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寶建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與全球經濟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原有的金融體系正在進行大刀闊斧的變革與創新。在我國的商業銀行中,不良資產的問題一直以來都較為突出,對不良資產的處置也成為了我國商業銀行有待解決的重點問題。而不良資產也是阻礙我國商業銀行變革和發展過程中的一道門檻,不良資產的規模以及數量大小,從根源上動搖了我國商業銀行資產結構的穩定性,阻礙了我國金融市場的繁榮。因此,商業銀行在變革和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注重對不良資產的控制,從而穩固銀行內部的資產結構,促進我國金融市場的平穩發展。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發展的現狀,并且對不良資產的處理對策做出了探討,以期能夠為促進我國商業銀行的平穩發展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解決對策
在商業銀行中,不良資產的長時間積累會導致商業銀行出現嚴重的信用危機,同時還會影響到整個金融市場,讓金融市場在發展和變革的過程中面臨動蕩和危機。中國銀保監會在對我國商業銀行進行監督管理的過程中指出,不良資產已經成為衡量商業銀行發展狀況的重要參考指標,同時也成為了國家公眾以及第三方監督管理部門,對商業銀行價值判定的重要標準。
一、導致商業銀行出現不良資產的內部原因
(一)銀行產權制度的約束
在金融市場中,國家銀行的管理者通常來說都是由國家政府直接任命,而這些高層管理者在通常情況下都會受到行政政策的影響,在對銀行的各類型業務進行決策和經營的過程中,需要遵循政府的指令,這就導致銀行與國家政府之間形成了一種委托代理的關系。部分高層管理人員為了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業績任務,從而獲取上級部門的信任,在經營管理的過程中,可能會采取作假的方式進行掩蓋。除此之外,商業銀行內部還存在產權不明確的問題,由于缺少利潤驅動,導致銀行的高層管理人員在工作中缺乏積極性,這也致使商業銀行內部的不良資產規模加大。
(二)銀行內部管理方面的不足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在現有的制度引導下,內部管理制度成為銀行經營決策的關鍵管理內容,而在內部管理中,包括了對人員組織以及財務風險等多項內容的管理,尤其是對于人員組織以及財務風險方面的管理不足,也會導致銀行出現不良資產累積的問題。
1.人事管理方面的問題
國有商業銀行在人事制度方面制定不夠完善,導致對于人員日常工作缺乏激勵機制,同時也不能夠起到良好的約束作用,各級工作人員在工作的過程中缺乏積極性、主動性,也沒有將自身的能動性充分發揮出來。由于人事管理方案,對于銀行職員產生的激勵以及約束作用不足,導致銀行職員面臨著數目大、工作任務重的狀況,很多員工為了達到業績目標,急功近利,甚至還會盲目放貸,這就導致在完成貸款任務時為不良資產的累積埋下了巨大的隱患。我國相關法律法規中有明文規定,商業銀行的貸款在放貸時,必須要對借款人的貸款用途、還款能力以及還款方式等情況作出嚴格的審批,但是很多銀行職員在工作的過程中缺乏嚴謹的工作態度,對于企業貸款提供的信用證明,以及擔保資料的真實性并沒有仔細核查,導致在貸款過程中出現信息造假的現象。而在擔保過程中,很多銀行職員對于擔保流程的相關知識掌握不夠完善,這就為一些黑心企業留下了可乘之機[1]。
2.風險管理能力較弱
目前在金融市場中,商業銀行之間的競爭較為激烈,部分銀行為了增加自身的收益,加大了放貸額,這就導致很多銀行的貸款業務出現了忽視管理的問題,只注重增加貸款業務的數量,但卻忽視了對貸款業務的后續管理。很多商業銀行的貸款業務規定,在執行過程中也只是流于形式,管理人員缺乏對貸款的風險管理意識,只注重增加貸款業務,而不考慮后續收回貸款的風險監控,導致銀行不良資產的規模不斷增加。
二、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外部原因
(一)過度的政府干預
雖然商業銀行在經營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權,但是我國很多銀行在資金的運轉上都受到了中央銀行的管理,同時還受到當地政府的過多干預。商業銀行在對客戶發放貸款時,借款方必須要提供真實完整的擔保文件,以及相關的擔保資產,但是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由于政府對一些特殊發展企業以及困難企業的優惠政策,銀行不得不對一些償還能力較弱或發展不穩定的企業發放貸款,而這些企業后續在還貸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問題,導致銀行的貸款收回難度較大。除此之外,銀行在給部分企業發放貸款時,最高額度限制超過額度的部分,不能夠正常放貸,但是由于地方政府的政策,使得部分銀行在面臨這種問題時不得不超額放貸,增大了銀行貸款業務中的金融風險[2]。
(二)全球經濟環境不穩定
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中,我國的經濟市場進入了下行階段,這就導致在金融市場中社會的整體金融信用出現了危機,銀行與企業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張。目前我國很多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出現了盈利能力持續下降的現象,這也導致銀行的貸款質量逐漸降低,不良資產也呈現出大規模增長的狀態。不良資產的持續性累積,導致我國商業銀行在放貸過程中面臨著巨大的信用危機,同時也使我國的金融市場信用環境出現了惡性循環,激化了銀企之間的矛盾[3]。一方面,由于整體的經濟市場下行,導致市場中企業的盈利能力較弱,主動還款以及還款的能力不斷降低,很多借款人甚至還會存在惡意拖欠或逃避債務的狀況。除此之外,銀行原先積攢的核心客戶以及其他合作伙伴,為了獲取福利金,甚至還會出現惡意謀劃套取銀行信用金的行為,這也導致銀行處在高風險的信用危機中。另一方面,由于銀行積累的不良資產數量增多,銀行的管理人員在放貸時也出現了恐懼心理,這也導致市場中的中小企業出現了融資困難的問題[4]。
