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祿秀


摘要:目的 對老年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干預效果進行研究。?方法 選取100名老年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隨即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50名,采用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50名,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健康教育。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后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護理滿意度。?結果 對照組自我管理能力明顯低于觀察組,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總滿意度明顯低于觀察組,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在老年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干預方面,健康教育能夠明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護理滿意度,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健康教育;老年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干預
【中圖分類號】G47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3-01
引言
老年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具有一定的復發率,且治愈難度極大,在臨床治療上多采取藥物治療和飲食輔助,維持患者身體平衡和身體健康。健康教育是一種科學護理與治療手段,在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干預上有著顯著效果,能夠有些緩解患者并發癥狀,提高患者健康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本文選擇了100名老年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健康教育干預效果進行分析,具體結果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100名老年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隨即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50名,男患者27名,女患者23名,平均年齡(58.73±5.62)歲,疾病類型16例高血壓、13例糖尿病、15例肺癌、6例其他疾病。觀察組50名,男患者28名,女患者22名,平均年齡(58.64±5.73)歲,疾病類型15例高血壓、14例糖尿病、16例肺癌、5例其他疾病。兩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對老年非傳染性疾病患者進行健康狀態檢查,收集相關過往病歷和生活習慣等,加強患者臨床護理工作。對照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健康教育,加強對老年非傳染性疾病患者健康普及和教育工作。
在老年非傳染性疾病患者健康教育上,以防治為主,主要有心理、用藥與行為等宣教內容。比如在飲食健康教育上,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就需要以清淡飲食為主,減少鹽、糖攝入量,可以適當添加一些鉀、鈣離子,合理搭配飲食。在用藥宣傳教育上,老年非傳染性疾病患者必須要遵循醫囑按時服藥,不能自己更改用藥量或者換掉藥物。在行為教育宣傳上,需要對老年非傳染性疾病患者不良心理狀況現狀所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通過溝通交流來緩解患者緊張或者抑郁等問題。在老年非傳染性疾病患者社區服務中,醫務人員可以采取家訪、講座或者微信等方法開展健康教育工作[1]。社區也可以每月聘請專家前往居民區進行針對性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宣傳工作開展中,醫務人員也可以將社區宣傳欄內容更換為健康教育,將一些健康教育處方與教育片普及給社區老人,糾正大家的不良行為習慣。針對老年患者健康需求問題,采取針對性醫療護理措施,盡可能解決患者們的困難。
1.3觀察指標
對老年非傳染性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進行對比,包括飲食調整、心理調整、用藥規律、合理運動等。對老年非傳染性疾病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問卷調查,總滿意度=(一般+滿意)×100%。
1.4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分析,計數用(%)表達,檢驗結果P<0.05,則表示有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對比
對照組自我管理能力明顯低于觀察組,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對照組總滿意度明顯低于觀察組,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老齡化是當前國內人口趨勢之一,很多家庭都不可避免的會面臨養老負擔。而在老人健康威脅之中,以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最為嚴重。健康教育是一種以社區模式展開的衛生服務活動,主要為社區內老年人提供一些健康檢測、咨詢和宣傳教育等工作[2]。健康教育干預是一種以生物、心理、社會為主的醫學模式,老年人可以從這種干預模式中獲取許多健康知識和一些疾病誘因,從而降低并發癥概率和心理壓力。
本文為了研究健康教育在老年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中的干預效果,選擇了100名老年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對照組、觀察組對比研究,分析老年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與護理滿意度。研究發現,對照組自我管理能力明顯低于觀察組,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老年患者在健康教育干預之后,飲食調整、心理調整、用藥規律和合理運動等自我管理能力都得到了顯著提升。在健康教育干預中,醫護人員需要讓老年患者充分認識到這些不良生活習慣產生的惡劣影響,通過案例分析和科學教育方法規范患者們的行為習慣,降低疾病復發率。在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者健康教育工作開展方面,醫護人員需要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讓患者能夠獲得更多的健康教育,通過科學手段干預心理功能、生理功能與運動等[3]。健康教育是為了喚醒老年患者們的健康意識,糾正患者不良生活習慣,患者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健康生活方式,采取科學方法進行保健,提高健康生活質量。在合理運動選擇上,老年患者可以學習慢跑、排舞或者羽毛球等有氧運動,每次運動1小時,每周運動3次到5次。通過這種中等強度運動,促進老年患者增強體質,減掉身上多余脂肪,幫助患者改善心肺功能和心理狀態。研究發現,對照組總滿意度明顯低于觀察組,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健康教育對老年患者干預效果有著積極作用,患者對醫務人員干預效果很滿意。
綜上研究可知,在老年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干預方面,健康教育效果顯著,能夠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護理滿意度。在老年患者社區護理干預中,健康教育具有很大應用研究價值。
參考文獻:
[1]鐘雨玲,蔣文逸,朱琳.感染性疾病患者行優質護理干預效果及對護理質量的影響分析[J].國際感染病學(電子版).2020,9(1):193-194.
[2]梁麗蕊.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對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社區居民的干預效果[J].中國社區醫師2021,37(10):179-180.
[3]何金艷,錢彥東,金武麗等.玉溪市江川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干預措施探討[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