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按章

美國學者愛德加·戴爾曾提出過“學習金字塔理論”,即平均學習保持率。塔尖上的學習方法就是“聽講”,也就是我們最熟悉常用的方式,但學習效果卻是最差的,反而最底部“教授給他人”的方法,是學習效果最好的。現在正處于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時代,大部分學生都能接觸到手機、平板,也因此,沉迷電子游戲的幾率也大大增加。在此環境影響下,學生的說話表達能力可能有所下降,再加上低年級學生能說出完整的一句話、能清晰表達出自己想法的少之又少。所以,如何緩解改善此情況?時常進行說題的訓練就是挺好的辦法。
一、說題訓練的重要意義
所謂學生“說題”就是讓學生把整一個解題的思路方法步驟一一說出來,讓所有人互動了解,進而補充或糾正不足之處,從而提高思維能力。簡單來說,就是讓學生來當“小老師”。適當進行說題有理清思路,促進思維的作用。
(一)說題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提高表達能力
目前,部分學生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沒有自己的認識與見解。這種學習方式并不適宜學生長久發展。說題讓學生以語言為媒介,把數學抽象思維與邏輯推理、直觀想象與數據分析等素養目標轉化為具體的描述。加上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能主動獨立地去探索知識、發現知識、增長智慧。讓教師的“灌輸型”教學變為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讓學生更有學習動力。讓學生在教學中獲得自信,激發自身的潛在能力。讓學生在教學探究中,掌握屬于自己的一套學習技巧并提升了自己的表達能力。
(二)說題能夠讓學生增強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學生說題不是單純地為了講解題目,而是讓學生深層次理解題目。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不能全面關注到每一個學生,不能針對性地指出每一位學生的問題。然而,說題能夠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平臺和展示學習成果的機會。教師在聽的過程中能夠了解講題學生的思路,了解到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因此,能清楚學生哪里不懂,從而能夠“對癥下藥”,進而提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說題的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分析題目,這不僅能讓自己主動獲取知識,還能激發了自己的思維邏輯能力。這種說題方式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時效性與教學的有效性。
二、如何開展說題訓練
(一)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參與度。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推動學生自身學習的發展動力。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創造出豐富有趣的內容。學生的學習熱情被激發出來了,那么,在課堂上就更容易動腦、動口,而且說題的主動性也被調動起來。
(二)要用規范的數學語言與進行適當的引導。身為一名教師就應該做好帶頭作用,自身的行為語言是學生的標桿,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數學語言,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就更為重要。由于低年級學生的模仿力很強,教師可以根據這點來發展學生的說題訓練。
(三)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說題訓練
例如,由于國家推行“雙減”政策,低年級不留家庭書面作業,而是通過布置口頭讀書作業,達到說題訓練的目的。此外,數學科組每學期末還組織學生抽取本學期要講解的例題,然后進行解說。最后,教師進行評價。
三、學生“說題”實例
舉例1:兩箱桃子重30千克,一箱蘋果重量比桃子的多2千克,那么2箱蘋果多少千克?
學生1:先求出1箱桃子的重量,再算出1箱蘋果的重量,最后再求2箱蘋果的重量。
解答:1箱桃子的重量:30÷2=15(千克)
1箱蘋果的重量:15+2=17(千克)
2箱蘋果的重量:17×2=34(千克)
答:五箱蘋果重34千克
學生2:可先求出2箱蘋果比2箱桃子多的重量,再加上2箱桃子的重量,就是2箱蘋果的重量。
解答:2箱蘋果比2箱桃子多的重量:2×2=4(千克)
2箱蘋果的重量:30+4=34(千克)
答:五箱蘋果重34千克
舉例2:展示576-197的簡便算法( A )
A.576-200-3? ? ? ? B.576-200+3
C.576-(300+3)
大部分學生選擇A。
學生講解:學生1:三個選項中,C一眼就可看出與原題不符,可提前剔除。那么,究竟是A還是B呢?因為197比200少3,所以答案就為A了。
學生2:我們可以把它看成是去買東西。一件商品要197元,你拿出了200元,接著是售貨員找回你3元,這時你的口袋里應該是多了3元。所以要加3元,而不是減3元。
尋找對策(學生交流):
學生1:做完題后如果不確定正確與否,可以計算一下得數,看看和原來的結果是否相等。
學生2:可以想想買東西的經過,如果多減了,應該要加回去。
總之,學生說題訓練體現了生本教育的教育理念,符合教育政策的需要,實現了教學的可持續發展,擁有長久的生命力。
責任編輯? 胡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