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婧

【摘? ? 要】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是音樂教學的起始階段,會直接影響學生的音樂感,并會影響學生以后學習音樂的興趣。低年齡段的小學生的音樂教學難度比較大,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如年齡特點以及生理特點等進行教學,同時改革教學方法。在低年級小學生音樂課堂教學中采用音樂律動教學法,能夠提升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把握能力。本文探討如何在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中運用音樂律動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音樂律動;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7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32-0130-02
The 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Strategy of Music Rhythm in the Music Teaching of Lower Grades in Primary School
(Qide Primary School, Zhangdian District, Zibo City, Shandong Province,China) KONG Jing
【Abstract】Music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is the initial stage of music teaching, which will directly affect students' sense of music, and will affect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music in the future. Music teaching is more difficult for lower grad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eachers should teach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students, such as age characteristics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t the same time reform the teaching methods. The use of music rhythm teaching method in the music classroom teaching of lower grad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can enhance students' interest in music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grasp music. 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to use music rhythm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n the music teaching of the lower grades of primary school.
【Keywords】Music rhythm; Lower grades of primary school; Music teaching
小學低年級段的音樂教學必須根據學生的特點和他們的認知水平來進行,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音樂的反應首先從節奏開始,然后才是旋律。學生存在個體差異,因此不同的兒童對音樂節奏的把握力不同,理解的能力也有差別。因此在對小學生進行音樂教學時,必須契合教學的關鍵點,將音樂與兒童所熟知的日常生活結合,達到培養學生藝術修養的目的。在音樂教學中,怎么樣才能將音樂與學生巧妙地進行聯系,從而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是目前教學的難點。
一、音樂律動在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中的意義
律動教學是運用于音樂教學的一種常用方法,也是一種重要的方法,在1990年由瑞士一位音樂教育家提出。樂曲的靈魂包括旋律和節奏,在音樂教學中,我們應該回到原始階段,從源頭開始教學,通過律動教學訓練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使學生能學會利用自己的聽覺和動作去全面地感受和理解音樂的內在含義,而且還能對音樂進行深層次的進一步推演,從而將身體運動上的反應和個人內心理解互相結合來解釋的音樂的感受。對低年級階段小學生使用律動教學,能有效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在小學階段課程中運用音樂律動進行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能夠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律動教學與傳統音樂教學法不同,這種方法適合當前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于低年級學生尤為合適,因為低年級學生對外界充滿好奇心,注意力容易分散,而通過身體律動的運用可以引導小學生集中注意力學習音樂,從而使學生內心精神發生變化,享受學習音樂的過程。律動教學不但可以讓學生學到知識,而且還可以讓學生體驗音樂的美妙、感受音樂的樂趣,
二、音樂律動在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中應用現狀
當前我國音樂教育已經逐步跟上時代的發展,硬件條件、設施逐步改善,但是在教學方法上仍略顯陳舊,國外已經開始了律動音樂律動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其中日本較為突出,在20世紀初的時候,有很多的日本音樂音樂家已經向歐洲學習,從歐洲學習帶來新的教育方式,其中重要的就是律動教學,隨后日本流行起律動教學,并在小學低年齡段階段進行律動教學。但是音樂律動在我國的應用程度較低,只是在一些地方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嘗試,仍需改進。通過律動教學可以讓學生體驗身體律動帶來的歡快感、愉悅感,能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有助于學生理解知識,能提升教學效果。
三、音樂律動在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中應用策略淺析
(一)抓住學生興趣,進行形象化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來進行教學,低年級學生善于模仿動物,喜歡模仿動物,教師可以在教學時利用動物的特點進行律動教學,以人音版一年級音樂上冊第四單元可愛的動物為例,在進行唱歌課《詠鵝》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隨著歌曲來模仿鵝劃水和伸長脖子向天唱歌的動作,從而創設一種接近生活模仿白鵝動作的情境進行教學,這樣既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提高學習的效率,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歌曲的節奏、旋律。又如教授表演《動物說話》時,讓學生模仿不同動物的叫聲,按著歌曲中的歌詞進行相應的活動,這樣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欲望,把模仿表演加入歌曲的演唱中,從而達到了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二)能抓住學生心理,進行鼓勵性教學
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心理承受力低,自尊心比較脆弱,因此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自尊心,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對學生予以安慰和鼓勵,而不是經常進行打擊和批評。要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要對學生在活動中取得的成就進行表揚,對于錯誤不要過分指責,而是幫助學生找到錯誤的關鍵點,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感到被認可后的喜悅。對于不積極參加活動的學生,教師不能強制參加,而是應該多方引導,使學生感受到參與教學的樂趣,對積極性高的學生,教師要充分發揮榜樣的引導作用,使學生產生帶動性作用,帶動內向的學生也積極參與學習,這樣就可以使所有的學生同時進步,提高整體教學效果。
(三)根據學生年齡特點,選擇恰當教學方式
使用音樂律動教學可以增強音樂課教學效果,但是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年齡和對應的心理情況進行使用,低年級的小學生心理發展過程是一個變化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小學生的體力動作和心理水平與年齡相適應,因此實際教學時要采取循序漸進的原則,動作要從簡單到復雜,運動量要從低到高,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的學習興趣持續提高。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學習點頭和拍手等簡單的動作,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可以動作復雜一些,讓他們感覺有挑戰性,否則就會降低高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一年級音樂教材下冊第二單元《春天來了》中的唱歌課《小雨沙沙沙》為例,在教學時首先可以讓一年級學生按照節拍進行拍手和點頭的律動,然后再加入手指模仿下雨的動作,循序漸進增加律動的復雜性,從而集中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建立良好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良好的課堂氛圍能夠讓學生放松心情,消除緊張情緒,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只有建立輕松、活躍的良好課堂氣氛,才能讓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從而集中注意力聽教師的講課,參與教師的活動。學生的性格千差萬別,有性格內向的學生,也有性格外向的學生,教師可以通過建立良好的課堂氛圍,運用情境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帶動所有學生參與學習。例如教師可以讓一些活動能力強、學習積極性高的同學模擬當小教師,讓內向的學生當學生,然后進行分組教學,這樣就能讓學生在輕松、歡快的氛圍中完成音樂的學習。
四、結語
在小學低年級階段進行音樂教學,教師需要使用適合的教育手段,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教師要對學生的特點進行分析研究,多與學生溝通,不斷完善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音樂學習的效果。律動是節奏的活動和跳動,是一種有規律的跳動,經過研究,在音樂課堂上讓學生聽著音樂,身體隨之進行律動,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音樂律動進行音樂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樂感,提升學生的音樂感悟力,能夠增強學生在音樂課上的感受。在小學低年級進行律動教學,對教學質量的改善效果非常顯著。
注:本文為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教育科學規劃2020年度個人課題“利用音樂律動提高低年級音樂教學效率策略的研究”(課題立項號:2020GR029)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殷磊. 隨音樂律動 創高效課堂——淺談舞蹈律動在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中的作用[J]. 音樂時空, 2014(11).
[2]許紅櫻. 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音樂律動游戲[J]. 兒童音樂, 2015(01).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