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詠紅

摘? 要:本文對京南三所高校大學生數字閱讀習慣和需求情況進行了數據統計和分析,調研了大學生數字閱讀習慣的特點,挖掘了數字化時代影響高校閱讀推廣模式構建的因素,提出了構建立體化、多元化數字閱讀推廣模式的策略,以期優化閱讀生態環境,從而有效調動大學生學習和閱讀的積極性,達到充分發揮高校圖書館文化育人的價值和作用的目的。
關鍵詞:數字化閱讀;大學生;閱讀傾向;閱讀推廣;模式構建
中圖分類號:G252.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39-0005-03
閱讀是指人們通過與文本的對話交流,認識世界、認識自我的過程和活動[1]。伴隨“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數字閱讀以其內容豐富、環境開放、過程互動等優勢成為國人獲取知識和信息的主要方式。2021年4月,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布《2020年度中國數字閱讀報告》顯示,數字閱讀用戶規模達到4.94億,增長率5.56%,人均電子書閱讀量9.1本[2]。
高校的智能終端設備顯示,大學生的閱讀媒介、內容、方式呈現數字化閱讀快速發展態勢。及時了解大學生對數字化閱讀選擇的行為和偏好,搭建多元、立體的數字化閱讀推廣模式,有助于大學生有效甄別、精準獲取數字信息,提高閱讀效率。
一、大學生數字閱讀習慣調研
為深入了解大學生數字閱讀的需求行為和習慣,2021年上半年,研究者在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北京印刷學院、北京建筑大學等京南三所高校發放《大學生數字閱讀習慣調查》問卷,對大學生數字化閱讀需求特性指標進行了數據統計,深入分析了數字化時代大學生閱讀的影響因素、閱讀載體及方式。
(一)大學生數字閱讀基本情況
考慮高校本科生與研究生在數字閱讀需求和行為上的差異,本次調研主要選擇大一至大四學生作為數字化閱讀的調研對象。本次調研發出問卷400份,收回396份,其中有效問卷390份,有效率達97.5% 。問卷統計顯示,97%的大學生認為大學期間閱讀很重要,59%的同學喜歡將數字閱讀作為平時學習的主要方式,70%的同學數字閱讀時間每天達1小時以上,69%的同學愿意在數字閱讀上支付費用。
(二)影響大學生選擇數字閱讀的因素
調查發現,數字化閱讀優點主要體現在攜帶方便、檢索便捷和便于保存三方面,而對于數字化閱讀的缺點,部分被調查者認為這種借助于新媒體的閱讀方式沒有紙質圖書的質感、受其他網絡消息影響閱讀環境不夠純粹以及沒有地方可以做筆記。
(三)大學生數字閱讀載體及獲取渠道
在數字閱讀載體中,手機、電腦、IPAD等電子終端已成為高校大學生經常使用的閱讀工具。除文字外,大學生閱讀的內容還包括圖片和視頻。他們感興趣的閱讀內容包括名著、漫畫、新聞時政、娛樂消息等,還會閱讀大量的學習參考資料來輔助日常的學習研究,這些閱讀資訊的獲得93.5%依靠網絡。
二、大學生數字閱讀習慣分析
行為習慣是個體面對環境所作的反應。“互聯網+”時代,大學生閱讀習慣表現為閱讀需求個性化、獲取多元化、時間碎片化,呈現出閱讀層次淺顯、過程穿插社交等特點。
(一)對屏幕依賴性增強
隨著數字閱讀的迅速發展,多種閱讀平臺能夠為大學生提供更便捷信息獲取渠道。大學生可以免費獲取學校圖書館大量數字資源,還可以利用各類閱讀軟件、瀏覽器上網下載免費或付費的數字資源。大學生基本上都愿意通過搜索引擎來滿足學術研究、擴充知識面等知識需求,對屏幕的依賴性愈來愈強。
(二)習慣利用碎片化時間
數字信息因獲取不受時空間限制、簡短且直觀,而且數字閱讀設備便攜的優勢還能夠讓學生把課間、用餐間隙都充分利用起來,甚至乘坐交通工具時也可以閱讀,大學生可充分使用碎片時間完成閱讀。
(三)閱讀目的性明顯
