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知識》半月刊是解放戰爭時期以東北知識青年群體為受眾對象的政治宣傳刊物,它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武器,大力破除東北知識青年的盲目正統觀念,構建東北知識青年對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認同。《知識》半月刊輿論宣傳的主要內容,包括宣傳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生平,塑造中共和人民軍隊的光輝形象,幫助知識青年認清革命形勢,為知識青年釋疑解惑,提升知識青年科學文化水平。其輿論宣傳策略,體現在以黨的中心工作為主線,結合東北知識青年的客觀需要和思想實際,運用典型對青年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從而為黨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積累了寶貴經驗。
關鍵詞:輿論引導;《知識》;知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K266;G219.2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1)21-0138-03
《知識》半月刊創刊于1946年5月,是中共東北局創辦、東北書店發行的第一本以東北知識青年為受眾對象的綜合性時政刊物,是中共東北局宣傳馬克思主義,開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輿論宣傳載體。《知識》半月刊創刊時,發行量僅三千份,隨著解放區的不斷擴大,發行量達到上萬份,后期更是高達四萬份,受眾對象由創刊初期東北幾個重要城市的知識青年,擴大到整個東北地區的廣大學生、青年團員、教員等,成為解放戰爭時期東北書店發行的雜志中歷史最悠久、受眾群體最廣泛的雜志。迄今,學界關于《知識》半月刊的研究尚無專題論文,本文嘗試就《知識》半月刊對青年開展輿論引導的主要內容、方法和策略進行探討,以期為新時代做好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借鑒與啟迪。
一、解放戰爭初期東北知識青年的思想狀況
抗戰結束后,剛從日本奴化教育解脫出來的東北知識青年思想中普遍存在著奉國民黨為正統的觀念,集中表現在對蔣介石和國民黨的幻想和迷信上。例如,部分青年對“九·一八”事變中國民黨不抵抗政策認識,認為“不抵抗是對的,因為中國武器不好,科學不發達,如果抵抗,中國一定滅亡”“蔣介石不抵抗,是為了照顧東北老百姓”等。這在東北知識青年群體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這種“盲目正統觀念在東北知識青年的具體表現上,無論是軍大、佳木斯聯中、哈爾濱的各個中學,我們都有著共同的體驗。”[1]
此外,國共兩黨在東北的斗爭懸而未決,在國共相互對立的意識形態斗爭中,不少知識青年在人生前途上陷入苦悶、彷徨的境遇。在當時立場偏向國民黨的《公民》雜志看來,知識青年“除了一部分有特別堅定信仰還肯真干和一部分為了謀官而假干之外,大部分的人還都抱著觀望的態度,‘干的熱情并不怎高”[2]。《知識》半月刊同樣認為“很多青年參加了革命工作,但大都經過了這樣一個過程,即:由敵視到猶疑等待觀望進而參加工作試試看”[3]。由此可見,解放戰爭初期東北知識青年在人生道路抉擇上的猶疑、彷徨心理。
綜上所言,在解放戰爭初期,剛從日本殖民統治下解放出來的東北知識青年盲目正統觀念濃厚,他們因戰后再起風云而陷入苦悶、彷徨的境地。在此情形下,加強輿論宣傳,爭取東北知識青年對中共領導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支持,改造青年思想,破除他們盲目的正統觀念和彷徨心態是關鍵。《知識》半月刊便在此歷史大背景下應運而生。
二、《知識》半月刊輿論宣傳的主要內容
(一)展現魅力,宣傳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生平
