者旅游需求方面新的變化,原有的大眾性旅游產品和線路旅游產品,既不能充分保障旅游者人身安全,又不能滿足日益多元化的旅游需求,因此會逐漸被旅游市場所淘汰。旅游市場倒逼旅游業進行升級換代,新的個性化旅游產品將會取而代之。
3.對旅游交通的影響。大規模疫情結束后,我國防疫形勢有了極大的改善,旅游者的旅游習慣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他們在出游的同時更加注重安全和健康問題,盡量避免人群扎堆和接觸。
4.對旅游景區的影響。疫情造成了旅游景區直接經濟損失和間接成本損失。疫情防控的常態化,將加大旅游景區的間接成本,收入減少但支出不減的這種情況讓旅游景區的經濟壓力大增,而反復發生的疫情,對發生疫情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景區的潛在發展產生較大影響,對旅游業的生態系統(飯店業、旅游交通業、餐飲、購物、娛樂)造成嚴重的不良后果。
5.對旅游餐飲的影響。大規模疫情結束后,旅游者比較關注餐飲企業的安全用餐環境,關心用餐前的消毒、清潔等工作,因此為迎合旅游者的消費心態,中高端餐飲企業紛紛實行分餐制,強調用餐環境的衛生、安全。
二、后疫情時代旅游市場出現的新特點
(一)旅游需求出現新的變化。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旅游需求出現了新的變化。從旅游的類型上來說,鄉村旅游、生態旅游、養生旅游、短程旅游日益受到游客們的青睞。從出行的規模來說,旅游者希望出行的規模要小,因為規模小的團比較容易滿足公共衛生安全方面的需要,這樣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接觸,減少新冠病毒感染的幾率。
(二)旅游者出行方式的改變。經歷過本次疫情的洗禮,旅游者出行更加關注自身的安全和健康問題。自駕游由于能夠有效避免與其他旅游者的接觸,因此自駕游受到游客們的青睞,成為一些地區游客們主要的出行方式。
(三)旅游者更加青睞高品質的旅游產品。經歷過本次疫情,旅游者對旅游的環境衛生、安全有了更高的要求。出境旅游業務短期內無法開放,高端游客轉向國內旅游,因此更加關注旅游產品的品質和檔次。實行分餐制、注重餐飲環境的消毒、衛生成為絕大多數游客共同的要求。
馬蜂窩旅游發布數據顯示,傾向在旅游地品嘗“蒼蠅館”的95后年輕人疫情后下降了近50%;選擇中高端連鎖餐飲品牌的年輕人從40%升至75%。餐飲消費升級。
三、后疫情時代旅游業的應對措施
(一)防疫常態化,找到防疫和經濟發展的平衡點。日常防疫的弦不能松,需要找到防疫和經濟發展的最佳平衡點,促進旅游經濟的恢復、發展、升級。充分借鑒一年多來成功抗疫的經驗,做好疫情防控措施,減少大規模疫情發生的機會;一旦發現感染者,要向本次上海迪士尼樂園疫情處理措施一樣,做到既有速度又有溫度。將疫情扼殺在萌芽狀態,將對經濟的影響降到最低。
(二)打造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充分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在此基礎上,實現旅游景區的有序開放,利用旅游大數據,合理引導客流量。一是實行網絡預約制度,實習分時分段游覽,避免游客聚集;二是有條件的景區利用VR等技術實行線上旅游,減少線下游客量。嚴格落實行程檢查、健康碼檢查、體溫檢查等措施,樹立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三)旅行社業自救措施
1.國際旅行社。由于目前出入境旅游業務處于停擺狀態,因此國際旅行社要實現自救,可以從以下2個方面進行:一是把業務向國內旅游方向拓展,結合疫情后旅游業出現的新情況、新特點,大力拓展國內旅游業務。二是充分利用海外資源,發揮免稅的優勢,大力開展海外商品代購業務,通過領隊帶貨自救。
2.國內旅行社。隨著我國旅游經濟的發展,旅游者個性化、多樣化的旅游需求得以釋放,旅游者越來越注重旅游體驗和精神文化方面的體驗。
結合上面旅游者出現的新需求、新的旅游習慣,國內旅行社可以加強線上旅游企業(OTA)的合作,推出私家團和精致小團,來滿足日益多樣化的旅游需求。
一方面疫情強化了人們的安全意識和健康意識,而私家團或者精致小團能夠跟好地滿足公共衛生安全方面的要求,減少不必要接觸的機會,對于安全方面標準的執行,私家團比傳統的大眾團也更加具有優勢。
另外一方面,私家團在產品設計上更具靈活性,旅游者對行程更加具有話語權和掌控權,同時出行時不用等待別人,提高了出行效率。同時旅游服務人員和旅游者的配比比較高,旅游者的旅游體驗會更好。
2020年8月,攜程發布的《2020暑期“新跟團游”復興報告》顯示:跨省游恢復以來一個多月,通過攜程預訂“安心游”跟團產品的出行人數超過45萬,相比恢復之前增長了205%。省心省力、全程服務的跟團游,依然是旅游者的主流選擇。私家團游客量環比增長385%。暑期每5個報名攜程自營跟團游的游客中,就有一個選擇私家團。游客愿意多花一點錢,為品質和服務買單。
(四)提升科技含量,完善旅游服務設施。進一步拓展線上旅游服務范圍,加快數字化信息技術融入到旅游新業態中,完善智慧旅游管理體系和機制。加大旅游目的地服務設施建設。疫情之后,周邊游需求大量增加,因此,完善鄉村公共和道路設施建設,加大自駕車營地、房車營地、露營、新能源車服務站點等配套設施建設,并做好后續的維護工作。
參考文獻:
[1]中國新聞網,2021年前三季度國內旅游總人次26.89億 比上年同期增長39.1%[EB/OL].https://www.chinanews.com.cn/cj/2021/11-03/9600896.shtml2021.11.3.
[2]吳媛.后疫情時代旅行社發展對策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21,(17)。
[3]賀小榮,彭杰坤.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旅游業的影響:預測與對策[J].四川旅游學院學報,2020(07).
[4]鄭憩.疫情以來我國旅游市場變化趨勢特征及對策研究[J].中國物價,2020(10).
[5]辛玉婷.疫情沖擊下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思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