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改革是新時代教育工作重中之重,文章對于目前課堂教學改革進行反思,在此基礎上發現教學目標模糊化、教學合作脫離實際形式化、教學成果評價不健全問題并進行原因分析和討論,根據多年教學經驗提出創新教學理念、構建高效課堂、創新多元立體教學模式、完善學校規章制度建立健全教學評價體系四個方面對應策略,對于推動和深化新時代課堂教學改革有著重要指導和參考意義。
關鍵詞:中學;教學改革;問題;對策研究
一、 引言
教育作為一項長期國策,受到國家高度重視和關注。隨著時代和經濟的發展,中學基礎教育領域發生重大變革,教育部先后頒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教育改革從2018年起實施》發起基礎教育課程和教育改革,新課程改革也如火如荼地在各地進行。
各種課改的理念、方法、模式層出不窮,取得一定成效也出現各種問題。王明友、王記連分別探討“問題—探究—評價”和“先學后導、問題評價”教學模式在新課改中的應用和成效。覃幼蓮、韓天藍、姜曉穎、劉紅葉、莊瑞杰等人對中學英語、歷史、語文、政治在課堂教學改革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筆者分別從教學目標、教學合作形式、效果評價對新課程教學改革進行探討旨在構建新課程教學有效的改革手段和策略。
二、 中學新課程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與原因分析
筆者通過文獻查閱、問卷調查、課堂隨訪等形式對當前課程教學改革存在問題進行總結與分析,總體來說,目前課程教學改革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目的模糊化
新課程教學一個主要改革目標就是解決過去只注重知識傳授的填鴨式教育方法,著重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并且在過程中獲得基礎知識和技能和對正確價值觀的培養。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對自己角色定位不清,把過多的精力放在學習形式上,甚至是有些教師怕新課改影響教學成績,依然采取應試教育教學方法讓學生死記硬背。其次,課堂讓學生主導雖然可以讓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發揮,但是也會導致出現課堂教學效率的下降的問題,從而達不到教學目標的要求。
(二)教學合作形式化
新課改要求改變傳統課程實施過多強調教師按章教學,學生被動學習,一個只管教一個只管學互不溝通脫離實際的學習形式,要求培養學生敢于參與、深入探究、多維思考,搜集和處理信息的個人能力,對新知識的獲取、探討、解決問題以及經驗總結提升交流合作的能力。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現自主、探究、交流與合作等形式未達到預期效果。
首先,由于學生個人能力差異和不同的學習態度導致學生參與合作的程度不平衡,學生的個人能力以及對事物認知水平存在差異,個人能力強且學習知識水平高的同學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占有話語權,學習能力弱且學習水平低的學生只能聽從主導學生的意見,為了能按時高質量完成教師所要求的學習任務,表現優秀的學生往往會漠視其他學生意見,這一現象會使大多數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并不配合從而變得消極和情緒化,這部分學生會慢慢脫離合作學習方式。還有個別學生由于自身原因不愿與同學互相探討交流溝通。另外合作學習還出現假合作現象,筆者曾在教學調研過程中發現存在假合作或者根本就不合作的現象,表面上看所有學生都在一起積極探討,實際上討論出現兩極化,學習好的學生占據話語權,其他學生無法得到發言機會,討論過程沒有原則,學生發表意見被隨意打斷,不同意見的人互相爭吵難以達成共識,還有可能導致跑題,因為某個同學的一句閑話導致主題問題被忘記,借助合作探究的機會偷偷做不相關的事情。
(三)教學成果評價體系不全面
新教改還有一個出發點就是全面健全高中的考試管理制度,考試內容應與學生接觸的社會實際和生活密切相關,目的是判斷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具體能力,但是新教改實施以來,重考試重成績的局面并未發生改變,大部分學校打著素質教育的口號,還是以升學率為評價指標,考試成績就是評價教育效果的唯一指標。目前所實行的教育評價制度特別是當前考試制度和教師教學評價制度是制約新教改、新課改方法實施效果的最根本因素。
新教改存在問題是必然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只有勇于面對問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全面推進新教改。
三、 深入推進中學課堂教學改革的策略
(一)創新教學理念
為全面落實新教學改革的相關要求推動教學改革在廣度和深度上創新發展,達到教學要求,首先改變教師的教學理念,提升教師的思想認識程度。愛彌兒的《道德教育》特別指出教育如想成為教育,就要求有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兩代人的互動交流,特別要重視成年人對年輕人的影響,這個影響不僅僅指的是知識獲取方面的,更多指的是學生身體和心理健康的發育。因此學校必須要特別關注教師隊伍的整體素養。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是直接關系新教改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新教改的質量主要由教師隊伍團隊教學水平決定,因此教師要創新教育形式,挖掘自身專業素質修養提升。
第一,突出課程實踐意識,課程實踐的主要目的是讓教師合理設計所教課程,備課過程多設計環節突出提升教師的引導能力,增強教師與課程相互磨合的能力,把新時代教學理念和教學技術融入教學改革過程中。第二,改變課程角色意識。在課改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占據主導位置,對課程的方式和方法進行創新突破,切實關注學生對課程改革所出現的教學效果,多關注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盡量做到符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在新教改過程中注重以人為本,讓教師和學生在教改過程中相互交流、共同成長。第三,教師要具有知識更新意識,教師現有的知識儲備能力要與社會發展趨勢保持一致,通過組內研究、校級公開、優秀課程展示等活動,使教師們相互學習、互相促進、取長補短,在社會不斷發展變革中創新教學技能,更新知識儲備。