與中共政治理論宣傳刊物不同的是,《知識》半月刊極少在深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上著墨,而是通過介紹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生平事跡和人格魅力來引導知識青年學習馬克思主義。如《卡爾·馬克思》一文詳細介紹了馬克思為無產階級奮斗的光輝歷程,并頌揚馬克思是大思想家,科學的共產主義的天才創造者,世界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和領袖[4]。關于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繼承者和發展者——列寧的文章更是多達15篇,如《列寧是怎樣學習的》《列寧教導我們學習》《列寧學習工作方法》等,這些文章對列寧的思想和革命實踐活動均有較為詳細的介紹。
此外,《知識》半月刊還通過塑造領袖形象,來展現中共領導人的人格魅力。如《這就是毛澤東——中國共產黨的領袖》《幾位人民領袖的故事》等文介紹毛澤東、朱德等領導人的生平事跡,全方位塑造中共領導人的親民形象。這些報道有利于知識青年對黨的領袖人物有更加直觀和深入地了解,從而增進對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認同。
(二)構建認同,塑造中共和人民軍隊的光輝形象
培育知識青年對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認同,爭取知識青年的廣泛支持,動員知識青年積極參加人民解放事業是《知識》半月刊開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知識》半月刊在《中國共產黨簡史》《紀念中國共產黨誕生二十六周年》等文中闡述了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以及黨領導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推翻封建主義、帝國主義、官僚主義,爭取民族獨立的偉大歷程,使得知識青年對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本質有了更加深入地理解,同時號召廣大知識青年“要學習中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學習他的歷史,學習他的革命理論與政策——毛澤東的思想,堅決地站在中國共產黨方面來,在他領導下為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而奮斗”[5]。
關于中共領導的人民軍隊,《知識》半月刊則廣泛宣傳人民軍隊由弱變強的戰斗歷史,塑造人民軍隊在戰場上無往不勝的形象,以增強知識青年對人民軍隊的信心。例如,《從紅軍到解放軍英勇奮斗十八年》《人民解放軍的歷史及其功績》系列文章詳細介紹了人民軍隊的戰斗功績,指出“中國人民解放軍從她誕生之日起,就一直和強大的敵人作戰著,長期地處在‘敵強我弱的狀態中,但是人民解放軍卻始終能在打敗敵人之中來壯大自己,現已變成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擁有幾百萬人民勇士的大軍”[6]。
(三)解讀時政,幫助知識青年認清革命形勢
作為解放戰爭時期黨在東北地區的重要宣傳刊物,加強輿論引導,鞏固黨的輿論陣地是《知識》半月刊的重要職責。為此,《知識》半月刊開辟了“短論”“半月時評”等專欄解讀時政,幫助知識青年認清革命形勢,堅定革命意志。1946年國民黨召開一黨包辦的“國民大會”,《知識》半月刊隨即發表短論《蔣介石自尋滅亡》一文揭露國民黨堅持獨裁的真面目[7]。面對美國“扶蔣反共”的政策,《知識》半月刊發表了《人民解放戰爭與國際反美帝國主義斗爭的基本形勢》等文揭露美帝國主義的陰謀,幫助青年認清帝國主義的本質,呼吁青年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1949年解放戰爭即將勝利之時,《知識》半月刊刊載《保衛世界和平,將革命進行到底》一文,號召青年“堅決將革命進行到底,徹底消滅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侵略勢力,給予世界和平最大敵人美帝國主義更多和更大打擊。徹底掃清中國的反動勢力,為新中國的建設掃除最大的障礙”[8]。可以看出,在革命形勢的重要時間點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為知識青年指明前進方向是這類文章的共同之處。
(四)展開互動,為知識青年釋疑解惑
《知識》半月刊非常重視與青年讀者的溝通,“讀者往來”“知識信箱”“青年園地”“答讀者問”等欄目是專為與讀者互動而設的專欄。《知識》半月刊與青年讀者探討的話題涉及馬列主義學習、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土地改革、青年生活與前途等。如針對革命知識青年的戀愛困惑,《知識》半月刊刊發的《革命青年眼里的“西施”》《愛了她是正確的嗎?》等文對知識青年的愛情觀進行了條理細膩的革命教育,這些循循善誘、絲絲入扣的真誠指引,對青年振奮精神,投入革命斗爭無疑是一種激勵。
