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雯
摘要:初中階段是學生們身心成長和發育的關鍵時期,因此此階段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不僅是必要也是非常必需的,作為班主任我們更要注意優化和完善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以使學生們在學習好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能夠獲得心理的健康和高質量發展。就此,本文主要從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入手,對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開展策略展開相關研究與探析。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對策
客觀來看,遺傳、環境、教育和主觀能動性是影響學生人格發展的重要因素,初中階段的學生,他們對外界的事物已經有了初步認知,但這種認知是不成熟的,很容易受環境的影響形成錯誤的價值觀念,甚至使學生走上歧途。因此,班主任需要發揮教育的積極作用,在關注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加強對學生的道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實效性,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從而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發展,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
一、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觀念滯后。
大部分初中班主任對德育工作存在觀念偏差情況,認為德育工作是各學科教學工作開展的輔助要素,導致德育工作與知識教學不在同一高度。班主任注重知識教學而忽視德育工作,將學習成績作為教學質量評價與學生發展的重要指標,導致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得不到有效引導與重視,不利于學生全面發。
(二)教育方式固化。
我國對學生德育工作的開展非常重視,但配套的教育方案尚未完善,仍處于摸索前進階段,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由于缺乏完善的理論教材,導致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開展無理論依據,不得不采用傳統教學手段,不利于學生參與熱情與教育實效性提升。
(三)投入精力少。
班主任的工作量與強度大,負責班級管理與德育等工作,但受傳統應試教育觀念影響,班主任往往將更多精力集中在課堂教學上,對德育工作投入的精力有限,導致德育工作形式化、表面化。
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開展策略
(一)以身作則,發揮德育引領作用
正所謂“德高為師,身正為范”,班主任作為學校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實施者,在優化自身教育理念的同時,不能只是在口頭上給予學生德育教育和德育行為規范,還要在豐富自身理論知識的同時,有意識地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發揮自身的榜樣引領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給予學生干擾和影響,并在潛移默化中助力學生們良好行為習慣和健康、健全個性的養。
例如,作為班主任,在實際的教學管理過程中,我會有意識地處理好與其他任課教師之間的關系,與他們一起協調班級管理問題,邀請他們一起參加班級開展的各項活動,以在增進同事情誼的同時,共同管理好班級的各項事務,組織好班級的各項教育教學工作。并且通過自己的行為,使中學生們能夠從中發現與人相處的技巧,從而解決其由于成長的認知和學習壓力等產生的人際交往問題。不僅如此,作為班主任,我還會對自己進行嚴格要求,在不斷學習先進教育、教學理念的同時,規范自身的行為,要求學生們做到的事情,首先自己要做到并且完成好,以給予學生潛移默化的引領作用,并踐行“潤物無聲”的德育引領行為,使中學生們既能夠學習好,又能夠規范自身的行為,為今后的全面發展做好鋪墊。
(二)尊重學生,構建平等師生關系
“以生為本”是新課程改革中的核心教育理念,進而在班主任的管理和德育教育工作開展中,便要在生本理念的指引之下,轉變教育理念和教育態度,尊重中學生的成長發展特點,關注中學生的獨立自主性、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以在構建平等、和諧師生關系的同時,使學生們能夠跟隨教師的引領,主動參與德育知識學習,主動規范自身德育行。
例如,中學生們都開始有了自主認知,且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他們不好意思與班主任進行面對面交流,更不喜歡將自己的“秘密”公之于眾被大家知道。借此,班主任便可以以“周記”的形式,引導學生們將自己這一周發生的事情、對自己內心觸動比較大的事情書寫出來與班主任進行紙上溝通。同時班主任也要在評閱周記的過程中,做到與學生的真誠相待,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也幫助他們保守“秘密”。從而使學生們能夠慢慢感知到班主任對自己的關心,感知到班主任對自己的尊重,并逐漸放下對班主任的“戒備”心理,能夠在周記中書寫自己的內心世界。這樣既能夠有效鍛煉學生們的文字書寫能力,又能夠有效增進班主任對學生的了解,及時幫助學生們解決思想和情感問題,助力學生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建立。
(三)重視家校聯合化
學生的德育提高關鍵在熏陶。除了學校教育管理中專門印發的學習材料、組織的德育活動或者班主任講話的引導,都不如家庭環境熏陶來得迅速高效。因此,班主任要想提升德育工作的實效性,需要關注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家庭教育。在班主任工作期間,要特別注重培養良好的家校關系,借助社交軟件組建家長群,經常和家長溝通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品性狀態,并從家長處獲得關于學生的反饋信息,從而使班主任對學生的了解更加全面細致。
例如,積極運用微信這一網絡交流平臺,突破時空限制與家長建立積極的聯系與溝通,針對孩子們身上的問題展開個性化的教育,真正落實一生一策,在家長的協同配合之下,助力每位學生快樂成長。又如,班主任應該定期進行家訪,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父母的工作情況、父母的教育態度等,定期開展一系列的親子活動,既能夠增強學生和父母之間的關系,又能夠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和諧、溫暖的心理環境,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同時,還要積極的組織各種家校互動活動,如家校聯誼會、家長會、家長委員會,通過一系列活動的展開,讓班級管理與家庭教育形成有效的統一,為學生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促進他們形成正確的學習生活和行為習慣,引領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三、結語
總而言之,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棟梁之材,肩負著振興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重任,開展德育工作是素質教育改革的現實性要求,也是班主任的重點工作。作為班主任,要走進學生,豐富德育方式,提升德育水平,培養學生正確的榮辱觀,從內心去建立對祖國的認同,樹立愛國心、同理心,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助力。
參考文獻:
[1]徐友建.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與心理溝通的重要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6(13):183-183.
[2]季如子.論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實效性[J].中國西部,2017(11):261-261.
[3]王玉霞.潤物無聲用愛心播種希望——探究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38):7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