(三)市場中企業管理的缺陷
目前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較大的比重,但是很多國有企業的盈利能力較差,由于國有企業的特殊性質以及肩負的社會責任,即使國有企業在經營管理的過程中面臨著虧損問題,也難以在短時間內破產,而國家政府為了確保國有企業能夠正常運轉,強制要求銀行對企業加大貸款力度,同時還延長了貸款期限。除此之外,對于企業的長遠發展來說,由于受到了通貨膨脹的影響,企業對自身的利潤評估也會產生波動,在通貨膨脹的影響下,企業的短期收入會出現虛高的問題,這就導致企業在一段時間內出現業績增多面臨的稅款額度提高,但企業的實際利潤卻呈現出下行趨勢,這也會導致企業出現資金周轉困難,弱化了企業的償債能力,同時影響到了企業的貸款追收,導致企業不良資產增多[5]。
三、解決銀行不良資產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銀行內部的管理水平
首先,銀行在管理的過程中,應該不斷完善自身的管理體系,對銀行的貸款,客戶按照等級進行劃分,這樣不僅能夠方便銀行業務人員對客戶進行貸款方的分析和調查,同時還有利于貸款后的風險監控。建立合理化的貸款管理流程,能夠確保客戶的信息在商業銀行中變得更加透明化,這樣就可以避免不良客戶有機可乘。
除此之外,銀行還可以利用資產證券化的方式將貸款資產委托給第三方機構,由第三方機構以證券的形式,向市場中的其他投資機構發行證券,這種金融性的活動相當于將銀行的不良資產進行了科學化的包裝,然后通過金融手段,讓這些不良資產上市,以證券的方式面向市場大眾,能夠幫助銀行弱化不良資產帶來
的風險[6]。
(二)減少國家政府的干預
在市場經濟的發展體制下,政府應該適當的減少對商業銀行的貸款干預程度,同時,對于一些認真負責地履行自身責任和義務的企業進行獎勵,而對于一些拖欠債務的企業應該給予相應的處罰。除此之外,關于銀行的放貸業務,還應該將權力下放到銀行,政府不能夠隨意參與銀行的貸款,發放對象不能做國有企業貸款的包庇人,這樣才能從根源上減輕銀行的放貸壓力,政府應該予以國有企業以及銀行一視同仁的態度,為二者留有充足的發揮空間,平衡二者之間的地位和矛盾[7]。
(三)深化企業的改革和發展
在金融市場中,企業運營能力的弱化,也是影響銀行不良資產累積的重要原因。為了從根源上降低銀行的放貸風險,必須要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從而提升企業的還債能力,建立良性的信用環境。首先,企業應該樹立誠信意識,建立起真實準確的企業檔案,市場中也應該加大對企業的信用管理,同時,銀行之間也應該加強協作,讓市場中企業的信息更加透明化,方便社會以及銀行對企業的監督,從而幫助銀行更好地進行貸款風險控制[8]。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不良資產是影響我國金融市場發展的重要因素,不良資產不僅會惡化市場中的信用環境,還會加大銀行與企業之間的矛盾。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政府應該減少對商業銀行放貸的干預,同時市場中也應該加強對企業的監督和管理,商業銀行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應該對自身的監督管理體系進行不斷的升級和優化,從根源上減少銀行的不良資產累積率,確保我國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耿夢莎,趙曄.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問題的成因與治理[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15(04):209-210.
[2]尹怡杰.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現狀及對策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2(07):154-156.
[3]陳小藝.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問題研究[J].時代金融,2016(15):102-104.
[4]夏瑞瑩.淺析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成因及其治理[J].商場現代化,2014 (24):134-135.
[5]鄭鴿.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問題研究[J].全國流通經濟,2020(11):142-143.
[6]楊升.淺析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現狀與趨勢[J].時代金融,2018(36):68.
[7]任喜斌,劉毓君,劉靜.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面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山西科技,2019,34(04):14-16.
[8]高鑫.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問題及其處置對策[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7 (17):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