互動專欄不僅是解答知識青年思想困惑的渠道,實際上也是傳遞黨的方針、政策的窗口。當時榆中一位學生寫信給編輯部咨詢關于階級成分不好,但愿意獻身服務人民的人如何入黨的問題。編輯部在回信中詳細介紹了入黨的條件,表示“一個同志入黨,不是因為別的,而是決定于他自己主觀的努力及實際在政治上進步的快慢,要求入黨,主觀上愿意做一個共產黨員是好的,但黨接收黨員,不僅根據其自愿,而且要根據其思想行動的表現實際是否夠了入黨的條件”[9]。
《知識》半月刊開辟互動專欄解答青年思想上的疑惑,受到知識青年的廣泛好評。有讀者在給編輯部的信中寫道:“我是最近幾期《知識》熱愛的讀者,原因是它開始能給青年們一些需要的幫助了,特別是在讀者提出一些具體的解讀和辦法,所以鼓舞了我的勇氣,提出我在思想上不能解決的問題。”[10]
(五)普及常識,提升知識青年科學文化水平
用革命理論武裝青年頭腦,用科學文化知識提升青年服務人民群眾能力是《知識》半月刊開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首先,《知識》半月刊較有系統地向知識青年傳播革命理論基礎知識及一般科學文化知識,以提高青年的政治文化水平。為此設置了“常用名詞淺釋”“小知識”“知識信箱”“中國地理知識”“學習筆記”“軍事名詞”“科學小品”“數學漫畫”等專欄普及科學文化常識。這些專欄內容涵蓋范圍十分廣泛,包括數學、化學、天文、地理、政治、軍事、音樂知識等。其次,向知識青年傳授思想修養方法,以加強其為人民服務的革命人生觀。設置“思想修養講話”專欄著重青年思想意識之改造;“怎樣過民主生活”專欄重在對一般集體生活中思想問題之指導[11]。這些專欄均具有強烈的理想信念導向,即改造知識青年的思想,破除盲目的正統觀念,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基礎,認清自己努力的方向,引導青年為人民解放事業而奮斗。如《為什么而學習》《怎樣學才能進步》《怎樣學才叫從實際出發》《漫談思想改造》《漫談理論和實踐》等,引導青年在加強科學文化知識學習的同時加強政治學習,提高政治覺悟,培養青年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最后,介紹及交流各種學習方法,以配合輔助青年學習。如《我是怎樣寫日記的》《教與學之間》《介紹一種學習方法》《怎樣學習社會科學》《怎樣寫詩》等。這類文章大多是各中學、青年干校學生來稿,分享自己的學習方法,增進彼此的交流,共同進步。其中,不少學習方法具有強烈的導向性,如《怎樣學習社會科學》一文提出學習社會科學知識“要學習毛主席的著作”“閱讀中國近代革命史及社會發展史一類的書籍”[12]。
三、《知識》半月刊的輿論宣傳策略
(一)以黨的中心工作為主線,緊密結合政治動員開展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
解放戰爭時期,“一切為了前線”是這一階段黨的中心任務。在此背景下,《知識》半月刊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緊緊繞黨的中心工作,把知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動員結合起來,對青年廣泛開展政治宣傳和動員,堅定知識青年能夠打敗強敵的信心。《知識》半月刊在努力構建知識青年對中共的政治認同的同時,揭露國民黨的倒行逆施,喚起知識青年感情上的仇恨,激起青年的革命情緒。這類文章主要有《打倒蔣介石》《蔣介石“偉大”在哪里》等。此外,還開辟了“一二·九紀念”特輯,發表了《苦難中的北平青年》《憶“一二·九”運動》等文章,揭露國民黨反動統治,破除知識青年的盲目的正統觀念,從一正一反的角度形成鮮明對比,引導青年堅定地支持中共的領導,堅定革命信心。此外,通過動員知識青年參加戰時教育、解放區建設、后勤服務,為前線戰爭提供有力支援。如《怎樣過寒假》《用戰斗、生產、學習的勝利永念東北抗日聯軍的女英雄們》《學生到工農兵中去》《讓我們一道參加到新民主主義建設事業中去》等文章號召廣大青年積極開展后方建設、戰地服務等工作,支援前線。
(二)以知識青年為主體,結合青年的客觀需要和思想實際開展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
