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琳
摘 要:識字是語文學習的根基,小學生識字量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其語文學習水平,也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了基礎。為此,語文教學必須要嚴抓識字教學。新課程改革以來,識字教學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識字興趣和識字效率。教師應該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且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識字量;識字法;高頻字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36-006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6.031
農(nóng)村小學生在入學之前,由于家長并不會關注其識字量,導致家長也不會去探尋如何教孩子識字,所以孩子普遍沒有識字的經(jīng)歷,這就為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師有效開展識字教學帶來嚴峻的挑戰(zhàn),如何才能高質(zhì)量地完成這一教學任務,成為擺在每一位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師面前最為棘手的問題。在這里,教學手段的應用至關重要,原因在于手段合理能夠有效調(diào)節(jié)教學進度,確保學生更好地吸收教師所教的內(nèi)容。反之則不然,必然會導致學生跟不上或聽不懂的情況出現(xiàn),長此以往勢必會影響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的提高。對此,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確保學生在識字教學中能夠保持高度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便成為關鍵中的關鍵。
一、農(nóng)村小學識字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的識字目標中提出,整個小學階段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發(fā)現(xiàn)主要存在著學生識字積極性不足、缺乏科學的識字方法、識字效率低且易混淆、學生識字量差距較大等問題。
(一)學生識字積極性不足
在農(nóng)村小學,識字教學通常采用最常規(guī)的模式,即“教師講解—學生練習—聽寫”三個環(huán)節(jié)。小學生個性活潑,喜歡新奇事物,這樣陳舊的教學模式會使他們感覺識字是非常無聊的過程,進而缺乏識字的積極性。
(二)缺乏科學的識字方法
識字是有方法可循的,科學的識字方法能夠使識字事半功倍。但是在農(nóng)村小學,由于教育資源相對薄弱,學生們?nèi)狈茖W的識字方法,存在死記硬背的情況。尤其是一些教師,為了使學生提高識字量,常常會布置“××字寫××行”或者“錯誤的字寫××行”這類機械而又重復的方法,雖然能夠加深學生對于該字的印象,但是卻使學生逐漸對識字失去了興趣。
(三)識字效率低且易混淆
在個別農(nóng)村小學,教師片面追求識字量,導致學生雖然識字較多,但是對于高頻字把握不牢固,容易混淆,識字效率低下。比如,有的學生分不清“電”和“申”,有的學生分不清“體”和“休”,有的學生分不清“廷”和“延”,有的學生分不清“歷”和“厲”……在平時作業(yè)和考試時,教師會發(fā)現(xiàn)被學生搞混的字有很多。
(四)學生識字量差距較大
在農(nóng)村小學,學生的識字量差距非常大,有的學生有堅持課外閱讀的習慣,識字量方面遠遠超出了其他學生,也有的學生課內(nèi)的生字都掌握不牢固,這樣一來,識字教學很難兼顧所有學生。統(tǒng)一的識字量要求會讓學生只會做統(tǒng)一的事情,不利于對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各年級學生間的識字量差異較大,識字量最低與最高之間的差異在800-1000字。如此巨大的差距,如果運用同樣的標準去要求學生,自然無法使學生獲得最佳的發(fā)展,這為很多教師帶來了困擾。
二、農(nóng)村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實施策略
針對以上問題,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豐富識字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優(yōu)化識字方法,加深學生印象;重點關注“高頻字”,提高識字效率;因材施教,根據(jù)學生的學情提出差別性要求。
(一)豐富識字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識字積極性
前文中提到,在農(nóng)村小學的識字過程中,很少會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趣味性的教學手段,必然會導致學生感覺到識字的枯燥,識字氛圍自然會在無形中變得非常壓抑,學生的識字效果顯然不會太理想。對此,在農(nóng)村小學識字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應結合識字教學固有的教學特點,及時了解學生在識字過程的實際需要,帶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1.識字比賽。例如:學生普遍存在爭強好勝的心理,教師完全可以通過識字量的評選活動,調(diào)動學生識字的熱情,以此促進識字教學能夠做到高質(zhì)量地開展。在這一過程里,教師要打破常規(guī),可以根據(jù)學生識字情況向?qū)W生設置一些榮譽稱號,比如“識字青銅”“識字王者”等,只要學生識字量上升到某一個高度就會獲此殊榮,學生自然會為了贏得榮譽而努力奮斗,在無形中為其營造一個競爭的氛圍。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在學生識字量積累到一定程度的基礎上,可以為學生選擇一些“高階段”的讀物,通過認讀和領讀的形式,讓學生認識更多較為復雜但又使用較為頻繁的生字,確保學生識字的潛能不斷得到激發(fā),讓學生始終能夠獲得成就感,這樣識字教學的氛圍會始終趨于理想化,“教”與“學”的效果自是不言而喻。
