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曉
摘要:新醫改體制的實施,對我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展是機遇也是挑戰。目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人力資源管理存在諸多問題,阻礙了其醫療服務機能的發揮。本文通過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力資源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改進措施,使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高人力資源管理水平,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充分發揮其社會效益。
關鍵詞:人力資源管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提升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主要提供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發展不僅關乎城鄉居民身體健康,也關系著我國整體基層醫療衛生的發展。但是現階段我國社區衛生服務由于各種因素的制約,使得整體醫療服務水平有待改善。本文就針對這些社區服務中心現狀進行分析,同時提出改善建議,希望可以為社區服務中心人力資源管理和機構發展提供有效的參考意見。
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力資源現狀
(一)人力資源總數不足
當前相當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存在人力資源總量有所欠缺的現象,人力資源分配不均問題較為嚴重。新醫改實施以來,政府部門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投資力度不斷加大,導致涌現出大量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衛生服務站,但是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并沒有配備相應數量的醫務人員,醫務人員分布比例長期存在不均現象。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生活質量也得到了提升,但由于缺乏足夠的健康知識,導致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的發病率也在逐年增加。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醫務人員配備不足,服務居民能力有限,難以滿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展需求。
A區總面積達59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約83萬,轄區有11個街道,共有213個村民委員會和46個社區居委會,區域內有五個國家級開發區,是該市較為繁華、重要的區域。目前有1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63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共有全科醫生254名,這對于常住人口有83萬左右的A區是遠遠不夠的,相當于每1萬名居民配備3名全科醫生。我國2019年6月17日,衛健委發布的相關通知中對社區服務中心人員安排為每萬居民需要配備1位執業醫師和3位全科醫生,并且全科醫生和護士比例按照1:1安排,同時需要其他技術人員不高于9人,從這些數據看,A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與國家所規定的人員安排相差甚遠(詳見表1)。
表1中是對寧波市A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醫護人員分配進行的統計,但是根據浙江省相關文件要求,萬人居民要配備4~5名全科醫生以及同樣數量的護士,并且配備2~3名公共衛生工作人員,根據表格中數據,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寧波市A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醫護人員配置遠遠不符合規定。目前來看寧波市已經是我國一流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條件遠高于其他地區,但是與文件規定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二)服務中心人力資源比例設置不夠合理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力資源管理的目的就是最大化實現人力資源配置,設置醫護人員應該與崗位職能相匹配,才能保證人力資源管理高效、高質量。現階段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力資源比例設置不合理主要體現在醫護人員分配不均方面。比如A區某小型服務中心M,醫生占比高達52.63%,護士僅占23.68%,醫護人員比例為2:1,但是國家2016年發布的社區服務中心醫護人員比例應該在1:1.5~2之間。A區M服務中心這樣的配比會直接降低社區醫療服務質量,導致醫生無法專注于本職工作。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社區服務中心醫生職稱比例,高級、中級、初級醫生人員比例應該按照1:3:1,但是實際上社區很難達到這個水平。A區職稱比例為1:2:4,與世衛組織要求相差甚遠。
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力資源配置建議
(一)通過多種方式開發人力資源管理
1.加強對全科醫生及社區護士的培養
全科醫生及社區護士的配置,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標準。據統計美國社區衛生服務體系中護士占比80%,能夠高效保障社區醫療服務的完成;英國國民健康服務體系中每萬人就配備4~6名全科醫生,并且這個數量還在逐年上升;德國萬民居民也幾乎配備5.4名全科醫生;澳大利亞全科醫生占全體醫生比例為62%,全國注冊護士人數達26萬人;日本萬民國民擁有38名全科醫生。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這些國家全科醫生和社區護士的配備比例都高于我國,所以我國也應該逐漸加強全科醫生和社區護士的培養,以滿足不斷提高的社區醫療服務需求。我國現在仍處于全科醫生培養的初級階段,雖然國家為此提供了資金投入和政策鼓勵,但是由于收入、職業成就感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很多醫學生并不愿意從事全科醫療工作,致使全科醫生與專科醫生之間存在著較大的數據差異。日后醫學教育中,可以不斷增加教育學科經費投入,采取定向培養等措施,吸引更多醫學生從事全科醫學專業[1]。
