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軍
摘 要:班級管理是每一位班主任都要思考的一個重要課題。班級管理成果的好壞,不僅影響到本班的學習質量與教學效果,同時影響著整個年級乃至整個學校的學風建設。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的逆反時期,因此班主任在進行初中階段的班級管理時,面臨著很大的挑戰。本文將對班主任如何有效進行班級管理進行簡要的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班主任管理;班級管理;師生互動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36-017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6.087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叛逆時期,對于家長和教師的管教多有不服,但班級管理的水平高低又影響著班級學風建設、學校學風建設,因此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面臨著重重困難。為了營造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助力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班主任應該積極思考如何在尊重學生發展規律的前提下進行有效的班級管理,本文將重點針對這一問題展開探討。
一、班主任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促進有效溝通
良好的互動和溝通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重要前提。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履行班級管理公約時,要注重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互動模式,在互動溝通過程中解決班級管理問題,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規則意識。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經常會發現,如果一味地對學生在學習上的錯誤或者違反班級管理規定的行為進行批評指責,學生往往會對班主任“懷恨在心”,而不會認真反省自己,以至于無法達到班主任所期望的效果,其不良行為無法得到有效改正,也就不能快速變成一個好學生。相反,一些學生還有可能被激發出負面抵抗行為,出現更加頑皮不堪、上課不認真聽講等行為,故意和班主任的教導反著來。而如果班主任對學生的各種問題不聞不問,認為學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那么班級秩序將更加混亂,達不到班主任期望的目標。這兩種情況的出現都是因為班主任沒有與學生建立起良好的互動溝通模式。師生之間缺乏高質量的溝通,學生不會明白班主任找自己談話的目的和意義,教師也不知道學生究竟在想些什么,這樣的批評教育可以說是無效的。因此,班主任要想進行有效的班級管理,就必須與學生個人或學生整體建立良好的互動模式,當學生與班主任處于一個平等的互動溝通地位時,雙方更容易交流彼此最真實的想法,那么對于班主任發布的一些規則或指令,學生更容易也更愿意聽從,這樣班級管理措施也就更加有效。
二、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與學生共同建立班級管理規范
新課程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于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來說,這一教學理念同樣適用。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基本的是非分辨能力,他們之所以會有一些錯誤的行為,主要因為他們對于班級或集體中什么行為是正確的、什么行為是錯誤的的認識并不明確。班主任只需要在合適的時候對學生予以正確的引導,學生的不當行為就會得到糾正。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也可以貫徹新課程教學理念,即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具體來說,班主任在制定班級規范、進行班級管理工作時,可以邀請學生共同參與。如在制定班級管理規范時,班主任可以詢問學生的意見,如何看待該規定,或是能否做到規定中的要求等。學生參與了班級管理規范的制定過程,對于班主任制定規范的出發點及目的就更加了解。這樣的規則規范實施起來,也就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此外,在日常的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可以在學生中選出監督員。但與班長和其他班委不同,監督員是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擔任的,以一定的日期為周期進行循環更替,激發每個學生的規則意識和責任心,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夠自覺維護班級管理規定。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獲得班主任的尊重,也就對班主任的管理更加信服。
三、建立班級管理獎懲機制,對學生的行為予以約束
學生是否進行某種行為,除了內在動力或者外在因素的作用影響之外,還存在著一種約束力。而這種約束力,可以通過建立班級的獎懲機制來實現。根據認知行為理論的觀點,學生的行為可以通過正負兩個方向的強化而得到增強或減少。這種正負強化機制的一個具體形式就是獎懲機制。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可以建立明確的班級管理獎懲機制,將學生容易出現的各種行為的獎勵或懲罰措施進行說明規定,并將這種規定形成書面文件,張貼在教室最明顯的地方,讓學生在上下課時都可以看到,而對班級管理規定有所熟知,這樣可以對學生的行為起到一定的約束或者激勵作用,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強化班主任的班級管理效果。當然,這種獎勵措施可以是物質獎勵,比如筆記本、鋼筆、習題集等學習用品;也可以是口頭的語言表揚、班級內部的公開表揚等,這些獎勵能夠極大地促使學生自覺遵守班級管理規范。至于對犯錯學生的懲罰,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課文背誦或者默寫,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對學生進行懲戒和警示,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四、提高教師自身素質,積累班級管理經驗,創新班級管理方法