(二)構建高效課堂
學校教育是通過課堂教學來實現的,必須構建適合自己的高效課堂,新課堂教學改革就是重建課程要素,打造個性化課堂實現學校教育價值。
首先,提高教師專業素養。新時代對教師知識的結構體系、教學方法、使用教學輔助工具的能力提出了更進一步要求。教師一方面必須主動增強教學業務學習性,積極自主學習是教育行業發展必然要求,從而提升自身能力。另一方面深思自己的教學行為,通過實踐—理論—實踐過程舉一反三,形成高效的教學觀念。
其次,培養學生探究能力。這是教學模式中的中心環節。探究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的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為學生提供一個平臺,讓學生去發現、分析、解決問題,利用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形式,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導師主要任務就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育探究的學習氛圍,推動探究活動的開展,掌控探究活動的深度,體現探究活動的效果,促使學生去獲取知識和發展能力。
(三)創新多元立體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教學手段,是教育活動重要支撐,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對我們今天的教育平臺有著積極指導性意義和作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并不是任意想象的,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班級,教師教授同一知識點所采用教學模式、教授內容和傳授知識的多少也是不同的。在教與學的過程由于學生思維不同教師的教學內容也有不同效果,教與學并不是簡單加減法,而是互相影響相輔相成的復合體。
對于目前“問題—探究—評價教學模式”“先學后教教學模式”“以學定教教學模式”,我認為都各有特色,要根據教學內容要求和學生學習情況差異變化各有側重,教學模式只要有利于課程的教與學都可以使用,教無定法,由此創建多元化立體教學模式。
(四)完善學校規章制度建立健全教學評價體系
無規矩不成方圓,制度的目的就是保障各項工作按計劃按要求達到預期目標,《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特別提出改變課程評價標準要把傳統過分甄別與選拔學生情況改變為發揮評價利于學生身心發展以及教師教學能力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情況,這就明確要求我們應該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建立健全實施和師生共同參與成長的教學管理規章制度和細則體系,如《教師隊伍培養制度》《教學情況管理制度》等,這些制度融入新教改的核心理念和思維,既不要求生搬硬套模式使教師對教改有足夠的重視,也鼓勵教師敢于和靈活應用各種教學形式,隨著各種學校規章制度不斷完善保障推動新教改活動大膽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才能有所突破出現效果。
建立健全教學評價體系,首先建立教師培養評價體系,該評價以教師對自己教學情況的分析和教學成果評價為主,學校、教師、家長三方共同參與,教師從多方面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對于創造有效教學模式適當獎勵,鼓勵教師在教學上不斷創新和突破。其次對于學生評價不再唯分數論、唯升學率論,學生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好壞,更重要培養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學習潛能。對學生實施差異性評價,對于不同的學生,教師要以承認和尊重學生差異為前提,促進個體發展為目標,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進行差異性評價激勵學生參與到教學實踐中。還可以實行學生互評,學生們互相評比可以取長補短,達到共同成長的目的。
四、 結語
教育不僅關系著青少年的成長,更關系國家的未來發展,但是任何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文章對于出現的教學目標虛化、教學合作流于形式、教學成果評價不健全問題進行討論分析并提出對應策略,筆者分別從創新教學理念、構建高效課堂、創新多元立體教學模式、完善學校規章制度建立健全教學評價體系四個方面提出策略,對于推動新時代課堂教學改革有著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王明友.“問題—探究—評價”教學模式研究——以深圳市觀瀾中學課堂教學改革為例[J].新課程教學,2020(23):118-119.
[2]王記連.淺談“先學后導、問題評價”有效教學模式[J].中華少年,2018(15):154.
[3]覃幼蓮.桂東南地區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08,29(6):149-152.
[4]韓天藍.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改革的進展及需要解決的問題[J].散文百家,2020(2):99.
[5]姜曉穎.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華辭賦,2019(1):70-71.
[6]劉紅葉,劉玉蘭.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問題與對策[J].群文天地,2012(20):181.
[7]莊瑞杰.中學政治教師課堂教學改革的問題及對策[J].遼寧教育,2002(Z2):58-59.
作者簡介:
張志軍,山東省菏澤市,山東省菏澤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