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劍科
【摘要】在初中英語教學活動中,基于整本書閱讀的教學理念,教師應該從學生出發,充分考慮每一名學生自身的興趣愛好,為學生推薦適合的課外讀物,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閱讀課外材料。通過豐富多彩的英語閱讀材料引領學生感受英語學習的魅力,使學生養成好習慣、不斷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鑒于此,本文對初中英語整本書閱讀教學路徑進行探索。
【關鍵詞】初中英語;整本書閱讀;教學路徑
一、基于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1.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初中階段,學生的可塑性相對較強,他們對新鮮事物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掌握學生的性格特點,進而提升閱讀效率。在閱讀教學中,基于整本書閱讀進行閱讀教學十分關鍵,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也能夠對英語閱讀產生濃厚興趣,教師也可以順利開展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學生通過閱讀課外讀物,被其中的精彩故事所吸引,進而喜歡上英語這門學科。
2.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形成素養
在傳統的教學中,不少教師會采用逐字逐句的教學方法,這種翻譯方法雖然可以讓學生掌握文章內容,不過對思維水平發展具有一定的阻礙。基于整本書閱讀教學可以有效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教學活動也能夠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知識面,讓學生積累更多的詞匯量,也可以讓學生掌握英語語法。經過深入閱讀,在很大程度上,學生能夠養成自主思考的習慣,從而與作者產生思想共鳴,對學生的英語素養形成具有重要的幫助。
二、初中英語整本書閱讀教學路徑
1.精選適宜材料
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如果想要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效率,實現整本書閱讀,精心選擇教學材料是一個重要環節。不同的學生性格特點不同,興趣愛好也不盡相同:有些學生喜歡人文歷史材料,有些則喜歡科技地理內容。因此,在對初中英語閱讀材料進行選擇時,應有全方位的考慮,不僅考慮整體的喜好,也要顧及小部分群體的想法,在保證教學知識豐富、科學的基礎上,又富有趣味性,使得學生能夠通過整本書閱讀切實學到知識。
例如,在閱讀黑布林叢書《小飛俠》內容時,學生可以通過閱讀文本內容,以及聽錄音,將聽到的人物對話和圖片任務進行配對,將學生們遇到的動物和人進行名稱配對。在整個閱讀過程中,不僅具有趣味性,也能夠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學生在閱讀之前也可以根據圖畫內容,將單詞與海盜船的部分進行匹配,加深認識與理解。
2.師生共同參與
有了推薦的閱讀文本后,并不代表教師就可以完全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由于學生具有個性化差異,他們的英語學習水平和閱讀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學生在進行整本書閱讀時,教師可以參與到學生的閱讀中,不僅可以與學生溝通閱讀情況,而且能幫助閱讀有障礙的學生解決困難,從而讓整本書閱讀的意義更加深遠。
以Alice in Wonderland整本書閱讀教學為例,教師在與學生共同閱讀時,可以通過互聯網,以“Alice in Wonderland整本書閱讀”為主題,在微信群里通過師生、生生之間實時溝通,分享自己的一些問題,尋求教師、同學的幫助,也分享自己的所得,共同進步。在這里,教師應該做好表率。為了調動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都必須依據學生的閱讀情況,在微信群里帶頭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如,教師在閱讀到愛麗絲遇見小老鼠時,他們游上岸后看到了許多奇怪的鳥和動物。但是,這本書中并沒有具體說有哪些動物和鳥。那么,教師就可以在交流群中提問學生:“Can you imagine any birds and animals on the shore?”鼓勵學生進行想象,發散學生思維。如,學生在交流群中提到了ostrich、penguin、puffer fish、Tibetan fox、Bago、Taiping bird等動物,有的學生因為不了解某種動物而上網查資料,這也能激發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當然,這樣的方式也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與他們在共同努力。同時,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在交流群中發表自己在閱讀中遇到的困難,通過其他學生或者教師幫助解決問題。
可見,師生共同參與Alice in Wonderland整本書閱讀,不僅能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也能防止學生在遇到困難時無法將整本書閱讀下去的情況。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可利用的教學資源,創造師生共同參與閱讀的條件,實現整本書閱讀計劃。
3.鼓勵課外泛讀
整本書閱讀應是教師在課內指導、學生在課堂外自由泛讀相結合的閱讀教學活動。根據閱讀上的“馬太效應”,學生的有效閱讀量越大,閱讀能力就越強。而學生的有效閱讀量需要閱讀時間的保障。
筆者首先鼓勵和要求學生在課外拿出每周不少于4次、每次30分鐘左右的時間進行自由閱讀,并通過家長會、微信群等方式告知家長學生正在進行的閱讀項目,請家長參與閱讀課程建設,共同督促和鼓勵學生堅持閱讀。同時,在布置課后作業時進行統籌規劃,減少常規的抄寫作業,而將進行 30 分鐘左右的整本書閱讀作為日常作業布置給學生,保證學生有閱讀時間。
其次,筆者運用結構化視圖(graphic organizer)促進學生的課外泛讀。結構化視圖可以是閱讀管理工具和閱讀報告工具。(1)編制個人學期或年度整本書閱讀記錄單管理閱讀過程,根據閱讀量評選“進步之星”“閱讀之星”“經典閱讀者”。(2)編制泛讀閱讀單,給學生提供支架,要求學生從書名、作者、“我最喜愛的部分”“我的感受”等方面對所讀書籍做摘錄和評論,形成自己的觀點。
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筆者堅持每周一課時的經典閱讀活動,并在課后對閱讀質量進行監控,取得了良好的實施效果,整本書閱讀活動成了英語教學的常態。在整本書閱讀活動中,教師應合理選擇閱讀材料,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科學提供閱讀指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嚴格監控閱讀過程,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從而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三、結語
總之,整本書閱讀作為當前流行的閱讀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的閱讀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對提升學生英語綜合水平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教師還應積極探索新型教學方式,提高整本書閱讀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周娟.初中英語整本書閱讀的實踐探索[J].名師指導,2018(14):65-66.
[2]王曉慧.基于整本書閱讀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研究[J].英語學習,2018(4):53-59.
[3]劉璟.黑布林英語閱讀叢書(初中段)[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責任編輯? 彭晉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