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珍


摘要:當前的英語教學中,每個學生的知識與能力水平都不同,所以分層教學的開展勢在必行。要想將分層教學開展得更好,需要教師的不斷研究與觀察。本文首先透徹分析了“分層教學”的定義,然后分析了常規英語課堂的教學分層現狀,最后綜合實際,以Go for it第八冊上期課本為案例分析,提出一些能夠應用于實踐的分層教學策略,旨在為今后的分層教學找到更明確的方向。
關鍵詞: 英語教學,分層教學,教學策略,案例分析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第1章分層教學
分層教學(Stratified teaching),即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并區別對待,這些群體在教師恰當的分層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發展和提高。前蘇聯教育學家贊可夫在《教學與發展》①中,提出了“使包括學困生在內的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的教學原則,認為教師必須提供不同層次的交流,使所有學生都參與課堂交流。在中國的古代教育中,也早已有了“分層教學”的概念—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即為此意。在分層教學中,如何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使教學方法,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知識水平,是所有老師一直在摸索并試著去解決的問題。分層教學這一教學理念,在當今的教育當中也具有特殊的意義。其優點如下:
1.分層教學的實施,能讓“主體教育”和“賞識教育”相結合,更能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主觀能動性;
2.根據“最近發展區”理論,同一層次內學生的基礎和水平較一般班級授課制條件下更為整齊,因此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都更加便利。
3.教師在實施分層教學之前,能夠盡量考慮給同一個層次內的學生準備學習內容,不必再為學生層次不同而有所顧慮,從而提高了備課與授課的教學效率。
第2章班級分層現狀
拋開分層教學的諸多優勢,要想讓每一所學校都對所有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是有困難的。首先,這需要大量的師資和硬件設施支持;其次,家長與學生的配合與否也決定著分層教學是否能順利開展。因此,常規課堂分層現狀總是不太令人滿意,其主要問題如下:
1.由于師資以及硬件設施缺乏,并未真正實現所有班級真正分層。因此在大部分的班級當中,依然同時存在著各種層次的學生。一層次的學生很優秀,他們有良好的自覺性以及語言的敏感度,因此學習英語對他們來說并不費力;二層次的學生和一層次相比起來,他們雖然在英語語言上并沒有太大的天賦,但是良好的學習習慣也能讓他們在英語學習中取得較好的成績;最后一個層次的學生不僅沒有語言天賦,而且學習習慣很差(不預習,不復習,不請教),以至于英語學習對他們來說尤其困難。不同層次的學生同時存在于一個行政班級之類,使得教師的備課過程也非常棘手;
2.“分層教學”措施無法真正地開展的另一個主要原因來自部分家長和學生的不理解。有的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不應該被區分對待。在提倡人人平等的社會,怎么能夠容忍自己的孩子被分層對待呢?這是一個很沒面子且對孩子影響很大的事情,因此他們堅決反對。而從部分學生的角度來說,他們有可能學習英語很困難,但卻又不接受自己與其他同學不在一個層次的現實,或者是他們認為至少自己在其他科有一定優勢,不至于被分層,因此他們也不能接受分層教學。
3.在實施管理的過程中,管理者(如班主任,年級與學校分管領導等)也會面臨各種不同的組織紀律問題。分層之前的學生,雖然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各有千秋,但是畢竟有一層次的學生做領頭羊,他們可以在整個行政班級當中起到好的帶頭作用,即使是三層次的學生想要造次,在一層次和部分二層次學生的影響下,也會有所收斂。但假若分層之后,三層次的學生全部合在一起,這時領頭羊的數量變少,班風班紀會變得更差,班主任管理工作自然會比以前困難得多。同時由于分層教學,使得行政班級增多,因此年級與學校分管領導也會有更多需要處理的問題。
綜上所述,要想真正地實現全校分層教學,在實際操作上來說是有很大難
度的。在這樣的環境下,只能依靠老師自己在課堂上盡量使用合理的分層教學策略,才能達到一定的預期分層教學目標。
第3章常規英語課堂中的分層教學策略
1.巧用“分層互動”策略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觀察和調查,掌握全班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知
識水平以及特長愛好等,將學生按照特點分組,形成一個個學習群體。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和成員之間的互幫互學形式,充分發揮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激勵,為每個學生創造整體發展的機會。此模式最好的地方是學生之間的人際互動,充分利用學生層次的差異性以及他們的合作意識,從而形成有利于每個成員協調發展的集體力量。
案例分析:
GFI Unit 2 Section B 2e
A:問題擬定者 (How often do you play computer games? How often do you watch TV? Etc)
B:圖表制定者 (餅狀圖,柱狀圖等)
C,D:調查與結果統計者(詢問全班同學相關問題并作出統計)
E:結果呈現者(向全班呈現本組報告)
結果呈現如下:
該小組中,A同學善于思考與總結,因此讓他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擬定需要詢問同學的一些問題,以便讓小組其他同學能夠進行下一步的操作;B同學平時熱愛藝術,對繪畫很感興趣。雖然繪制餅狀圖或柱狀圖并不需要有多好的美術功底,但依然會讓他覺得這個安排很適合自己;C,D同學平時活潑外向,與同學關系格外好,因此讓他們擔任調查與統計一職,充分發揮自己的作主觀能動性;E同學平時發言積極,在文字描述與總結方面很有造旨,因此由他向全班呈現小組調查結果最合適不過。
該合作策略正是基于教師平時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況與個人習慣之后所做出的決定。將每個同學自身的特點與教學相結合,從而讓每個同學都能夠有所發展,達到了“分層教學”的教學目標。
2.善用“分層提問”策略
同一個問題,不同的學生對它的理解與回答也是不同的。在同一篇閱讀題中,教師所布置的任務也應該根據學生不同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而有所分層。分層閱讀教學中,第一遍閱讀常為尋找關鍵詞或中心句;第二遍閱讀常為分段與總結段落大意;第三遍閱讀為尋找細節答案與支撐觀點;之后便是產出—對文章的整體理解,產出思維導圖以及一些個人的觀點。通常來說,二三層次的學生基本都能完成尋找關鍵詞,中心句,以及尋找細節答案等任務。而對于分段,總結段落大意以及閱讀之后的產出等需要自主思考的環節,大部分時候只有一層次和少數二層次的學生才能夠完成。而正是這樣的分層提問方式,才使得分層教學目標能夠得到有效的實現。
案例分析:
GFI Unit 4 Section B 2b --Who’s got talent?
第一遍:快速閱讀,尋找達人秀的現狀(more and more interesting)與三個達人秀的名字(American Idol, America’s Got Talent, China’s Got Talent)。
第二遍:閱讀全文,總結段落大意。
一層次學生,自主總結;二層次學生,填空總結;三層次學生,連線任務。
Part I: ______________ information of talent shows
Part II: Some ___________ about talent shows
Part III: Different _____________ about talent shows
第三遍:細節問題。
1.What’s the opinion of most people about talent shows? (It’s always interesting)
2.What do these shows have in common? (They try to look for….; All kinds of people join…)
3.Who decides the winner? (People who watch the show. = Audience)
4.What does the winner always get? (A very good prize)
5.Why don’t some people enjoy talent shows? (Because they think some performers’ lives are made up.)
6.What is the great thing about talent shows? (It gives a way to people to make their dreams come true.)
本教學策略中,一層次學生能夠完成每個任務;二層次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基本可以完成以上任務;三層次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任務一和三。教師根據學生的能力而布置不同層次的問題,使得每個水平的學生都能夠找到自己可以完成的任務,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信心與學習興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3.妙用“課后作業分層”策略
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如果都布置一樣的作業,結果很可能就是一層次學生做得很好,二層次學生能夠完成且較好,而三層次的學生既做得不好還更有可能不能完成全部作業。因此,“課后作業分層”策略應當被放在常規英語教學中進行實施,從而使每個學生都完成適合自己的任務。
案例分析:
GFI Unit 4 Self Check
一層次學生:完成self-check所有作業。之后,運用形容詞和副詞的最高級,對自己家鄉里的一些商店,電影院,超市等進行綜合描寫,且寫出每個觀點的支撐論據,最后寫下自己的總結。
二層次學生:完成self-check所有作業。之后,仿照練習2,運用形容詞和副詞的最高級,對比同一類型的三個商店,并寫出每個觀點的支撐論據。
三層次學生:完成self-check 所有作業。之后,用練習1方框里出現的形容詞(good, cheap, popular, comfortably, bad)最高級造句。如能寫出支撐論據更好,不能完成也不勉強。
在這一策略中,一層次的學生不僅能將本單元的重要知識點和語法規則運用在自己的作業中,并且還能鍛煉自主思考能力。短文的寫作當中,還能進一步鍛煉到他們的邏輯能力。二層次的學生可以將本單元的重要知識點和語法規則運用在自己的小語篇當中。在對比三個同類商店的過程當中,邏輯能力同樣得到了訓練,但對他們的自主思考能力并未做更多的要求。三層次的學生最重要的目標是將書上的基本任務完成,以及將本單元最核心的語法知識點和規則掌握即可。這樣的分層作業,才能使得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相應的目標訓練。
第4章結語
根據當前學生的個人習慣,知識與能力水平,分層教學的開展勢在必行。要想將分層教學開展得更好,需要教師的不斷研究與觀察。也許這個過程剛開始的時候是比較復雜與繁瑣的,但一旦走上正軌,不管是對教師還是學生而言,都是具有重大意義的。正所謂“因材施教”,只有真正的做好了分層教學,才能真正地將學科核心素養發揮到極致。路漫漫其修遠兮,相信分層教學會給孩子們帶來一個更加光明的未來!
① 贊可夫:《教學與發展》,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