《知識》半月刊以輔助知識青年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宗旨,以一般具有中學程度及相當于中學生水平的知識青年、學生、青年團員、教員、新干部為主要讀者對象,高度重視青年的思想引領。因此,《知識》半月刊重視與青年的互動交流,廣泛聽取知識青年的意見,“知識信箱”就是“與讀者聯系和交換意見的園地”,舉凡有關青年思想、生活上的問題,各種社會實際問題,對雜志及各出版物的意見等,均在此發表[13]。1948年第8卷第5期編委會特意進行問卷調查,從內容到編排廣泛向讀者征求意見,懇求讀者“無論大小,無論多少,請指出本刊的缺點”[14]。
《知識》半月刊注重青年的客觀需要和思想實際,能夠從知識青年思想的具體實際及其接受的程度出發,以知識青年所喜聞樂見的通俗形式,向知識青年傳播系統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基礎知識及科學文化知識,并介紹正確的思想修養方法、學習方法等,在此基礎上,“確定了比較明確的方針計劃,加強了通訊組稿工作,在編輯上也開始掌握了計劃性,爭取了主動,使雜志的內容逐漸和青年的實際、青年的需要結合起來,因之受到東北廣大知識青年的熱愛”[15]。
(三)以典型教育為抓手,發揮榜樣的力量開展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
樹立典型、宣傳典型、學習典型是開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策略。據不完全統計,《知識》半月刊共刊登典型報道29篇。其中,一方面,通過無產階級領袖的典型報道對青年進行宣傳教育。把無產階級領袖作為典型,對于青年的輿論引導具有更為強烈的說服力和感召力。《知識》半月刊不僅登載了頌揚馬克思、列寧以及毛澤東等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文章,還對劉伯承、陳毅、賀龍等人民軍隊將領進行了詳細介紹。此外,還發表了系列紀念中國共產主義先驅、中共創始人李大釗的文章。通過這類文章的宣傳,為廣大青年樹立了標桿和榜樣。另一方面通過革命斗爭中涌現的模范事跡的典型報道對青年進行思想教育。《知識》半月刊發掘學生、教員、青年工人中的典型人物,以模范事跡進行典型報道貼近青年,為青年樹立學習榜樣。如《一位婦女勞動模范》《劉奎基和他的濟南英雄連》《工人的旗幟:趙占魁》《元寶鎮的婦女們》等文章,報道了在解放戰爭和生產運動中涌現出的個體和集體英雄模范,鼓舞了知識青年堅定信念,為革命事業奮斗到底的決心。
綜上所述,作為中共東北局在東北地區的重要政治宣傳刊物,《知識》半月刊針對青年的思想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宣傳,有效落實了黨爭取和教育知識青年的政策,破除了東北知識青年的正統觀念,傳播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促進了廣大東北知識青年的覺醒,為黨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參考文獻:
[1] 李清泉.盲目正統觀念一解[J].知識,1947(2).
[2] 競行.談我們今天應取的態度[J].公民,1946(2).
[3] 張治.怎樣學才能進步[J].知識,1948(2).
[4] 萍.卡爾·馬克思[J].知識,1949(2).
[5] 毅生.紀念中國共產黨誕生二十六周年[J].知識,1947(1).
[6] 胡靜.人民解放軍的歷史及其功績[J].知識,1948(2).
[7] 揖.蔣介石自尋滅亡[J].知識,1946(2).
[8] 保衛世界和平將革命進行到底[J].知識,1949(1).
[9] 劉晶琪.入黨的條件[J].知識,1948(4).
[10] 卜命百.應該抱什么態度[J].知識,1948(5).
[11] 郭永澤.哈市學聯的過去和現在[J].知識,1949(1).
[12] 沙英.怎樣學習社會科學[J].知識,1947(1).
[13] 關于增辟知識信箱[J].知識,1947(5).
[14] 本刊征求讀者意見啟示[J].知識,1948(5).
[15] 大家共同動手辦好知識[J].知識,1949(2).
作者簡介:黃孝波(1990—),男,漢族,江西九江人,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輔導員、助教,研究方向為中國近代史。
(責任編輯:馬雙)
基金項目:本文系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新思想引領高校主流輿論陣地建設研究”(編號:2019XNDJKT09)的有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