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娟


摘? 要:目的? 探究針對性心理護理干預對腫瘤患者治療的影響。方法? 選用2019年1月~2020年12月赤峰市醫院收治的腫瘤患者150例,按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75例。對照組實施優質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針對性心理護理,觀察應用效果。結果? 針對性心理護理干預后,觀察組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QLQ-C30評分、治療依從性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應用針對性心理護理干預,可緩解腫瘤患者負面心理,提高生活質量及治療依從性。
關鍵詞:針對性心理護理;腫瘤;治療
中圖分類號:R473.7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7-0085-03
腫瘤可以分為良性和惡性,多數惡性腫瘤對于患者來說是難以治愈的疾病,并且對于身體的損傷以及家庭的負擔均較大,多數患者難以承受,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非常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從而影響到疾病治療的效果[1]。部分患者還會因此產生放棄治療的想法,形成治療不良事件。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有必要對腫瘤患者的心理健康進行護理干預。應用科學、專業的心理護理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提高患者療護配合度和積極性。本研究對腫瘤患者予以針對性心理護理治療的效果進行探討,具體情況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赤峰市醫院收治的腫瘤患者150例,按照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75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36例;年齡22~74歲,平均年齡(51.34±6.74)歲;其中肝癌17例,肺癌21例,胃癌14例,乳腺癌12例,結腸癌9例,其他2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35例;年齡23~75歲,平均年齡(51.49±6.49)歲;其中肝癌16例,肺癌22例,胃癌15例,乳腺癌11例,結腸癌8例,其他3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獲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患者全部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經過病理檢查確診為惡性腫瘤,病歷資料完整,年齡>18歲,一般情況好,認知功能正常。
排除標準:合并多種惡性腫瘤,一般情況差,預計生存期<3個月,年齡≥80歲,存在神經系統疾病或意識障礙。
1.3? 方法
對照組實施優質護理,包括:①化療護理:向患者做好健康宣導工作,告知患者化療的方式、作用、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等,讓患者做好心理準備,積極配合化療。②放療護理:放療對患者機體細胞的傷害較大,因此在患者放療之前要對患者進行一系列的完善檢查,保證患者符合可以放療的條件。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針對性心理護理干預,包括:①焦慮護理:由于患者疾病較危重,對心理打擊較大,給患者的家庭帶來負擔,藥物的不良反應等導致患者產生焦慮心理,可表現出情緒低落、失眠、煩躁等反應。護理人員應該向患者說明治療目的,盡量消除焦慮心情對患者的影響,讓患者可以積極面對疾病,配合治療。為了提高患者治療的信心,護理人員還應該為患者介紹治療成功的案例,或者讓康復病友進行講座,分享經驗,建立榜樣作用。②抑郁護理:抑郁患者多數對于治療已經失去信心,經常會產生自殺的念頭。針對此類患者,護理人員應該多多關注,安排患者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并讓患者家屬對其進行積極開導、鼓勵,增加患者與他人相處的頻率和時間。護理人員可以了解患者的興趣點,與患者聊其感興趣的話題,或者陪伴患者進行喜歡的活動等,來轉移注意力,緩解抑郁情緒。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焦慮(SAS)、抑郁(SDS)、生活質量(QLQ-C30)評分及治療依從性。
采用SAS、SDS量表患者評估焦慮、抑郁情況狀況,兩量表均含有20個條目,每個條目1~4分,共20~80分,評分越高表示焦慮、抑郁情緒越嚴重。SAS評分: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69分為重度焦慮。SDS評分:53~62分為輕度抑郁,63~72分為中度抑郁,>73分為重度抑郁。
QLQ-C30量表包括軀體功能、角色功能、認知功能、情緒功能、社會功能五個部分,共30個條目,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水平越高。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完全依從:積極配合治療,聽從醫囑;基本依從:需要醫護人員提醒或指導方能配合治療;不依從:醫護人員提醒或知道后拒絕配合治療。依從性=(完全依從+基本依從)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5.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與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或組內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或組內比較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況、生活質量比較
觀察組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QLQ-C30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
觀察組治療依從性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惡性腫瘤是威脅人類健康及生命的常見病、多發病,其特點是發病率較高、治療時間長、費用高昂、療效較差等,對患者的精神及經濟造成極大的負擔。惡性腫瘤不但會破壞患者身體的機能,同時使患者在家庭中的角色也產生了變化,使其易產生更加嚴重的悲觀、失望、恐懼等情緒[2]。面對這種情況,醫護人員與患者家屬有必要根據患者的文化、認知等特點應用不同的心理護理,以達到緩解情緒、改善癥狀、適應環境的目的。曹林慧等[3]研究顯示,護理人員對胃癌患者及患者家屬予以心理護理,并對患者予以認知行為干預,評估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抑郁評分,睡眠情況以及生活質量,結果顯示護理后的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睡眠情況優于對照組,SF-36各項評分高于對照組。說明通過對胃癌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患者的心理、睡眠、疼痛、生活質量均會有所改善。這與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SAS、SDS、QLQ-C30評分優于對照組的結果一致。由此可見,對腫瘤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對于患者的各方面均有積極影響,體現出心理護理研究的價值[4]。
本研究顯示,應用心理護理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對照組高,說明心理護理可以提高患者治療的信心,讓患者積極面對疾病,進而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生活。但是心理護理僅為一種輔助治療措施,對于腫瘤疾病難以產生治愈的效果,若患者負面情緒極為嚴重,單純進行心理護理可能難以產生正面效果,依舊存在產生負面效果的可能[5],因此應用心理護理的前提是應該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正確的評估,明確患者是否能夠應用心理護理,隨后方可選擇對應的心理護理模式進行干預。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干預應用在腫瘤患者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和生活質量,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臨床可結合患者情況進行合理應用。
參考文獻
[1]鄭彩霞,楊林青,雷盼,等.心理護理在婦科腫瘤患者中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9,32(1):77-80.
[2]田美麗,黃俊婷,李朵朵,等.運動-心理-睡眠護理干預對食管癌患者生活質量及癌因性疲乏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9,25(11):1409-1412.
[3]曹林慧,杜娟.心理護理干預對胃癌術后患者負性情緒疼痛及睡眠時間的影響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19,62(18):120-123.
[4]李莉,羅紅俠.心理護理干預聯合健康宣教對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患者不良情緒和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20,27(10):99-102.
[5]閆俐俐.食道癌放療患者采用心理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及患者焦慮情緒,放療依從性分析[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9,26(S1):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