為了以直接、快速的閱讀獲取最多的信息,大部分大學生帶著目的進行閱讀,對知識的需求是為了獲得一定有用的結果和效果。除了看小說、看文章、讀經典等培養人文信息素養的閱讀需求外,大學生還有完成作業、通過考試、考級考證、學術研究等目標明確的需求。
(四)普遍有社交需求
大學生在各大平臺的交流互動中,同學好友成為主要交流對象。評論、聊天討論、關注收聽、轉發推薦等行為讓閱讀開啟多元化社交方式,大多數大學生閱讀交流后會有后續延伸行為,因此數字閱讀具有社交化趨勢。
(五)閱讀角色定位變化
大學生數字閱讀還傾向于在獲取信息的過程中分享個人的感受以及表達個人的意見,他們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生產者和傳遞者。數字閱讀超鏈接、非線性的優勢,有利于大學生閱讀角色的轉變。
三、數字閱讀對高校閱讀推廣的影響
(一)時空界限不再明顯
傳統閱讀以紙質載體為主,處于相對靜止的狀態,閱讀推廣需要在特定的時間和場地來完成。數字閱讀在數字化和移動網絡技術支持下,閱讀載體包括電腦、PDA、MP3、MP4、手機、閱讀器等數字終端,呈現讀屏、視聽和體驗的閱讀方式,具有全天候和全覆蓋的特征,不受時間、地點場所影響。
(二)閱讀資源更加豐富
大學生可閱讀的數字資源不僅包括高校圖書館的館藏數字化資源、圖書信息資源、外購使用權的網絡信息資源,還包括互聯網數字信息資源,以及高校圖書館利用導航模式為讀者提供的個性化精品,閱讀資源相當豐富。
(三)覆蓋面更加廣泛
傳統的閱讀推廣活動多在特定的活動現場開展,如講座、讀書會、書展、資源推介等,參與者必須到達活動現場,參加人數一般也就百十人。數字閱讀推廣活動,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構建閱讀平臺進行,參與者可達成千上萬,而且可以是大學生,也可以是社會大眾,覆蓋面非常大。
(四)服務更趨智慧化
各類信息技術的支持,使高校閱讀推廣更趨于智慧化。高校可利用大數據分析讀者閱讀需求和閱讀行為,通過采集、查看、計算、分析閱讀服務的特征和讀物,可依據評價結果為讀者提供精準耙向閱讀資源,有效提高閱讀效率,滿足讀者創新性學習和深層次研究的需求。
四、高校數字閱讀推廣模式搭建策略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數字閱讀挑戰并逐步取代著傳統閱讀。把云計算、大數據與物聯網等新型信息化互聯網技術與圖書館數字化信息資源以及網絡化服務措施進行融合創新[3],構建“紙網云融合”的數字閱讀推廣共享平臺,進一步發揮高校圖書館資源價值。
(一) 利用信息化技術優勢搭建閱讀體驗平臺
1. 打造VR/AR數字閱讀體驗空間
高校可充分應用5G +VR/AR、全息影像等高新技術,創新數字閱讀體驗新形式,打造聲、光、影相結合的智能數字閱讀體驗空間,將閱讀與娛樂相結合,真正實現隨時隨地、穿越時空、沉浸式、趣味性閱讀,讓書籍中的場景得以還原,提升讀者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 搭建多功能云聽書服務平臺
高校可開創“讓閱讀有聲音”閱讀新途徑,推出云聽書服務,以音頻形式傳播兼顧休閑娛樂和教育學習雙重屬性的有聲閱讀產品,將有聲書引入圖書館數字資源,搭建由聽書網站、聽書頻道等多種有聲閱讀產品組成的多功能云聽書綜合服務平臺。如通過引入名人講解激發用戶閱讀興趣;開發音頻制作平臺,提供身臨其境的有聲閱讀體驗;建設朗讀亭,吸引大學生朗讀自己心儀的經典作品。
3. 引入人工智能閱讀互動平臺
人工智能技術日趨成熟,現實場景中圖書館機器人越來越多。高校圖書館可依托云服務、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建成人臉識別、引導講解、書籍檢索、讀者信息查詢、智能問答、導航等多功能智慧化服務平臺,利用機器人角色定位服務,提供人工智能閱讀互動服務。國內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十幾所高校均已有成功建設經驗。
(二)將立體化閱讀服務導入數字閱讀推廣平臺
1. 提升多維閱讀效果