新課程改革理念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要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并將該理念付諸實踐。而班主任不僅要通過終身學習來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更要將其用于提升自己的班級管理水平上。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班主任個體的班級管理策略可能效果比較有限,但互聯網信息資源共享,班主任可以根據自己的班級管理需求,在網上通過關鍵詞檢索其他人的班級管理經驗,或者查看相關的文獻期刊、教育學領域的著作等,通過借鑒學習來提升自己的班級管理水平。除此之外,班主任還可以參加各地組織舉辦的學習交流活動,這種交流活動不僅局限于學校內部的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經驗的交流,還包括跨學校、跨地區的管理工作經驗交流。在學習完優秀先進的班級管理經驗之后,班主任可以根據自己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本土化”創新,從而使學到的方法策略更加適合于本班的班級管理工作需求。當然,這些學習交流活動也可以通過線上合作學習平臺來進行,不局限于國家和地區,國外的優秀班級管理經驗也可以用來學習借鑒,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班級管理水平。除了這些外來的管理經驗,班主任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班級管理經驗,從自己的成功或失敗的管理經驗出發,結合班級實際情況進行改造或創新,從中總結出更適用于現在的班級管理策略并加以升華,從而切實提升自己的班級管理水平,創新班級管理方法。
五、加強班級文化和班風建設,提升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而且是深遠持久的。每個學生的性格差異其實離不開社會文化和家庭文化的影響,這種文化對人的影響雖然并不明顯,但濃郁的文化氛圍對人的影響效果確實不容忽視。因此,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可以與學生一起進行本班的班級文化和班風建設,利用這種班級文化和班風來提升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從而激發學生維護班級榮譽、約束自身不良行為、提升自身責任感的內在驅動力。班級文化的建設可以從班級目標、班級文化墻、班歌的選取與學唱等幾個方面進行。班主任可以用簡短而朗朗上口的口號作為班級目標的代名詞,簡短的口號更容易讓學生牢記心中,從而在無形之中指引規范著學生的行為,讓學生能夠自發地朝著目標努力。班級文化墻可以從黑板報、宣傳欄、文化墻等方面進行建設,內容可以是名人名言,也可以是名人生平,還可以是勵志小故事,這方面的內容一定要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可以對學生形成正面激勵作用的,否則班級文化的建設可能只是虛設,起不到任何作用。班歌是班級文化建設中最為重要的一環,高質量的班歌可以點燃學生學習的激情,也可以幫助學生掃除疲勞,重新打起精神,以高昂的精氣神投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從而對學生的行為起到正面的激勵作用。因此,班主任可以在班級文化和班風建設中多下功夫,使其更好地服務于自己的班級管理工作。
六、組織形式多樣的班級集體活動,提高班級向心力
初中階段的學生,雖然正處于叛逆期,不容易進行管理,但這個階段的學生其實具有很強的責任感。如果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工作時,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對學生的這種責任感進行引導,那么班級管理工作的效果將會得到明顯改善。在這一過程中,形式多樣的班級集體活動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初中階段的學生還未成年,他們對于充滿趣味性的集體活動有著極大的興趣,相比于枯燥的學習,大部分學生會更加樂意參加趣味集體活動。因此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舉辦形式多樣的集體活動來增加學生的集體向心力,從而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舉辦集體活動既然要達到增加班級向心力的目標,那么肯定是要以班級為單位,因此可以與其他班級一起組織活動,以班級為代表進行比賽,從而在比賽過程中激發學生的班級榮譽感。另一方面,班主任還可以舉辦班級團建活動,旨在聯絡班級成員之間的感情,促進班級內人際關系的和諧,從而使學生可以在和諧的班級氛圍、良好的人際關系中開展學習并能做到互幫互助,如此班級的集體向心力將會得到極大提升,學生的整體學習水平也將會有一個明顯的提升。因此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工作時,可以組織形式多樣的班級集體活動,從而提高班級凝聚力。
七、結語
初中階段的學生雖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會遇到各種難題,但只要處理得當,采取有效措施,班級秩序、學習成績、集體向心力還是會得到明顯改善。本文主要從師生互動、班級管理規范、獎懲機制、自身素質、班級文化和班級集體活動等方面進行了簡要探討,在具體的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還需要根據本班實際情況有選擇地加以采用,從而更好地開展管理班級工作,全面提升學生素養。
參考文獻:
[1]何玉鳳.淺析初中班主任的班級管理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10).
[2]王鋒.初中班主任提升班級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20(36).
[3]宋強國.淺談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級管理工作[J].學周刊,2020(26).
[4]蔡文哲,楊慧.提高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效果的策略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13).
[責任編輯 康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