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銘一
摘要:在“雙減”政策下,教師通過道德和法律作業的設計與實施,觀察學生作業過程中所反映的情感、態度和行為,評價學生完成的作業,判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體驗和生成水平,及時、準確地檢測課程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雙減”;初中道德與法治;作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教師要通過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設計與實施,及時反饋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情況,分析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現狀、水平和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有效的改進路徑,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一、“雙減”政策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作業設計
(一)課堂作業
教師應根據教學進度合理安排作業數量。課堂作業應盡量在課堂上完成,盡量不占用學生的課余時間。綜合課堂作業可以在每堂課、單元或學期結束時設計和執行。課堂作業是由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習情況確定的,主要基于基本的書面作業或口頭作業。教師應根據學習階段的特點,適當加強作業的開放性、探究性和創新性,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素養;教師可以結合教材中的“探索與分享”、“拓展空間”欄目創建作業內容;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課堂作業的梯度,盡量兼顧優等生、中等生和有學習困難的學生的困難。教師應及時批改和反饋課堂作業,從而起到及時發現和診斷作業的作用。課堂作業可以通過學生的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和教師的評價進行測試和反饋。
(二)課后作業
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嚴格控制課后作業總量。七年級和八年級的第一卷不建議課后布置書面作業。八年級第二冊課后書面作業每周不超過一次,九年級課后書面作業每周不超過兩次。課后作業要開放性、探索性和創新性,避免重復機械練習、死記硬背和拼湊;可以采用口頭作業、書面作業、實際作業等形式;課后作業可以結合教材的“拓展空間”欄進行設計。課后作業不容易,要太難。盡量讓學生在學校完成大部分的課后作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習情況布置必修課和選修課,探索不同的課后作業模式,實行分層作業和分層指導。課后書面作業的時間和難度要嚴格控制。課后作業應盡可能多地收到、批復、評價和批改,并與課堂作業有機聯系,相互配合。教師應及時收集學生課后作業完成情況并進行診斷。提高作業效率,加強家校聯系,鼓勵家長將學生的作業反饋給老師。課后作業的指導和反饋方法可以根據作業的類型來實施。教師可以在網上或課堂活動中給予指導和反饋。嚴禁給家長布置或涂改作業,嚴禁要求家長批改作業。
(三)假期作業
假期作業應突出主題性、實用性、綜合性、探究性、開放性。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提供多種可選作業,引導學生選擇有條件的、有趣的、有利于提高綜合素質的內容。例如社會調查、時事政治評論、法院審計、短視頻制作、廣泛閱讀、手抄報紙等。通過這樣的作業,學生可以將校園生活和家庭生活的舞臺擴大到社會生活,獲得社會經驗和感知,使學生的人格在社會共性中成長;通過這樣的作業,學生可以鞏固、應用和深化相關學科的知識,感受學習本學科的樂趣和作用,增強學習本學科的興趣。假期作業應在充分考慮學生完成難度、身心健康等綜合條件下合理控制。寒暑假作業,合計不得超過二項。教師可根據學生作業進度,通過QQ群、微信群等平臺及時進行過程指導和評價,或在下學期初通過故事或視頻分享會議的方式進行展示、糾正和反饋。假期作業的評價可以采取自我評價、相互評價、社區評價等形式。
二、“雙減”政策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作業設計策略
(一)控制作業總量
在課程中,七年級第一卷和八年級課后沒有書面作業。八年級第二冊和九年級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安排個性化的書面作業;在寒暑假期間,789年級可以安排適當的綜合探究和實踐作業。加強學科組和年級組作業的統籌規劃,初中各學科每天平均完成書面作業總時間不超過90分鐘。
(二)優化作業內容
作業內容要符合學科課程標準的要求,注重核心素養的培養。在作業內容的選擇上,一是注意課本中的探索分享、拓展空間等活動欄目,可以創造性地轉化為作業,有效實施;二是體現基礎性、典型化、先進性和全面性,突出核心價值觀、學科素養、關鍵能力和必備知識;第三,克服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現象,突出作業情境選擇和創設的價值性、真實性、典典性和全面性,突出問題和任務創設的多樣性、開放性、探究性和創新性;第四,不允許選擇整份試卷或整份教學輔助材料作為作業。要對試卷或教學輔助材料進行選擇、改編或創作,鼓勵學校教研組開發出適合學校學生實際情況的高質量題集;第五,禁止把老師沒有做過的問題交給學生,禁止有錯題、超級題、重復題;第六,嚴禁安排作業“一刀切”。建議統一操作與個性化操作相結合。
(三)豐富作業形式
作業可以是書面的、口頭的、實用的和其他形式。書面、口頭和實踐作業都有其獨特的優勢。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結合學科特點、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完成能力,合理布置書面作業、口頭作業和實踐作業,適當增加口頭作業和實踐作業的比例,盡量避免布置單一的書面作業。教師要不斷創新書面作業的形式,如設計思維導圖、預測故事結局、辨別不同觀點、評價論證等;積極探索口頭作業的新形式,如新聞評論、課堂辯論、問題解釋等。同時,口頭作業要注重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我們應該創設各種各樣的實踐作業,使學生在實際情況中增強對社會的了解,提高素養。
(五)加強指導
首先,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及時完成作業,對一些困難的作業給予必要的建議和指導;其次,教師應該做精細的批改。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批改方法,加強面對面講解,提高作業批改的及時性和規范性;第三,要注意作業反饋、及時評價和易錯分析,加強過程評價,反饋學生學習情況。教師不得要求學生批改作業,不得只布置作業而不批改或不反饋作業。教師在輔導作業時應避免對所有問題進行講解,對學生作業中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問答。
三、結語
在“雙減”政策下,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必須通過道德和法律作業的設計和實施來控制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引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行為和學習習慣,強化學生的知識、情感、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屠亞萍.道德與法治課中作業的創新設計[J].小學教學參考.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