2.識字游戲。活潑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他們通常都向往能將任何活動變?yōu)橛幸馑嫉挠螒颍棺约撼撩云渲小Υ耍r(nóng)村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識字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幫助學生始終保持識字的熱情,這樣既可以讓學生能夠深刻記憶所學的生字,還可以拓展學生的識字量。例如:在學生掌握一些較為簡單的漢字基礎上,教師可以制作一種可以將整個漢字以結構性來展示的道具,將漢字的某一個結構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回憶之前學的漢字里有哪些具有該結構,隨后再露出另一個結構,讓學生去猜想、去搶答,最后再將整個漢字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掌握這個生字。這一過程不僅讓學生以飽滿的狀態(tài)夯實了基礎,同時還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刻地意識到生字的構成,從而將識字的難度大大降低,提高學生識字的效率。這一過程顯然也為學生打造出了一個極為理想的識字氛圍,教師引導和學生學習的效果顯然能夠達到甚至遠遠超出預期目標。
(二)優(yōu)化識字方法,加深學生印象
漢字的學習只要掌握了方法,學習起來就會事半功倍。但是小學生年齡小,知識儲備不足,思維能力薄弱,所以對于識字方法的總結和應用還需要教師多加指導。具體來說,識字方法有偏旁識字法、聯(lián)想識字法、象形識字法等,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加深印象。
1.偏旁識字法。雖然一年級開始學生便接觸識字,但是低年級學生的識字量是偏低的,對于閱讀來說還有很大的阻礙。為了擴大學生的識字量,教師可以采用偏旁識字法,使學生通過偏旁學習更多的漢字。比如,提手旁(扌)表示與手有關系的動作,如:打、拍、提、拉等;三點水(氵)表示與水有關的字,如:江、河、海、溪等;草頭(艸)表示植物,如:花、草、菜、茶……教師可以在學習相關字詞的時候進行拓展,增加學生的識字量。
2.聯(lián)想識字法。漢字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lián),有的漢字是同音異形字,如青、蜻、清;有的漢字是反義字,如高和矮、胖和瘦、大和小等;有的漢字偏旁相同,如踢、踏、跳、跌等,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適當?shù)剡M行聯(lián)想,使學生增加識字量。教師還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為漢字組詞,從而擴大學生的識字量。
3.象形識字法。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形象思維占主導,因此象形識字法對于小學生來說非常適合。課本中的“山、石、田、土、井”這一類字是由古代的象形字演變而成,這些字與實物都有許多相似處,所以讓學生觀察實物或?qū)嵨飯D片后再識記更為容易。低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比抽象思維能力要強得多,所以識字教學與具體的事物和形象相結合,利于學生識記。如用手遮目“看”,用竹毛制成“筆”。通過這樣的描述,在學生頭腦中建立起直觀印象,達到了既認形又明意的效果。
(三)重點關注“高頻字”,提高識字效率
《通用規(guī)范漢字表》共收錄漢字8105個,新課改之前,要求小學生識字量達到3000個;新課程改革之后,則要求小學生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識字量的要求降低了,但是對于常用漢字的要求依然不容小覷。很多學生在常用漢字,尤其是高頻字的認知中存在問題——會讀不會寫、易混淆,等等。為此,教師應該在識字教學中,重點關注高頻字,不斷加深學生的印象,通過深度辨析、學習、總結,使學生牢固掌握高頻字。
(四)因材施教,根據(jù)學生學情提出差別性要求
以上提到農(nóng)村小學生的識字量有著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根據(jù)不同的學生的特點,提出不同的識字量要求。
1.對于識字量水平較低的學生,教師應該找到其識字量低的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如,有的學生識字量低是因為對識字缺乏興趣,教師就可以從激發(fā)興趣入手,多為其布置一些有趣的識字任務,如——將今天所學的生字畫出來,等等。也有的學生識字量低是因為課后不復習,課內(nèi)的漢字掌握不牢固。教師就可以以聽寫等形式來檢查學生的識字情況,并且對此加以輔導。對于這類學生,教師應該從最基礎的要求做起,要求其掌握一類字。
2.對于識字量水平一般的學生,教師可以為其提出一些要求,如:掌握一類字,會讀二類字等,使學生達到要求。
3.對于識字量水平較高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其在課后增加閱讀量,因為識字水平高的學生在課外閱讀方面的阻礙相對較少,并且可以通過閱讀進一步加大識字量。
三、結語
認識文字是閱讀能力產(chǎn)生和寫作能力的基礎所在,識字量越大越能確保閱讀過程更加順利,閱讀量不斷增大才能為更好地進行文字理解與表達提供極為理想的前提。特別是在網(wǎng)絡信息時代中,人們獲取信息的主動性都有了明顯的增加,小學生自然也不例外,所以有效加強學生識字教學,對學生更好地適應時代發(fā)展有著特殊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孔令艷.利用情境化課堂教學提升小學生識字能力[N].科學導報,2021-06-22(B03).
[2]黃靜娟.靈動多姿 玩轉(zhuǎn)生字——小學語文課堂中識字教學策略[J].小學生(下旬刊),2021(6).
[3]袁菲.小學語文低段多樣化識字教學探究[J].山西教育(教學),2021(6).
[4]王君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主體參與教學策略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1(16).
[責任編輯 張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