高校可構建支持手機、電子閱讀器和平板電腦等多種智能設備的閱讀模式,搭建閱讀資源共享平臺和閱讀評價平臺,既可為讀者提供檢索服務,又可搜索到圖書館的所有文獻資料及其借閱情況[4],還可隨時隨地跨平臺無縫閱讀。高校還可將音視頻、靜態電影導入平臺,開發優質且便于加工和掌握的閱讀內容,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MOOC)突破平臺與終端限制,將數字閱讀嵌入課堂。
2. 開通便捷參與“微”通道
目前各大圖書館微博和微信服務以操作簡單、傳播迅速、受眾面廣的特點成為數字閱讀推廣的首要途徑。高校圖書館數字閱讀推廣活動可充分利用大學生對電子產品操作更加熟練的特點,通過網頁平臺和微信小程序定期推出主題數字閱讀活動,融合精品電子圖書資源,定期推薦熱銷書單,開設熱度排行、用戶收藏、點贊、分享等微信微博小程序,增加與大學生的互動,吸引大學生參與。
3. 借助大數據構建數字閱讀推廣動態精準畫像系統
動態精準畫像系統是構建符合用戶閱讀習慣的數字閱讀推廣服務系統。高校圖書館可借助傳感器、線上服務系統、社交媒體等工具,多渠道采集和跟蹤大學生讀者群,根據讀者的性別、年齡、學科背景、興趣愛好、閱讀行為等進行大數據分析,生成大學生全部需求特點和行為偏好,生成讀者精準動態個性化需求畫像,從海量價值密度稀疏的數據資源中挖掘出有價值的數字資源,根據讀者個性化需求畫像,精準推送相應數字資源[5],以達到數字閱讀推廣的目的(如圖1所示)。
(三)投其所好開展趣味數字閱讀推廣活動
現在的大學生普遍喜歡網絡游戲。高校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將趣味化、個性化的互動設計融入閱讀活動中,通過設計多樣性和互動性的網絡游戲與讀者進行溝通,吸引大學生參加,讓大學生在參與答題、通關活動中自覺、主動地關注、搜集、整理、學習有關經典名著的知識, 潛移默化地接受經典閱讀教育。武漢大學圖書館推出的“虛擬館員小布”系列,清華大學圖書館“排架也瘋狂”游戲、重慶大學圖書館“我的任務”游戲,都受到了大學生的歡迎。
(四)多元合作打造數字閱讀文化氛圍
高校圖書館除了可在館內設置專門數字閱讀推廣部門,全館合力開展多種形式的數字閱讀活動外,還可聯合學生社團、校團委、學工處、各院系等,開展 “大學生讀書節”“閱讀演講”“經典誦讀”“詩詞知識比賽”“專題講座直播”“微信、微博佳作推廣”“閱讀之星評選”等活動。館員也可創建讀者微信群、QQ群、開設論壇等,加強與大學生的溝通,引導讀者閱讀、討論,搜集讀書意見等,提升圖書館閱讀聚合力,形成圖書館數字閱讀文化。
五、結語
數字環境下,信息獲取速度與攜帶成本是大學生選擇數字閱讀的關鍵所在。高校圖書館具有培養大學生良好的閱讀興趣和意識的職責,是高校校園文化不可或缺的陣地,因此,應主動探索和建設數字閱讀推廣多元化模式;需要充分發揮數字閱讀存儲量大、檢索便捷、便于保存的特點,利用人才優勢和資源優勢,創新運用信息新技術,搭建數字閱讀智慧推廣平臺,優化閱讀生態環境,達到充分發揮高校圖書館自身價值和作用的目的;吸引和幫助大學生積極參與數字閱讀體驗活動,有效調動他們學習和閱讀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 盧鋒. 閱讀的價值、危機與出路[D]. 蘇州:蘇州大學,2013:13.
[2] 2020年度中國數字閱讀報告:人均電子書閱讀量達9.1本[J]. 新民周刊,2021(15):27.
[3] 葉文偉.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圖書館數字閱讀服務策略探析[J]. 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6(08):101-104.
[4] 劉艷. “場景”嵌入閱讀推廣的價值、反思與啟示——由《一本好書》說起[J]. 圖書館,2020(10):69-75.
[5] 彭薇. 基于動態精準畫像的高校圖書館數字閱讀推廣服務模式研究[J]. 圖書館學刊,2020,42(09):25-29.
(責任編輯:淳潔)