另外,要加大對全科醫生進社區的鼓勵措施,可以通過雇傭退休醫生和臨時雇傭的方式,幫助社區服務機構解決全科醫生缺乏的當務之急。因為退休醫生多數對醫療行業保持著激情熱愛,并且對收入不會太過計較。他們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可以順利開展醫療工作,還能帶領社區年輕醫護人員更好地發展。這些退休返聘醫生也可以幫助社區服務機構解決“首診治”難的問題,通過他們的聲望吸引更多患者前來社區服務機構治療,從而構建良性的基層分級診療體系。
2.大力推行醫療聯合模式
近年來,人們對醫療保健的需求越來越大,國家也盡可能為國民提供最優醫療服務。推行醫療聯合是把有限的醫療資源進行整合,發揮最大效益的途徑。一些聲望高、名氣大的醫院已經逐漸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了人才交流平臺、資源共享合作模式,基本實現了社區醫療與大型醫院之間的資源垂直整合。大型醫院定期安排專家坐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其提供技術幫扶,幫助社區服務機構不斷提高服務質量。醫療聯合模式的良好運行可以引導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患者到基層就診,逐步建立起醫防融合、連續服務和分級診療協同機制,既可以提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又可以使醫療資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2]。
3.完善社區服務中心人力資源中長期規劃
國家衛健委頒發的《十三五衛生人才規劃》中,對社區衛生健康管理人才的培養和指導提供了有效建議。落實到社區服務中心,可以制定人力資源中長期培養計劃。首先,明確未來5-10年內社區服務中心人才培養計劃、關鍵指標。其次,通過獲得政府補助,加強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力度。再次,合理規劃社區衛生服務資源,有效利用,盡可能減少資源浪費。再次,提升社區衛生服務質量,全科醫師和社區護士對于常見慢性病的診療和術后護理等患者能做到熟練接診或提供相應的上門服務,不斷提升患者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滿意度。最后,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無法建立起優秀的醫護人員隊伍時,可以通過地方政府的管制,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力資源管理進行調整,調整醫護人員安排、教育背景和社區專業性人才分布,通過合理配置使各地社區服務中心能夠很好地承擔基本醫療及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
4.強化各層次人才引進計劃
對于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醫護人員不足的問題,我國可以借鑒其他國家把醫療分配和計費標準相結合的方式,以此來提高醫護人員的工資待遇,提升他們對醫護工作的熱情。為此可以采取四點措施:一是加大對全科醫生的培訓力度,完善職稱晉升制度。二是鼓勵優秀醫學畢業生加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三是定期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員進行專業技能及應對突發事件的急救措施培訓。四是完善人力資源政策,提高醫護人員薪資待遇,健全升職加薪制度,為醫護人員提供良好的學習平臺,進而提升服務水平[3]。
(二)整頓現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力資源配置標準
1.科學調配基本醫療人員
一般情況下,當地社區服務中心醫療人員分配是基于國家和地方標準,并結合當地實際經濟發展情況、常住人口數量自定。A區,至少需要調配415名全科醫生,才能滿足當地社區服務中心日常衛生服務需求[4]。
2.減小不同城鎮職工的薪資待遇差別
設置統一的工資制度,對于編制與非編制差別不應該太大,防止非編制人員自身的不平衡心態。由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長期處于缺人狀態,僅僅依靠在編人員根本無法滿足日常工作開展,所以需要臨時雇傭很多社會人員。這就需要盡量減少二者之間的差距,并且為非編制人員提供合理的社會保障、職業發展路徑、晉升渠道等,確保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人員能夠積極投入到社區醫療工作中,提高社區衛生服務質量。
3.科學設置護理人員及公共衛生人員比例
原則上每萬名居民就應該配備一名公衛醫師,并且有一名專業護士。目前A區只有37名公衛醫生,遠遠達不到要求,所以需要增加公衛醫師的人數,才能進一步保障服務質量。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對當前社區服務中心人力資源分配現狀及問題進行了詳細分析,并相應提出了人力資源配置建議,希望可以幫助當前大多數社區服務中心改變現狀,完善人力資源管理,提高人力資源管理效率,提升社區服務中心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促進我國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穎,何栩如,宮芳芳.緊密型醫聯體中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探索與研究[J].現代醫院管理,2021,19(03):61-63.
[2]張宸語.基層衛生醫療機構人力資源管理中的薪酬管理創新研究[J].商訊,2021(13):193-194.
[3]孫敏.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力資源管理現狀及發展分析[J].甘肅科技縱橫,2021,50(04):80-82.
[4]石義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高人力資源管理效率的激勵措施探討[J].中國市場,2021(11):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